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习惯

如何改变习惯

作者:[加] 斯科特·扬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年:2016年3月

评分:8.0

ISBN:9787111529194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

书刊介绍

《如何改变习惯》内容简介

斯科特·扬,拥有惊人学习天赋的超级学霸,仅用1年时间就学完4年制MIT计算机科学课程,经营着世界访问量巨大的学习类博客,并登上TEDx演讲台向世界宣讲自己的超效率经验。
改变习惯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改变习惯最终成败的时间段--“最初30天”。本书重新解读改变习惯的本质,打破了人们对于改变习惯的固有认识,将这一般人看来极其痛苦的过程,解读为一种类似于骑车的“技能”,传达出“成败的决定因素不在意志力,而在于方法和训练”的理念。
斯科特·扬(Scott H.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核心阶段
第1章:启动阶段
30天计划
为什么“30天计划”起作用
第2章:写下计划,作出承诺
清晰明了,便于执行
加深印象,时刻提醒
提供动力,不断激励
书面承诺写作范例
第3章:概观:最初30天
全速起跑期:前三天
疲惫放缓期:第4~10天
过渡期:第二周、第三周
颠簸期:第二周、第三周期间某处
稳定期:第四周
第4章:如何安排协调
简洁性
灵活性
突发事件
第5章:“30天计划”小结
第二部分
进阶技巧
第6章:进阶技巧概述
第7章:触发点
信号
仪式
练习
坚持
“触发点”适用于我的情况吗
第8章:替换理论
降低改变的难度
强化某个替代习惯
平衡内在需求
替换理论的实际操作
第9章:一致性
行动时间
以日为单位,不以周为单位
活动方式
第10章:借助外力
公开承诺
设立赌注
奖惩机制
第11章:操作性条件反射
革新你的计划
革新你的想法
建立正面关联
第12章:改变思维习惯
方法一:提醒强化
方法二:创造有利的环境
方法三:行动
先行动,再思考
第三部分
掌控习惯
第13章:通过习惯实现目标
写出你的目标
确定核心行动
定义一个习惯
实行“30天计划”
第14章:自我检测
问:这个改变对我来说是否真正必要
问:这个习惯我要坚持多久
问:如何进行“尝试性”的改变
第15章:新手上路须知
量力而行,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
集中精力在“30天计划”上
策略比自律重要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书摘

一次“30天计划”最好只坚持一个习惯。超过一个习惯,你很可能哪个都坚持不到最后。

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

改变习惯,意味着开始尝试全新的生活哲学和思考方式,而非仅仅改善行为这么简单。

(1)确定计划的核心内容。(2)计划实施的时间段(如5月12日~6月12日)。(3)列出为保证计划成功,我必须遵守的规定(通常不超过三条)。(4)列出几条可使计划顺利进行的建议。在这部分,你还可以写打算使用哪些“进阶措施”。关于“进阶措施”,我会在后面的章节提到。

失去兴趣·忘记执行·指导方针不明确·对阻碍因素估计不足

养成习惯的过程和在积雪中踩路很像,起初都需要爆发一股能量,穿过积雪,走出一条道路,之后就轻松多了。久而久之,这一条默认的路径不断被人踩踏得紧实、坚固,也就不再难走。同样,在最开始花一点时间创造、培养一个习惯,久而久之,也就不难坚持,甚至想不坚持都难。

一个“触发点”由两部分组成:信号和仪式。

“30天计划”就是按照自己所定下的指导原则,连续30天坚持某个习惯,不能有任何例外。

将计划和承诺写在纸上有以下几个好处:·清晰明了,便于执行·加深印象,时刻提醒·提供动力,不断激励

真正的意义在于,落实在纸上的承诺和计划,可以帮助你充分预估和应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

在空出来的时间里做一些几乎毫无价值或者毫无乐趣的事情,这是在浪费生命。

有反思才有进步。一味行动而不反思,容易迷失方向。因此,你需要不断记录和反思自己的计划和行动。

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首先要记住,改变习惯是一项技能,就和弹钢琴一样。

更多时候,尝试改变习惯而不得,是由于策略不当,不了解习惯运作的规律,而非意志力薄弱。

第2章 写下计划,作出承诺

这个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调整自己的节奏,避免透支精力,昙花一现。

疲惫放缓期:第4~10天

我喜欢将“30天计划”分为两部分:承诺和建议。“承诺”部分是核心,明确写出我必须每天坚持的习惯,一旦没有坚持则需从头开始。“建议”是我认为可能有助于坚持习惯的相关事项,但并非必须做到。将两部分区分开来有助于你更好地应对执行过程中的困难。

创造“触发点”是为了形成一套高度固定的仪式,它以某个刺激为开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引导行为。这套仪式必须简短,并且高度有效地指向你想要养成的新习惯。

所谓先练习执行“仪式”,就是先安排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重复执行你将在计划前坚持的“仪式”,这会使你熟练掌握你的“仪式”,并在执行计划时感到习惯。

替换理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降低改变的难度。创造某个特定的替换习惯,可以让戒除陋习的最初30天变得没那么难熬。(2)强化某个替代习惯。遵从替代理论可以在戒除陋习的同时强化和坚持另一个替代的习惯,而不是很多松散、易变的习惯,反过来也可以使陋习戒除得比较彻底。(3)平衡内在需求。从生活中根除某个习惯有时会打破内在需求的平衡。运用替代理论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改变后的习惯应当使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艰难。如果30天之后,某个习惯仍让你感到无法适应,那么你需要考虑重新规划生活。

通过思维直接改变思维通常是以失败告终

“提醒强化”的核心就是在一天的某些时候朗诵或背诵一些句子,调动起积极的情绪,使之成为习惯。

·写出你的目标·确定核心行动·定义一个习惯·实行“30天计划”

量力而行,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