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论

社会公正论

作者:吴忠民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4-03-01

评分:5分

ISBN:7209033955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社会公正论 内容简介

一个现代的、健康的社会所应信奉的基本理念是:公正、共享、发展。一个社会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就能够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避免只有少数人受益的“有增长无发展”情形;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可以充分激发各个阶层以及绝大多数福分成员的潜能,使社会成员按照各自具体的贡献得到有所差别的回报,从而在总体上杜绝平均主义出现的可能性;遵循公正的基本规则,可以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和社会的团结。所有这一切,毫无疑问,可以从总体上保证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社会公正论 本书特色

我深深地期望着:在同一蓝天之下的同胞和公民,能够有着同样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能够有着同样的发展机会;对社会做出了不同贡献的社会成员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应有的回报;“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恩格斯语),使富裕群体利益的增进同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之间能够实现同步化;中国不但能够成为一个发达的社会,同时也能够成为一个公正的社会。

社会公正论 目录

序言: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公正社会
一、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
二、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具有尊严的社会
三、我们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
四、我们需要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
五、我们需要一个按贡献进行分配的社会
六、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完善调剂功能的社会
七、我们需要一个发达的公正社会
专论l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章公正概述
一、公正的依据
(一)理念依据
(二)现实依据
(三)几点启示
二、确定公正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三、公正的基本规则概述
(一)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的规则
(二)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规则
(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规则
(四)社会调剂,亦即社会调剂的规则
四、同公正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公正具体规则的整体性
(二)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三)公正具体内容的实现时序
(四)公正的规则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
专论2公正的两个基本边界
第二章公正思想的演进历程
一、古代思想家的探讨
二、近代思想家的研究
三、现当代思想家的研究
专论3从应然公正和实然公正的分离到二者的结合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
二、毛泽东的公正思想
三、邓小平的公正思想
专论4应当将公正作为中国共产党*为重要的执政理念
第四章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
一、公正与公平的区别
二、公正与平等的差别
三、启示
专论5宜以“公民”或“公众”取代“老百姓”的称谓
第五章公正的机会平等规则
一、机会平等的具体含义
二、机会平等的类型
三、影响机会平等规则的主要因素
四、社会的责任
五、中国现阶段的机会平等问题
第六章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
一、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依据
二、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基本特征
三、相关的几个问题
专论6市场经济与公正
第七章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
第八章代际公正
第九章程序公正
第十章社会分层中的公正原则
第十一章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第十二章中国的社会政策的演进
第十三章贫困与中国的贫困群体
第十四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认识
后记

社会公正论 作者简介

吴忠民,男,1959年10月出生于青岛市,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胡滨教授)。1985年9月至2000年4月在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88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2年又被破格聘为教授。在山东大学工作期间,自1995年起,历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5月调至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公正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科技导报》、《社会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江汉论坛》、《文史哲》、《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孔子研究》、《孔孟月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动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理论前沿》等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与海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立撰写《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社会发展论》(湖南出版社1995年出版)、《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主编《发展社会学——社会现代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等教材,还合作撰写了多部专著。其研究成果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图书评论》等重要杂志曾专文介绍、评论其专著。其论文也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学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读书》、《文摘报》、《报刊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汇报》等转载或转摘,累计在200次以上。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十几个分册(如《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总论》)就曾转载其数十篇论文。其独立研究成果曾30余次获奖,其中,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次,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一次,《社会学研究》杂志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中共中央党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一次,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并主持承担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外基金项目、三项省级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多项研究课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