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作者:于水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6-7

评分:8.4

ISBN:978710805394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于水山,1971年生于中国山东招远。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史硕士;2006年毕业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艺术史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密歇根奥克兰大学。现执教于美国东北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历史与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史,旁及日本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的文化转译、佛教建筑和文人艺术。出版有关中国建筑、北京城市史、中国建筑史学史、西藏建筑、前卫艺术理论、文人园林和文人艺术的文章和专著。

作品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长安街在城市文脉中的历史
第二章 民族的与现代的:20世纪50年代
第三章 集体创作:1964年长安街规划
第四章 在后现代世界中的现代化:70年代与80年代
第五章 无计划的拼贴:迈向新千年
第六章 长安街与北京城的轴线
结论 全球语境下的长安街
中文版跋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术语表
· · · · · ·

作者简介

于水山,1971年生于中国山东招远。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史硕士;2006年毕业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艺术史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密歇根奥克兰大学。现执教于美国东北大学建筑学院,讲授建筑历史与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史,旁及日本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的文化转译、佛教建筑和文人艺术。出版有关中国建筑、北京城市史、中国建筑史学史、西藏建筑、前卫艺术理论、文人园林和文人艺术的文章和专著。

精彩摘录

在共产主义革命以前,并不存在对文物展览进行指导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历史博物馆中的展览专题按照金器、石器、青铜器等不同材质媒介进行布置。但是,在1949年共产主义接管政权之后,博物馆就变成了重写中国历史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为构建一个新版本的中国历史,展览项目被重新布置,用以建构一个以共产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最终归宿的历史发展进程。新编的整个中国历史,推进了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施政纲领的合法化,尤其光耀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的政治路线。

——引自第111页


……”身份的获得“(acquisitionofidentity)是”融入“(fittingin)与”突出“(standingout)的结合,即首先要在一个由重要的他者(significantothers)所组成的群体里获得认同,然后再发展那些显示自己独立与个性的特色。新中国早期的建筑采用了斯大林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以此来”融入“社会主义阵营这一”重要的他者“,又通过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势与母题来”突出“独有的中国特色。

——引自第4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