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抉择

最好的抉择

作者:[ 美]杰尔姆•格罗普曼(Jerome Groopman)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6-7

评分:8.1

ISBN:978721307480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最好的抉择》是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选择的启蒙书。如何分辨虚假医疗广告和真实有用的医疗信息?选择好医院还是好医生?治疗真是多多益善吗?要不要因为费用放弃治疗?……看病就医中所有的困惑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解答。

书中两位哈佛医学院教授,通过亲访追踪16位高胆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分析比较了不同职业、背景的患者在面临相同医疗问题时的不同选择,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谏言。

《最好的抉择》邀请了众多知名医生、媒体人和患者家属针对每章内容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你做聪明的患者,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决策。

[编辑推荐]

●实施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选好医院还是好医生?当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时,你该如何抉择?

●《最好的抉择》通过16位患者亲诉医疗故事、14位知名医生、4位心理学家领路解读,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决定力量。

●《最好的告别》后又一值得期待的医学人文书籍。如果说《最好的告别》是对于衰老与死亡的体悟,那《最好的抉择》就是对人们在看病就医中困惑的全面解答。特邀请了知名医生、媒体人和患者家属针对每章内容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供了具指导意义的谏言。

●看《最好的抉择》,做聪明的患者,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决策,比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医患”的共谋。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主编,郑家强、胡大一两位科学院院士鼎力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作品目录

主编的话 听两位老外医生讲私房话
引言 选择的悖论
01 迷失在庞杂的医疗数据里
简单的疾病,复杂的决定
“损失厌恶”的患者
健康素养决定了你选择什么疗法
病人是如何被广告影响的
疾病的共性与患者的个性
在风险与偏见中寻找平衡
02相信现代医学还是怀疑它的可靠性
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现代医学的笃信者
塑造生命奇迹的新疗法
反思极致治疗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的怀疑者
医生有时也会犯错
治疗越少越好还是多多益善
03如何找到对自己有效的疗法
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好恶
寻求最佳选择的伯努利公式
何为“最好的治疗”,专家各有定义
你看的医学指南已经2年没修订了
04未来会不会后悔现在的决定
不断拖延的手术决定
痛苦指数对医疗决定的影响
不完美的手术和不完美的情绪
与医生沟通的心态
一个人看病不如找个人陪
做了决定,可能失望但不后悔
05听听病友的意见
风险投资家的医疗风险分析
在20个专家、百万条搜索结果里找答案
比较不同治疗手段效果的3个方法
渴望相信和有必要怀疑
社交网络在求医过程中的作用
06我的病情我参与
“高温”情绪下的决策冲突
谁推荐的医生会是“最好的”
不断调试的患者自主权
艰难的乳房切除术抉择
最好经验因人而异
由“患者”决定病情保密的对象
07患者与医生谁更有“权”做决定
原来医生也不知道
在互联网迷雾中寻找理性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的6个前提
人们的抗挫能力要比想象中强
08怎样选择告别人生的姿态
生前预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放手也是种爱
临终关怀为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身为子女,是否该选择冒险治疗
病危患者呼唤决策规则和流程
09如果病人不能决定,亲属如何替他选择
充满不确定性的肝脏移植术
医生也是患者的代理人
自决原则与行善原则哪一个优先
不伤害才是第一要务
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
要不要因为医疗费用而放弃
结语 一门精确却不确定的科学
致谢
注释
· · · · · ·

作者简介

杰尔姆•格罗普曼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主任,在癌症与艾滋病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至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担任住院医生,先后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定期为《华尔街日报》《新共和》《华盛顿邮报》撰文,《纽约客》签约作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帕米拉•哈茨班德

●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美国知名内分泌科医生,被评为“美国最好的医生”之一。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和女性健康领域颇有成就。

●常与丈夫格罗普曼合作一起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及其他科学期刊撰稿。

精彩摘录

忽略偏差在思考临床医疗选择的时候,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忽略偏差”(omissionbias)的概念。一些人选择不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治疗,是因为他们担心万一自己的治疗失败了,特别是出现副作用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后悔。这种对于后悔的预期可能会使得一些病人回避(“忽略”)而不去进行(“投入”)治疗。研究者用“忽略偏差”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流感疫苗的注射率非常低,通常只有35%~45%的成年人会进行注射。在人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他们只会想到如果出现副作用,自己会感到多么后悔。虽然注射疫苗出现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而且这些副作用通常也非常轻微,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回避注射,哪怕今后有可能患上流感且对身体可能会有更大的损伤。不出所料,那些之后感染严重流感的人会非常后悔自己当初回避了疫苗注射,责怪自己考虑问题太过浅薄。

——引自章节:不完美的手术和不完美的情绪


聚焦错觉研究调查显示,我们每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高估疾病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可避免的种种恼人的副作用,因为我们往往只盯着生命中的种种负面消息,而忽略了无数的正能量。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认知心理学和决策领域进行过开创性的研究,他强调这种“聚焦错觉”(focusingillusion)会扭曲我们的认知:明明很辛苦地想要畅想未来,但是这种错觉会让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我们也经常低估我们的抗挫折能力,忘记我们能够适应逆境,能够复原,之后再不断地适应。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可以从生命中找到那些仍旧能够给我们带来喜悦的事物,将它们不断扩展,从之前被忽视的地方重新找到满足感。

——引自章节:社交网络在求医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