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釋尊創立及提倡的佛教得以傳布於全亞洲,主要是藉由思想普遍性、佛教徒死身弘法、佛教國家所具的政治及文化意圖等綜合因素影響。其中,中國佛教因有內容弘富的《大藏經》,形成獨特卓越的佛教思想,在以漢譯佛典為基礎的東亞佛教文化圈中成為核心所在。
「新亞洲佛教史」系列全十五卷之中,中國佛教共有三卷,本書為首卷,探討時期從西元元年前後,佛教在追求商業貿易的東西交流背景下入華,至六世紀後期隋統一南北朝為止。本書的主題「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是指佛教入華後緩緩滲透中國社會,至隋、唐各宗派經由中國化後成立為止,意味著中國人學習佛教、佛教逐漸落實於中國人血脈的歷程。
本卷是探討中國篇章的首卷,第一章〈中國佛教〉安排涵蓋全三卷的序論,以佛典漢譯及其解釋(包括代表宗派的思想解說)為主軸,概觀從安世高至支婁迦讖以來,乃至宋代的佛教歷史。由於此章為整體概論,必然與其他兩冊的專題探討有所重複,故盼讀者能掌握大方向閱讀,將本書與其他相關專題進行比較、對照。
有關本書探討的時代,首先必須闡述佛教如何傳入中國,第二章〈佛教東傳〉除了探討佛教傳入的相關傳說和事實之外,更以佛教藉由譯經這種具體方式入華,列舉了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竺法護等譯經僧的事蹟,進而包括探討佛圖澄如何以神異化眾、身為最初至西域求法的漢人朱士行之事蹟、道安採用釋姓的意義等項目。此外也以重視神異為背景,兼而探討道教方面的課題。
第三章〈東晉、南北朝佛教思想與實踐-初期佛教受容的具體樣貌〉,主要是考察活躍於當時的道安、廬山慧遠、鳩摩羅什、僧肇、道生等人的生涯及思想成果,更論及禪宗與律宗成立之前,禪觀實踐和戒律信受過程等課題。
無庸贅言,若提及中國三大思想或宗教,即指儒教(或儒家)、佛教(釋教)、道教,在歷經對立和影響、融合等過程後,佛教愈益中國化,中國佛教發展可說是成果璀璨。
第四章〈三教衝突與融合〉首先探討初期三教交涉,介紹牟子《理惑論》、孫綽〈喻道論〉等思想,其次是南北朝的三教交涉,探討北魏太武帝廢佛、顧歡〈夷夏論〉、范縝〈神滅論〉、梁武帝的佛教政策、北周武帝的廢佛論。之後更跨越南北朝時期,考察唐、宋三教交涉,包括武后、玄宗施政、韓愈《論佛骨表》等課題。
第五章〈佛典漢譯史要略〉以新鮮手法切入各種漢譯問題,除了闡明漢譯佛典基本特徵,並介紹漢譯史的時代區隔及主要譯者。其次,說明翻譯速度與兩種譯場類型,其一是「附帶講經型態,由多數人參與,屬於分工體制粗略化的譯場」,六朝譯場多為此類。其二是「僅由較少數的專家組成團體,屬於分工體制明確化的譯場」,此為玄奘及其後學設立的譯場,本章將具體說明各種情形。此外,亦提到譯文添刪、漢譯及編輯等有關漢譯佛典在成立時所面臨的問題。
前述的第五章內容中,不少是針對佛典漢譯考察,從中國佛教源於印度佛教的觀點來看,足以顯示漢譯佛典何其重要。第六章〈經錄與疑經〉是列舉彙編各種漢譯佛典的經錄,具體介紹《出三藏記集》、《開元釋教錄》,進而考察疑經定義、疑經撰造動機,介紹其實質內容。
基本上,中國是屬於中央集權專制國家,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佛教與王權關係緊迫,最終被迫在國家保護及監督下發展。第七章〈王法與佛法〉即是針對此問題,對自東漢至南北朝、甚至跨越至隋、唐及宋代進行詳細考察。
至於專欄方面,分別是與第二章內容有關的「海路」、與第三章有關的「羅什三藏及其弟子的教判論」、「鳩摩羅什的破戒與譯業」,與第四章有關的「輪迴與魂--神滅不滅論爭」、「老子化胡說」,以及與第六章有關的「《父母恩重經》與孝道重視」,加上第七章結尾的「儒家經學與佛教經疏」,是基於中國佛教人士著作多以經疏形式呈現,再以中國哲學立場探討經學和經疏的關聯。以上專欄分別為各專家學者執筆,皆是心血之作,盼讀者們能獲益匪淺。
菅野博史(編輯委員)
木村清孝
一九四○年生於熊本縣,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文學,東京大學)。鶴見大學校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初期中国華厳思想の研究》、《中国仏教思想史》、《華厳経》、《華厳経を読む》、《東アジア仏教思想の基礎構造》、《仏教の思想》等。
采睪晃
一九六九年生於大阪府,大谷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佛教學專攻博士後期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文學,大谷大學)。專門領域為中國佛教。大谷大學副教授。主要論文有〈慧思の禪思想の背景〉、〈《大乗大義章》中における《法華経》觀〉、〈鳩摩羅什の《法華経》観〉、〈竺法護訳《首楞厳経》と《勇伏定経》〉、〈五世紀初頭における中国仏教の戒律観〉等。
菅野博史
一九五二年生於福島縣,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印度文學專修課程畢業,同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肄業。博士...
(展开全部)
