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卷)

作者:[美] 约瑟夫·弗兰克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8

评分:9.1

ISBN:978754958193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1918-2013)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誉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誉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等。

作品目录

目录
插图目录
音译
前言............ⅰ
第一部分 彼得保罗要塞
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章 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 8
第三章 “丰富的生活”............ 26
第四章 “聪明,独立,狡猾,顽固”............ 45
第五章 谢苗诺夫校场事件............ 68
第二部分 苦役地
第六章 初次印象............ 95
第七章 无数的道德恐怖............ 126
第八章 俄罗斯爱国者............ 149
第九章 农夫马列伊............ 165
第十章 新眼光............ 181
第十一章 悲苦中的恶魔............ 205
第三部分 初恋
第十二章 渴望知识............ 229
第十三章 列兵陀思妥耶夫斯基............ 244
第十四章 有影响的朋友............ 257
第十五章 “穿女装的骑士”............ 280
第四部分 再次开始
第十六章 俄罗斯之心............ 311
第十七章 “强”“弱”典型............ 337
第十八章 文学计划............ 359
第十九章 西伯利亚小说............ 373
《舅舅的梦》............ 377
《斯捷潘奇科沃村》............ 387
第二十章 归来............ 404
参考资料............ 427
索引............ 437
· · · · · ·

作者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1918-2013) 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誉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誉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等。

精彩摘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服苦役的地方的遭遇当然不能跟他动身前刚刚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割裂开来。彼得保罗要塞几个月的隔离与顽强自辩;行刑台上最后时刻与死亡的对视,死后生活之神秘莫测的折磨:在托博尔斯克与十二月党人妻子们的见面,感人至深地目睹崇高的自我牺性和基督教的仁爱一这一切都留下工不可磨灭的印迹。孤独的监狱生活告诉他,自主的人格可以是生动的现实:痛苦地等待死亡又给了他基督教信仰新的超越意义(不再很收是社会的、世俗的):他看到了这些信仰的道德本质,它就生动地体现在那些来探视他的人身上这些经验当然有助于改变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它们的!质还不足以与他的早期信仰构成锐的冲交:它们更多的是强化了他先前世界观更纯粹的道德宗教的方面,而脱离了与社会政治行动学说的联系。只有当他来到劳役营,被迫与衣民犯人朝迈相处时,他期的一些观点才直接受可挑战:只有在这时,他才开始明白,他对俄国衣民和俄国社会政治现实的本质存在着多么思蠢的幻想因此,他认为与俄国人共的相遇是导致转变的首要因素。就有几分道理。因为正是这种相遇导致他全部心理情感平衡的坍塌,他迫不及待要找一些办法以便适应那些四面来袭,惴惴不安的真理。花黑公耶夫斯基对这一挑战的强烈反应钩成了他重作所由的关建,一旦做出这样的反应,他的信仰就逐渐改变,遵从他从不幸的同伴那里获得的新眼光。

——引自章节:第七章无数的道德恐怖............126


《死屋手记》包括了一系列精彩分析,专注于人类心理的无意识冲动,描绘了它肯定自身、确认其固有尊严的不可抗拒的需要。这种需要非常专横当劳役营的压抑环境无法让它找到正常宣泄口时,它就以种种非理性、荒谬甚至自毁的形式冲决而出一一其行为年一看似乎完全无可理喻、难以解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关注因缺乏自由而导致的性格畸形,他在早期小说中探索过这个主题,但那时只是浮光掠影。劳役营的生活给了他独特视角,可以研究极端心理压力下的人,他们面对压力时极度疯狂的行为反应。一旦陀思妥耶夫斯基充分掌握洞察环境的本领,他就能懂得,即使是这种挑战理性的行为也是真正的人类需要的产物一一而非彻底超越人性底线的一群道德的加西莫多,堕落的恶魔。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悲苦中的恶魔............205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