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第2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第2版)

作者:秦志光张凤荔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

出版年:2016年1月

ISBN:9787115375674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

书刊介绍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第2版)》内容简介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病毒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内容,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与原理以及检测和防治各种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和发作表现,新型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和技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典型计算机病毒的原理、防范和清除,网络安全,系统漏洞攻击和网络钓鱼、即时通信病毒和移动通信病毒分析、常用反病毒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6个综合实验。
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能使读者快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及反病毒技术的思路和技巧。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基础教材,也适合信息管理和其他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选修课教材,同时也适合广大计算机爱好者自学使用。
秦志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党员。现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四川省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同行评议专家,四川省科技厅电子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凤荔,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2000年至2002年美国依理诺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在OuriWolfson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时间空间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研究。2003年至200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职攻读博士,2007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博士学位。1986年以来主要在电子科技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完成多项“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先后参加、组织、设计和实施了多个应用项目如企业MIS系统、基于广域网环境的高速公路收费与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与清分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软件等,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2002以来,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多项863项目“战略预警与监管技术研究”等、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有“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研究—快速反映融灾难恢复”等,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多项电子发展基金、四川省基金包括基于GIS的移动数据的智能管理等、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基金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趋势分析系统等、应用项目“计算机辅助装配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主要研究领域网络安全及其应用、移动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系统及其安全。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网络安全和移动数据管理。承担863、电子信息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

作品目录

内容提要
21世纪高等教育信息安全系列规划教材编委会
第2版前言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发展
1.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1.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4、互联网环境下病毒的多样化
习题
第2章:传统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及发作表现
2.1、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步骤分析
2.2、计算机病毒的引导机制
2.3、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机制
2.4、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
2.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机制
2.6、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制
2.7、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
2.8、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表现
2.9、计算机病毒发作后的表现
习题
第3章: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和技术
3.1、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3.2、新型计算机病毒发展的主要特点
3.3、新型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技术
3.4、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探讨
3.5、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方式
3.6、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发展趋势
3.7、云安全服务将成为新趋势
习题
第4章: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4.1、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发展历程
4.2、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原理
4.3、计算机病毒主要检测技术和特点
4.4、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
4.5、计算机病毒检测的作用
4.6、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实现
习题
第5章:典型计算机病毒的原理、防范和清除
5.1、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清除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5.2、引导区计算机病毒
5.3、文件型计算机病毒
5.4、文件与引导复合型计算机病毒
5.5、脚本计算机病毒
5.6、宏病毒
5.7、特洛伊木马病毒
5.8、蠕虫病毒
5.9、黑客型病毒
5.10、后门病毒
5.11、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
5.12、压缩文件病毒
5.13、安全建议
习题
第6章:网络安全
6.1、网络安全概述
6.2、Internet服务的安全隐患
6.3、垃圾邮件
6.4、系统安全
6.5、恶意代码的处理
6.6、网络安全的防范技巧
6.7、用户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误区
习题
第7章:系统漏洞攻击和网络钓鱼
7.1、系统漏洞
7.2、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
7.3、LINUX操作系统的已知漏洞分析
7.4、漏洞攻击计算机病毒背景介绍
7.5、漏洞攻击计算机病毒分析
7.6、针对ARP协议安全漏洞的网络攻击
7.7、针对系统漏洞攻击的安全建议
7.8、网络钓鱼背景介绍
7.9、网络钓鱼的手段及危害
7.10、防范网络钓鱼的安全建议
习题
第8章:即时通信病毒和移动通信病毒分析
8.1、即时通信病毒背景介绍
8.2、即时通信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8.3、即时通信病毒发作现象及处理方法
8.4、防范即时通信病毒的安全建议
8.5、移动通信病毒背景介绍
8.6、移动通信病毒的发作现象
8.7、典型移动通信病毒分析
8.8、防范移动通信病毒的安全建议
习题
第9章:常用反计算机病毒软件
9.1、国内外反计算机病毒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9.2、使用反计算机病毒软件的一般性原则
9.3、部分反计算机病毒工具简介
习题
附录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实验
附1.1、实验1、PE文件格式的分析和构造
附1.2、实验2、PE文件的加载、重定位和执行过程
附1.3、实验3、脚本病毒的分析
附1.4、实验4、蠕虫病毒的分析
附1.5、实验5、木马机制分析和木马线程注入技术
附1.6、实验6、反计算机病毒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