唐代绝句评译 本书特色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千百年来,诗人们采用这一形式写景抒情、叙事述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代表作。绝句,在一定...
《学人文存李零自选集》内容简介: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
全真图解本草纲目 本书特色 《本草纲目》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加的),收集了11096个药方(其中8100多个是李...
通俗编(全2册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通俗编》为清代藏书家、学者翟灝编著,经由当代学者、金庸研究专家陈志明编校,是历代关于俗语出处...
听余秋雨讲文化 本书特色 一场开拓眼界的文化之旅谛听余式文化中的古往今来摆脱平庸,走出重复,人生理应变得更加精彩听余秋雨讲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缔造...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书分声训与右文、右文说之略史、诸家...
英格里希绝配百年四川话 本书特色 《英格里希绝配百年四川话》是对《1917·华西**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的注释和改编。原著共三十二课,教授中文句子1005句,附有...
视觉-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NO.001 本书特色 继《目客》之后,《视觉》系列主题书也是lens杂志另作开发的升级之作,与《目客》不同的是:1.更加突出影像,注...
思考、觀察臺灣自然書寫必然通過的一條路徑……..什麼是臺灣現代自然書寫?何以經過書寫者以本土意識與地域化的基因鍊鎖,生出此地的書寫「特有種」?與西方自然寫作有何...
广东文选 上下册(2008/12)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广东文选》刊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辑录者屈大均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诗...
篆书字形大字典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山西人民出版社★李铁良,先后任职于中宣部出版委员会、出版总署出版局、人民出版社、宁夏日报社、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职称,致...
作者简介MANO JAM 負責[JAM JAM]品牌中的手作兒童服和小物。發現手邊[沒有讓小孩子穿的衣服],而有了自己做嬰兒服的念頭,接著學會正統的打版後...
元代汉语音系研究: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中心 本书特色 耿军编著的《元代汉语音系研究——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中心》基于历史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
中国古代杂技 本书特色 本书从杂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古代杂技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中国...
格林童話的里程碑 讓人永遠懷念的桑達克《格林童話》的里程碑《格林童話》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童話,是經典中的經典,許多插畫大師都把詮釋格林童話當做最大挑戰。其中《莫...
文化人类学与课程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本书特色 中国课程始终在批判与继承、 借鉴与创新、多元与统一的矛盾中 艰难前进。在没有合理的理论基础 准备下,世纪之交的基础...
陈宗懋,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本书特色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一段尘封七十年的非常记忆。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内容简介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百万难...
【内容简介】分四辑:人间百相、人间况味、人间思绪、直面人间。教我们如何在万变的世界保持真我,行走这人间,活得真实、达观、自在才重要。季羡林历经百年风雨,仍觉人间...
江西古窑 本书特色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的这本《江 西古窑》是“江西方志文化丛书”分册之一,力求对 江西历**的古窑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