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们一样疯狂

像我们一样疯狂

作者:[美] 亿森·沃特斯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8

评分:8.8

ISBN:978730320769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伊森·沃特斯 Ethan Watters,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过去30年以来长期致力于精神医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城市部落》 《制造怪兽》。他的著作曾入选美国 “最佳自然科学”系列丛书。作为记者,沃特斯的写作生涯开始于调查并报道日托儿童虐待、撒旦教 阴谋论以及其他都市神话,他也是第一位在美国国家级的刊物上曝光心理治疗师族群中所存在的故意暗示引导他们的病人陈述自己有“被恢复了”的早期童年创伤记忆的记者。沃特斯目前与太太和孩子生活在美国旧金山。

译者 黄晓楠,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富勒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治疗硕士(M.S.MFT)。现于上海关怀心理咨询中心任专职咨询师,致力于临床实践和心理学著作翻译工作。

作品目录

引言
1.中国香港——厌食症的兴盛史
13 / 一个病人的死
19 / 阴、阳与气
22 / 亲身体会与全球传播
26 / 以史为鉴
31 / 一个新症状,跳进症状池
34 / 白纸一张
36 / 湾仔路之殇
40 / 人比黄花瘦
43 / 美之谎言
49 / “我也是”型厌食症病人
52 / 见识一位非典型的厌食症患者
57 / 厌食症的商品化
62 / 败的战役
2斯里兰卡——带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浪潮
72 / 邋遢凯特
74 / 显然活在否认中
80 / 创伤咨询人民军
86 / 斯里兰卡的韧性
93 / 邋遢凯特续篇
97 / 高举定论游行
101 / 苦难的全球差异
105 / 教育还是灌输?
108 / “无所畏惧”者的兴起
114 / 以美国人的方式受苦
121 / 剥去了意义的创伤
124 / 内战再起
3桑给巴尔——精神分裂症的变脸术
130 / 从多云之地到赤道骄阳
134 / 环境内容与本质形式
141 / 革命与疯癫
146 / 他对我内心一目了然
149 / 家里的情绪温度
152 / 情绪的表达与精神分裂症
155 / 上帝的祝福
157 / 我们脑袋里的怪物
160 / 不同文化里的情绪
166 / 当生物医学理论到来
173 / 生物医学语言在西方的兴起
177 / 仅仅是化学而已?
180 / 学得到的,学不到的
186 / 音译
4日本——抑郁症的大市场行销
201 / 霍乱时期的精神病学
205 / 日本的第一次精神健康流行病
209 / 悲伤的文化
215 / 失落的十年里,一个年轻人进了一间广告公司
223 / 劣等的科研与头等的药物
226 / 抑郁症的大市场营销
230 / 加速进化
234 / 用科学闪瞎他们
244 /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自杀
248 / 早期拥趸开始犹豫
结语全球经济危机和心理疾病的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

作者简介

伊森·沃特斯 Ethan Watters,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过去30年以来长期致力于精神医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城市部落》 《制造怪兽》。他的著作曾入选美国 “最佳自然科学”系列丛书。作为记者,沃特斯的写作生涯开始于调查并报道日托儿童虐待、撒旦教 阴谋论以及其他都市神话,他也是第一位在美国国家级的刊物上曝光心理治疗师族群中所存在的故意暗示引导他们的病人陈述自己有“被恢复了”的早期童年创伤记忆的记者。沃特斯目前与太太和孩子生活在美国旧金山。

译者 黄晓楠,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富勒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治疗硕士(M.S.MFT)。现于上海关怀心理咨询中心任专职咨询师,致力于临床实践和心理学著作翻译工作。

精彩摘录

过去的两代以来,西方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家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对心理疾病的生物医学取向观念。他们的论点就是,生物医学观念能够减少人们对这些疾病的污名化。就连病人和家属的声援组织,如美国的NAMI(NationalAlliancefortheMentallyI11,全国精神疾患同盟会)和英国心理健康慈善机构SANE都一直持续地提倡这个观念:精神和心理疾病应该和生理疾病等同看待,应该被视为“大脑的疾病”。西方精神卫生界专业人士创造了“心理健康素养”这个术语。那些接受了在西方生物医学疾病观念的人们就被视为是更为有素养的。这逻辑看起来无解可击:一旦人们相信心理疾病的症状不是个体的选择,也不是超自然的力量作祟,那么罹患疾病的人就能免于责难。这种大脑疾病的论述会减少公众将心理疾病归罪于个体的生活选择或脆弱的人格个性。此外,人们也比较不会把恢复之艰难与缺乏意志或动力关联起来。通过怪罪基因和大脑的生物化学失衡,个体就能逃脱被污名化的可能。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年中,我们的世界逐步接受了这种用医学模式来看待心理疾病的观点。尽管这些变迁最主要是在美国和欧洲,但类似的转化在全世界都有文字记录报告。当人们被问到心理疾病的原因时,研究项目中各个国家的被试者越来越多地会提到“化学分泌失衡”“大脑疾病”或“遗传原因”作为心理疾病产生的一部分原因。这种全球性的变化表现了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制药公司和病患声援组织赢得的来之不易的胜利。不幸的是,随着专业精神健康人员和为病患声援的组织不断得这场修辞和概念的战斗,他们在面对心理疾病污名化的整场战役上却同时在节节败退。对1950-1996年的态度研究显示,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害怕在此期间稳步地增加。类似地,在德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在1990-2001年,公众想要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保持距离的意愿明...

——引自章节:3桑给巴尔——精神分裂症的变脸术


用西方最新的额心理健康理论来减轻全球化进程所导致的心理压力是行不通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这个大麻烦的一部分。通过既破坏本土的疗愈信念又削弱来自当地文化的自我观念,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帮助这些令人更加迷茫的变化——这正是今天的世界上许多心理痛苦的最核心的问题。

——引自章节:结语全球经济危机和心理疾病的未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