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们师生二人常在一起研讨学术问题。其中,思维理论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只是我偏重于探讨思维学自身的深层理论,启耀则偏爱于探讨思维学与神话学的关系。他的研究专著《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写完后,邀我作序,欣然从之。
对文化现象作思维学的研究,是学术视野有所拓展并向纵深探测的一种需求,在文化人类学和思维学上都是有意义的课题。这一论域所涉对象因深潜于人类之“心”中,故难度较大,不易进入。但它又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其间幽微奥妙,不可胜数。对神话作思维学的切入,是一种审视的新角度,可以小观大,洞察人类思维发展初期“浑沌初开”的某些情景。对人类思维源起的宏观把握,也是一种考察方位,可以总览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思维分化演变的综合图景。我想借此序文,为人类思维的构成及其分类的“综合图景”以及演化的“历史轨迹”勾上几笔,勾划出一个共时性划分与历时性嬗变的轮廓。这样做,或许能为对思维学有兴趣的读者,提出一套可供参考的思维分类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以及进行划分的操作程序。同时也是为读者阅读本书,设计一幅有关前综合思维的整体结构如何裂化变异和分枝繁衍的线路图。
把思维的研究与神话的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尝试能使两者相映得彰。因为前综合思维离不开神话世界,神话世界也离不开前综合思维。神话是前综合思维符号化或语言化的外部显现,前综合思维是神话内在的设计者和建构者。没有前综合思维就不会有口传神话的问世,没有口传神话也无从窥探前综合思维的奥秘。本书正是一本把神话学和思维学、把口传神话与前综合思维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书,是一部使原先分开的学科领域再度合璧,在“交叉地带”开发新课题的适时之作。
本书包括:中国神话与民族思维模式;神话、前综合思维及其思维结构关系;神话的功能结构;脑的功能与神话的思维结构;深化的思维结构主体与思维对象的关系等内容。
序言 思维的分类和思维的演化多年以来,我们师生二人常在一起研讨学术问题。其中,思维理论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只是我偏重于探讨思维学自身的深层理论,启耀则偏爱于探讨思维学与神话学的关系。他的研究专著《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写完后,邀我作序,欣然从之。对文化现象作思维学的研究,是学术视野有所拓展并向纵深探测的一种需求,在文化人类学和思维学上都是有意义的课题。这一论域所涉对象因深潜于人类之“心”中,故难度较大,不易进入。但它又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其间幽微奧妙,不可胜数。对神话作思维学的切入,是一种审视的新角度,可以小观大,洞察人类思维发展初期“浑沌初开”的某些情景。对人类思维源起的宏观把握,也是一种考察方位,可以总览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思维分化演变的综合图景。我想借此序文,为人类思维的构成及其分类的“综合图景”以及演化的“历史轨迹”勾上几笔,勾划出一个共时性划分与历时性嬗变的轮廓.这样做,或许能为对思维学有兴趣的读者。提出一套可供参考的思维分类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以及进行划分的操作程序。同时也是为读者阅读本书,设计一幅有关前综合思维的整体结构如何裂化变异和分枝繁衍的线路图。思维如何分类?思维应当划分为哪些*基本的类型?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思维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何者为思维?给人类的思维活动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至少要对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或主要功能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界说。我曾经在《思维与秩序》一文中把思维与秩序联系起来,从思维活动与思维者的规律,秩序之间的关系出发,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及其主要功能规定了一组相互关联的界说。(1)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即主要依靠制作和使用各种有序的符号媒体去表述与传达各种意义的意识活动。(2)思维是描述和解释各种秩序的意识活动,即运用符号媒体,通过描述各种不可观察感知的规律和秩序去解释可观察感知的秩序的意识活动。思维可选择多种方式去描述和解释宇宙人生的各种规律和秩序,即可虛构亦可发现不可观察感知的秩序,然后用上述秩序去解释可观察感知的秩序。(3)思维是解惑释疑和解答问题的意识活动,即运用符号媒体,并通过描述和解释各种秩序去解惑释疑或解答疑难问题的意识活动。(4)思维是程序化的意识活动,即运用符号媒体、依据一定的思维程序并通过描述和解释各种秩序去解惑释疑或解答问题的意识活动。关于思维的四个界说可一言以蔽之,曰:思维是一种有秩序的意识活动。不论是原始人的还是现代人的思维活动,也不论是科学家、数学家的还是宗教家、艺术家的思维活动,莫不如此。即使是“浑沌”进入思维活动,也将同“有序”结成伙伴,携手而并进。笔者曾这样设想,上列界说能够涵盖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也能据此以区别思维活动和各种非思维的意识活动,同时又为思维活动的分类提供一个广泛而合理的基础。