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是什么

宗教学是什么

作者:张志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8

评分:8.2

ISBN:978730127220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德国法兰克福大学DAAD客座教授。代表作:《宗教文化学导论》《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理性观比较》《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作品目录

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许智宏
人文素质在哪里?
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丛书 乐黛云
引论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倡导者如是说
百年历程,少年气象
上篇 学术纵横
一 宗教人类学
弗雷泽
巨制美文《金枝》
剖析巫术原理
从巫术到宗教
马林诺夫斯基
考察生命历程
成年礼和丧礼
原始宗教启示
二 宗教社会学
杜尔凯姆
天壤:神圣与世俗
宗教:社会的神化
方法:社会本体论
韦伯
文化史的问题思路
资本主义精神根基
世俗化的宗教伦理
三 宗教心理学
詹姆斯
考察“ 一手的宗教”
何谓“ 个人的宗教”
几个方法论结论
弗洛伊德
从“ 精神冰山”说起
“俄狄浦斯情结”
荣格
批判性的继承者
人格与宗教心理
四 宗教语言学
艾耶尔
挑战当代信徒
清除宗教宣言
众哲学家
威兹德姆$隐身的花匠
弗卢:两个探险家
黑尔:牛津的疯子
米切尔:记游击队员
希克:两个旅行者
五 宗教文化学
道森
“宗教是历史的钥匙”
现代文化何以兴起
为“黑暗时代” 翻案
汤因比
“文明是历史的单位”
文明社会泛宗教观
文化心理与社会变迁
卡西尔
“人是符号的动物”
从神话和语言着笔
探求文化寻根意识
新学科大写意
圈点与品味
方法论新立意
启发性一二三
下篇 问题聚焦
六 宗教与理智
罗素
新旧两种世界观
清算基督教神学
斯温伯恩
反省现代世界观
新版设计论论证
理智论两面观
罗素功过三七开
传统思路行得通?
“双刃剑” 是否慎用?
七 宗教与情感
施莱尔马赫
废止流行观念
绝对的依存感
奥托
为“无理性”开路
为“神圣者”正名
情感论得失谈
把情感提上议程
逻辑上的质疑
历史性的评价
八 宗教与意志
帕斯卡尔
无限与虚无
为信仰赌注
詹姆斯
论信仰选择
论信仰意志
论实用主义
意志论众口说
“功利者的宗教观”
“随意者的许可证”
“美国人的哲学家”
九 宗教与终极
蒂利希
信仰到底是什么
宗教到底在哪里
斯马特
扭转“ 西方的眼光”
终极是“超焦点的”
建构“最大的平台”
从一神论到终极观
从终极观到文化观
终极意义上的平台
十 宗教与对话
背景、问题和尝试
背景:地球村的形成
难题:真理观的冲突
尝试:多元化的对话
排他论的正统性
根据:经典和教义
论证:以巴特为例
评论:素朴的傲慢
兼并论的对话观!
前提:“开放的天主教”
立论:“匿名的基督徒”
诘难:“匿名的3教徒”
多元论的对话观
事实:宗教的多样性
假设:盲人摸象的寓意
求证:康德哲学的发挥
疑虑:一群盲人的对话
从兼容论到实践论
主旨:构建全球伦理
要义:注重社会实践
动态:走向现实主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
推荐阅读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德国法兰克福大学DAAD客座教授。代表作:《宗教文化学导论》《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理性观比较》《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等。

精彩摘录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一旦有人就宗教说点儿什么,马上就会遭到两方面的诘难。一方面,正统的神学家会问:你是否把宗教看成人类精神的产物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些神学家便会掉头而去。因为按他们的看法,宗教信仰绝非人类精神的产物,而是圣灵的恩赐。另一方面,世俗的科学家则问:你是否把宗教看成人类精神的本性呢?如果你也作出肯定的回答,他们同样掉头而去。因为他们认为,宗教信仰只不过是人类精神的一时寄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暂存现象,而在科技如此昌盛的今天早已失去立足之地了。上述两种相反的提问方式显示出了当今社会集体意识的严重分裂。蒂利希接着评论道,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症似的分裂,它迫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做出了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从而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精神自由。

——引自第287页


那段时光,我们开始思想上自立了,满怀求知欲又富于想像力,善拜良师又好结益友;那段时光,我们虽然想法幼稚但没有成见,尽管知之甚少却勇于探索,诚然时常出错或受挫,可我们从未中止探索,也没人能赶上我们的探索步伐和知识递增速度,无论比我们年长的还是年幼的……那段时光,我们的求知经历呈现出一派“少年思想气象”。

——引自章节:百年历程,少年气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