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

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

作者:[英] G.K. 切斯特顿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6-6

评分:8.7

ISBN:978710805547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切斯特顿(1874—1936) 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家、护教学家。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笔调诙谐,对C.S.路易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范围颇广,涵盖传记、推理小说、历史、神学论著等。最著名的著作有《异教徒》、《回到正统》、《永恒的人》、《布朗神父》等。

作品目录

《方济各传》
第一章 圣方济各问题
第二章 圣方济各开创的世界
第三章 战士方济各
第四章 建筑师方济各
第五章 上帝的吟游诗人
第六章 矮小的穷人
第七章 三个修会
第八章 基督的镜子
第九章 神迹和去世
第十章 圣方济各的属灵遗产
《阿奎那传》
第一章 两个托钵修士
第二章 逃跑的“修道院院长”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革命
第四章 对摩尼教的思考
第五章 托马斯的真实生活
第六章 研究托马斯主义的进路
第七章 永恒的哲学
第八章 托马斯和继之而来的事
人名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切斯特顿(1874—1936) 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家、护教学家。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笔调诙谐,对C.S.路易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范围颇广,涵盖传记、推理小说、历史、神学论著等。最著名的著作有《异教徒》、《回到正统》、《永恒的人》、《布朗神父》等。

精彩摘录

宗教比较学这一学科的确容许我们对宗教进行比较——也进行对比。五十年以前,这个学科的目标是证明所有的宗教都是大致相同的。有时也证明所有的宗教都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都没有价值。从那时候开始,这门学科突然变成了科学,既发现了高山,又发现了幽谷。诚然,真心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彼此互相尊重是一件极好的事,但是互相尊重的人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区别,而那些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别的宗教的人,才会认为区别是无所谓的。我们越是尊重佛陀对世界难能可贵的弃绝,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佛教关于救赎的概念几乎与基督教的救赎概念完全相反。基督徒想离开世界,退到宇宙中去,而佛教徒比起离开这个世界,更愿意离开整个宇宙。佛教徒希望消解自己的存在,而基督徒要回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创造者那里。基督徒认为十字架是生命之树,或许恰恰是因为这一思想有违常理,才使人们有借口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仿佛二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一定的意义上,二者的确是平行对等的,就像山峰与幽谷,又如土丘与空洞。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崇高的绝望可以说是为神圣的、大胆的救赎提供了一种替代。的确,一个很明智、很有思想的人可能认为在两者之间作选择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世界上能够像基督教和佛教一样完全相反的事物并不多。如果不愿意登上基督这座高山,就会坠入佛陀的幽谷。同样,在其他宗教里也能发现类似的对比,虽然不像佛教和基督教这样鲜明,很多民间的宗教都坠人了轮回的旋涡。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回到一个回归的概念。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谓的悲伤的轮回。的确,这一概念到了尼采那里便成了“欣喜的智慧”(JoyfulWisdom)。如果尼采觉得纯粹的重复便是他所说的“欣喜的智慧”,那我倒想知道尼采所谓的“悲伤的智慧”是什么意思。但是事实上,所谓的智慧与他“迸发”的时刻无关,而仅与他的“崩裂”有关。“崩裂”发生的时候,他的精神几乎完全崩遗,并且随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真的是与他年轻时展...

——引自章节:第四章对摩尼教的思考


对上帝的无尽感恩和依赖不仅是一句话,甚至不仅是一种情感,是现实的基石。它不是一种幻想,而是一个事实。或者说,在它以外一切都是虚幻。就像不可知论者无时无刻不依赖事物的存在本质一样、基督徒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无时无刻不依赖上帝。它不是幻想而来的错觉。相反,它才是最基要的事实,这个事实被日常生活中的错觉像帘子一样遮盖起来了。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值得仰慕的。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的常常是幻想,而不是沉思冥想的生活。那个曾经看见整个世界被上帝的慈爱托住并好像悬挂在一根头发丝上的圣徒看见了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看见了冷峻的事实。那个看见自己的城镇倒置过来的人,他所看见的其实恰是正确的方向。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上帝的吟游诗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