这篇序言的任务是,从关于思维活动的一组界说出发,确定可靠的分类的根据,为形形色色的思维模式分一分类,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类系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起码应当满足下列四项要求:(1)划分的标准要统一。必须根据同一的或一组相互契合的划分标准,对形态和特性各异的思维活动进行统一的分类。(2)划分的视野要宽广。划分标准必须适用于一切思维活动,凡符合前文提出的四个界说的思维活动均在适用范围之内。尤其要适用于经常被思维学和心理学忽视的原始人和儿童的思维活动,宗教家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东方传统或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3)划分的界限要分明。根据同一组标准建立起来的思维分类系统,应当让各种类型的思维活动各得其所,不同的思维类型之间有清晰可辨的界限。(4)划分应兼顾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思维分类系统应重点考虑各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共时性的差异和共时性的分界线,也应适当兼顾人类全部思维活动演进和分化的历时性过程。不妨以上述四项要求作为标尺,去衡量一下国内外比较时兴的几种思维分类系统。将思维活动划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别,这是一种在国内长期流行的分类系统。前几年学术界又在两大类之外增加第三种思维模式,名之曰灵感思维或顿悟思维。此种二分法或三分法的思维分类系统虽然简明扼要,但也引出不少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二分法”既以思维形式有无形象性作为分类标准,又以思维程序有无逻辑性作为分类标准,不符合根据同一标准或统一标准进行分类的原则。第二,“二分法”中形象思维的“形象”,是专指艺术形象抑或泛指知觉映象(物象)和想象联想的表象(心象)?如果是泛指后者,那么原始人、儿童的思维活动以及多数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活动都是有形象的。逻辑思维的“逻辑”,是专指形式逻辑及其规则抑或泛指思维的各种程序?如果是泛指后者,那么一切类型的思维活动都是有序的。因此“二分法”的分类标准是不准确的。第三,不仅作家、艺术家的思维可能出现灵感或顿悟,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也可能出现灵感或顿悟,其实一切类型的思维活动均能进发出灵感顿悟的火花,因此,“二分法”中的灵感思维和顿悟思维不能同其他思维模式平起平坐。第四,原始人和儿童的思维,神话巫术中的思维,宗教信仰中的思维,既不是专门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更不是遵守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活动,但又不能简单地划归灵感顿悟思维,于是,它们便被“三分法”的分类系统排除在外。凡斯种种,都足以证明应当在“二分法”或“三分法”之外另起炉灶,深入探讨人类思维活动的分类问题。这项工作既为综合研究思维学本身的理论问题,也为分别研究原始民族的思维和儿童的思维,作家艺术家的思维、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以及运算者和数学家的思维,提供一个比较合理和比较完整的思维分类系统。西方的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或思维心理学,似乎从两条分道扬镳的路径去划分思维的类别,形成两套各有千秋的分类系统。这两套分类系统可分别称为共时性分类系统与历时性分类系统。前者不考虑人类思维的进化轨迹,只研究现代人的不同思维模式在形态上或性质上的差异,后者侧重考察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历程,从中划分出几个发展阶段或几种递进的思维类型,而不过问成人中并存的各种思维模式。共时性分类系统习惯于根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思维活动区分为几组两相对应的思维类型。比如,区分为有象思维和无象思维,有声(外部语言)思维和无声(内心语言)思维,适应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和创见性思维(创见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些一分为二的分类模型虽然简便易行,然而失之于各吹各打,没有同一的或统一的划分标准,同时也失之于不能涵盖从古至今人类的全部思维活动,未能建立一以贯之的思维分类系统。历时性分类系统以皮阿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的理论模型为主要代表。他将儿童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感觉活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阿杰之外,布鲁纳和黑兹。沃纳等人也提供了几个大同小异的历时性分类模型。布鲁纳将儿童认知和思维的活动方式区分为:动作表达方式、肖像(或形象)表达方式和符号表达方式三个连续更替的层面。黑兹。沃纳则用感觉运动阶段、知觉想象阶段和抽象符号阶段去分解思维的演化历程。上述历时性分类模型均不乏深刻而合理的见解,不过这些理论模型考察的对象仅限于现代儿童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微观发展脉络。它们本来就不打算从历时性的方位去概括全人类的思维活动从始初的思维原型演变分化为现代人的各种思维模式的宏观发展脉络,也不打算从共时性的方位去建立一套划分各种特性迥异的思维模式的宏观分类系统。所以,这些分类模型不可能涵盖人类思维活动古住今来的源流节变,也不可能涵盖当今人类从哲学和科学研究到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从西方的思辩和分析到东方的体察和领悟,……诸如此类的思维类型或思维模式。基于上述理由,这些思维分类系统对鉴别个体的和微观的思维发生发展的历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思维模式是颇有见地的,然而在宏观上和整体上却无法满足前文提出的四项要求。……
