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中的呐喊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李欧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9

评分:8.9

ISBN:978730816187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 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

()

作品目录

再版序: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原序
第一部分 一位作家的产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 传统和“抗传统”
第二部分 鲁迅的创作
第三章 短篇小说之一:现代化技巧
第四章 短篇小说之二:“独异个人”和“庸众”
第五章 《野草》: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第六章 杂文: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第三部分 关于文学和革命
第七章 对文学和革命看法的变化和发展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文学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结束语:鲁迅的遗产
附录
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
参考书目
译后
· · · · · ·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 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上述鲁迅小说中两类人的总的状况是: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是那努力导致的只是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所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

——引自章节:第四章短篇小说之二:“独异个人”和“庸众”


次年我转学哈佛,拜师名教授史华慈(BenjaminSchwartz),学的是中国思想史,对文学兴趣不减,但只把它当作业余爱好。然而,到了博士论文选题时,我还是选了“五四”作家的浪漫情怀作为题目,后来成书出即《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在哈佛求学期间,我也到其他科系旁听,并大胆选了当年鼎鼎大名的万王嚏学家艾理生(ErikH.Erikson)的研究生课,艾氏正在写一本关于印度领袖甘地的书,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甘地的一生,我觉得饶有风趣。他问我要写什么题目,我先郁达夫,后来决定写鲁迅,也沿用他的方法。把鲁迅和他父亲的关系作为心理分析的基础,探讨他成长时期的认同危机,一路发展到他选择文学这个行业。料不到艾理生对我的鲁迅研究报告大为欣赏,这才触动我继续研究鲁迅的兴趣。我完成博士论文后,到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任教,为学生做公开演讲,就以鲁迅的“内心世界”为主题,还把讲稿写成文章,在《明报月刊》发表。于是不知不觉地走向鲁迅研究的“不归路”。时当1970年,距今已有将近半个世纪。没有想到这条路如此漫长。1972年秋我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此时我的博士论文已经修改完成,即将成书,准备写第二本书,向校方提出的研究计划就是关于鲁迅,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发现艾理生的理论不够用,因为关于鲁迅的资料虽多,但“心理”方面的资料又从何找起?他的幼年和成长过程或者可以用艾理生的方法研究,但他的后半生又如何交代?鲁迅所走的路,显然和甘地不同。他是一个作家,生平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又如何用心理分析来处理?我|友丏『自己的初步研究太浅薄了。于是我彷徨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在普林斯顿四年,学术上一事无成,最终被大学解雇,没有拿到终身职。解雇的原因之一,就是我的鲁迅研究文章不够格,特别是我呈上送审的关于《野草》的初稿,此稿我花了整整一个暑假,写了又写,但写完后却被审核委员会的一个同事...

——引自章节:再版序: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