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新方向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

作者:[美] 卡伦·霍尼

出版社:译林

出版年:2016年8月

ISBN:9787544763844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内容简介

本书对富有争议性的弗洛伊德理论进行了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女性心理学;文化与神经症;神经质的内疚感;精神分析疗法等。
卡伦·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先驱。
1912年霍尼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后求学于弗洛伊德的朋友亚伯拉罕(Karl Abraham)。之后在精神病医院担任医师,1920年私人开业,并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
1932年移民美国。初期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副所长,后迁往纽约重新开业,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她的论文因远远超越了时代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由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反对而于1941年被纽约精神病研究所除名。
卡伦•霍尼今日已被公认为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以及她死后被整理出版的《女性心理学》(1967)等。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弗洛伊德观点的总前提
第三章:“力比多”理论
第四章:俄狄浦斯情结
第五章:自恋概念
第六章:女性心理学
第七章:破坏本能
第八章:童年之强调
第九章:移情概念
第十章:文化与神经质
第十一章:“自我”与“本我”
第十二章:焦虑
第十三章:“超我”概念
第十四章:神经质内疚感
第十五章:受虐狂现象
第十六章:精神分析疗法

热门书摘

第四种,模糊或淡化与某一个特定的人或情境有关的情感

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潜藏在我们的情感力量当中。

读弗洛伊德的女性心理学概念时,我初次自发地对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了怀疑。然后,又是因为读弗洛伊德对死亡本能的假定,而令这种质疑更深。

帮助患者控制自己的本能不再是我们的宗旨,而尽量减轻他们的焦虑直到摆脱神经质倾向才是我们的新目标。

精神分析有着内在的因果逻辑,是一门能帮助我们认识并理解自己的科学,也是一种了解他人的极富建设性的工具,具有非同寻常的应用价值。

称说意识到一种态度,不仅仅要包括知道它的存在,还要包括知道它的威力、效果,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具有的功能等。

某位患者有意识地采取一种友好的态度对待其他人。其实他能感觉到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不愿承认而已。如果我们再向他进行暗示:他对别人的主导态度是鄙视。对他而言,这种暗示已不会成为全新的启示了。其实偶尔地他自己也清楚自己会鄙视别人,只不过意识不到鄙视的程度达到何种地步而已。然而,如果我们告诉他,其实是因为他本身就倾向于轻视别人,所以才有了这种鄙视,那么反倒会令他感到惊奇。弗

例如,某些很微小的刺激,如我们说话时的措辞稍有些不耐烦,就会使得患者深感焦虑。这种刺激与反应明显不成比例的现象,提醒分析者们思考一些问题:是否因为患者不确定我们对他怀持什么样的态度,才导致即便一个轻微的、短暂的不耐烦都能令他感到这般的焦虑呢?

第二个特殊的假设,强调的关键在于内心冲突的重要性。

达到这种效果的防御手段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叫反应结构,第二种叫投射效应。

第二种,把针对某人的情感转移给动物、东西、活动或者环境。

人早期的整体人际关系在塑造人格之时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后期对待他人的态度,便是来自于这种在童年阶段就打下了基础的性格结构,根本不是什么早期经验的反复重现。

我认为自恋倾向绝非本能的派生物,而是企图通过神化自我来对付他人以及自己的一种神经质倾向。

自我谴责就是典型的忧郁症,谴责本是针对别人,但因为受到压抑,就导致“心力内投”。

概而言之,神经质患者的表面完美需求,会导致对两种目标的压抑:一、任何与所营造的形象不符的东西;二、任何不可能维护该形象的东西。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