邓启耀,民俗学和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宗教美术意象》、《视觉人类学史》、《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及系列配套著作《中甲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衣装上的秘境》等;另有田野考察著作《文化人类学笔记——访灵札记》、《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鼓灵》.、《古道遗城》、《泸沽湖叙事》及影视人类学作品若干;主编《视觉表达》、“民族文化文库”、《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等。现执教于中山大学,兼人类学系副主任,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等。
孔子说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
美,从茶杯开始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清晰阐明艺术、设计、美三者的关系,指出如今艺术与美已经分离,美与设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乃是新的趋势。这是过去的美学...
胡适 本书特色 陈平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精)》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收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
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
宗镜录略讲-(卷一) 本书特色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宗...
写给大家看的圣经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金尼斯以文学史的眼光、故事的体裁和简洁而生动的文笔,介绍了《圣经》中形形色色动人的故事,“新约”、“旧约”相较,以“旧约...
深度禅修-禅修课之三 本书特色 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语调,详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
南怀瑾选集-原本大学微言-第十一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璀璨国学,正知不绝,南师一脉,绍继如缕见地、修证、行愿,拈提精要,光耀千古会通儒道释,勤恳宣说,皆为众...
梁启超:儒家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他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
孟子与万章 南怀瑾 讲述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曾于1976年应台湾《青年战士报》之邀公开讲解《孟子》。因缘境遇波折,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南先生关于《孟子》的全部讲...
周易经传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下两编共十五章组成,上编七章集中讨论《周易》古经(本书简称为《易经》),下编八章集中讨论《易传》。在上编七章中,主要涉及了卦爻象...
红-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
“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 内容简介 “是什么?”——形而上学永恒的提问。“是真的。”——哲学不朽的追求。不管是对自然界或社会,还是上帝或人,都少不了这样的...
哲学概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深入浅出且兼顾当代哲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社会脉动的著作。全书的篇章除了**章介绍何谓哲学外,其它各章囊括了认识论,形...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叶适集(套装共3册) 本书特色 叶适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髻智比丘BhikkhuNanamoli,俗名歐斯博·莫爾Osbert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
陶冶性的讲演集-克尔凯郭尔文集-8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八卷。该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文集,全书共分十卷...
佛性与般若 本书特色 《牟宗三文集·佛性与般若(套装上下册)》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佛性与般若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佛性与般若两种观念为纲领,重点论述了中...
这里所关涉的不可能是某些可以从定义上一劳永逸地确定下来的术语,而只是一些用来进行描述和对比的手段,它们的意义必须根据具体
中国古典文化书系-论语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共同财富。不了解中古典文化,将无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本世纪末中国经济的迅速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