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日本美术史

图说日本美术史

作者:[日] 辻惟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6-9-1

评分:8.1

ISBN:978710805460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辻惟雄,1932年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史专业。历任东京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美术部研究员、东北大学文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国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千叶市美术馆馆长、多摩美术大学校长、MIHO MUSEUM馆长等职,现为东京大学和多摩美术大 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奇想的系谱》《奇想的图谱》《日本美术之表情》《日本美术之解读》《游戏之神佛》《日本美术的发现者们》《辻惟雄集》《奇想的发现——一个美术史家的回忆》等。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绳纹美术——原始的想象力
1作为美术的绳纹土器
2绳纹美术的“发现”
3何谓绳纹文化
4绳纹土器的器形演变——从诞生到终结
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循期、晚期
5土偶的丰饶与神秘
6首饰及其他
7住居
8绳纹美术的意义
第二章 弥生美术与古坟美术
一、取代绳纹的审美意识(弥生美术)
1何谓弥生文化、何谓弥生美术
2弥生土器
3铜铎与铜镜
4“绳纹式”与“弥生式”
二、接触大陆美术(古坟美术)
1与弥生美术的连续性
2黄金的随葬品与埴轮
3装饰性古坟_
第三章 飞鸟美术与白凤美术——接受东亚佛教美术
1佛教公传与大陆美术的大规模传人
2庄严的佛教美术
3佛像的影响
4飞鸟寺与法隆寺的建造
5大规模土木工程与道教石造物
6飞鸟大佛以后的造像
7救世观音像异样的“可怖相”
8百济观音及其他
9童颜信仰——白凤佛的世界
10塑像的出现
11飞鸟、白凤时代的绘画、工艺
第四章 奈良时代的美术(天平美术)——盛行唐国际化样式
1平城迁都与唐文化的影响
2造寺与造像_
大规模的寺院建设与造寺司/药师寺东塔与铜鋈金佛
3塑像、干漆像的流行
法隆寺五重塔底层的塑像群/兴福寺的干漆像/东大寺法华堂(三月堂)的塑像和干漆像
4东大寺大佛的铸造
5唐招提寺的新样式
6大型绣佛与《过去现在因果经》
7正仓院珍宝
第五章 平安时代的美术(贞观美术、藤原美术、院政美术)
一、密教的咒术与造型(贞观美术)
1密教美术的传人
2密教的修法与佛画
3两界曼荼罗
4曼荼罗诸图
5贞观雕刻的特异性
6神佛融合像
7世俗画
8书法与密教法具、莳绘
二、和式化时代(藤原美术)
1和风美术的形成
2藤原的密教美术
3信仰的趋势——憧憬净土
净土往生的思想/《往生要集》的反响
4极乐庄严的净土教建筑
5寝殿造的形成
6佛像的和式化与定朝
7定朝以后的佛像、铊雕像
8藤原佛画
以曼荼罗为主的密教图像/净土教绘画/描绘释迦的绘画/祖师像与罗汉像
9佛教工艺与书法
10宫廷画师的音讯
11大和绘的产生
12其他11世纪绘画作品
13净土庭园与《作庭记》
三、尽善尽美(院政美术)
1末法之世的审美意识
2绘画——耽美与跃动
佛画/装饰经/豪华的和歌集册子与扇绘/绘卷物——说话绘卷与物语绘卷/六道绘/宋朝美术的移植及其影响
3雕刻、工艺、建筑
建筑与佛像/莳绘、螺钿、铜镜、陶器、花篮、护身袋——设计的多样化与和风化/日式陶瓷器的出现
4风流与人造物
第六章 镰仓美术——贵族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变革
1注重现实与美术的动向
2宋建筑的新潮流——大佛样
3佛像的“文艺复兴”
天才佛像师运庆的出现川央庆的创作/定庆、湛庆、康辨、康胜——后运庆时代的制作风格/庆派以外的雕刻、镰仓地方的雕刻
4佛画的新动向
宋佛画影响的深化广怫教说话画的流行/来迎图的新风格/垂迹画与影向图
5大和绘的新样式
肖像画与似绘/绘卷物的发展/从绘卷看中世
6画师与绘佛师
7随禅宗传入的新美术——顶相、墨迹、水墨画
中国禅宗传入日本/顶相与墨迹——禅宗高僧的容貌/禅寺的新建筑——禅宗祥
8工艺——追求厚重
第七章 南北朝美术与室町美术
一、唐样扎根(南北朝美术)
1佛像佛画的形式化与宋元明形式美术的发展
2宋元明美术(唐物)的移植与“风流”
3水墨画的移植与发展
4日本水墨画家的出现与创作活动
5大和绘的新倾向与缘起绘
二、室町将军的荣华(室町美术前期——北山美术)
1客厅装饰的鼎盛期与御伽草子绘
2本土唐绘的发展与明兆
3诗画轴的流行与如拙、周文
三、转折期的辉煌(室町美术后期——东山美术一战国美术)
1义政东山山庄的客厅装饰
枯山水艺术
2工艺的新动向
3桃山样式的胎动——大和绘屏风画与建筑装饰
4雪舟与战国武将画
5和汉样式从组合到统合—
6自然灰釉的魅力——陶瓷器
……
第八章 桃山美术——绚烂的装饰
第九章 江户时代的美术
第十章 近现代(明治~平成)的美术
· · · · · ·

作者简介

辻惟雄,1932年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史专业。历任东京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美术部研究员、东北大学文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国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千叶市美术馆馆长、多摩美术大学校长、MIHO MUSEUM馆长等职,现为东京大学和多摩美术大 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奇想的系谱》《奇想的图谱》《日本美术之表情》《日本美术之解读》《游戏之神佛》《日本美术的发现者们》《辻惟雄集》《奇想的发现——一个美术史家的回忆》等。

精彩摘录

梅原猛在所著《被隐藏的十字架一一法隆寺论》(1972年)中大胆推论道:圣德太子逝世后,苏我人鹿杀害圣德太子之子三背大兄王子,是因为藤原镰足唆使苏我人鹿所为。证据之一是救世观音像那非同寻常的表情。对此,梅原猛饶有兴趣地引用了高村光太郎下面的一段话:(救世观音像)与普通的佛像不同,让人觉得有种虽逝犹活的感觉,飘逸着某种化身的气息。面部表情让人难以捉摸,鬼神般可恐可怖,交缠的双手像是在颤抖,纤细敏感。正如人们所说,这尊佛像的整体姿态忠实地承袭了北魏的样式,不论是比例还是衣纹的褶皱,左右对称工整,抽象的形态大体遵循规矩,唯有头部南辕北。至于面孔,完全不见犍陀罗系统的样式,只是一个古朴又纯真的人立在那里,这是原始性写实形象及其样式。梅原猛将高村光太郎的这段话概括为:“人头装在了抽象化魏样式的衣服上。”这是尊封存了圣德太子冤魂的造像一一梅原以诗人雕刻家高村光太郎敏锐的直觉为依据提出的见解充满说服力

——引自章节:7救世观音像异样的“可怖相”


佛的面容像是个眉目清秀的青年,用“阳光”一词来形容再妥帖不过了。其中寄托着当时的领导者们朝气蓬勃的热情一完善律令体制,为建设新国家而奋斗。

——引自章节:9童颜信仰——白凤佛的世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