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是明朝遗民张岱的一部人生回忆录,也是大明王朝三百年繁华景象的缩影。作者通过细致描述明朝江南百姓吃穿住行等生活风俗、追忆故国家园来反思个人,表达对明朝兴亡的感叹之情。
《陶庵梦忆》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凡是亲身所历并心有所感的,作者都极尽所能地描摹他们的声色光影。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山川风物、亭台园林、人情百态、奇人逸事、还是戏曲杂艺、工艺书画、茶食饮膳、花木竹石、甚至击技博戏,无不跃然纸上。在现代人看来,《陶庵梦忆》中所描写的生活颇有“高级小资”的味道。作者的生活是充满贵族文人情趣的:舞文弄墨、莳花弄草、松风听雪、春水煎茶,处处体现着晚明士子的风流,但是又超yue了一般的风花雪月而蕴含了无尽的人生哲理。
自序‖001
日月湖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祠。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祠中勒唐元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译?文
宁波府城内,靠近南门的地方,有个日月湖。日湖是圆形的,稍微小点,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长形的,面积稍大,所以叫“月湖”。两湖连在一起就像一个圆环,中间横着一道湖堤,小桥像纽带一样横跨在湖面上。日湖边上有贺知章的祠堂。贺知章的塑像身穿朝服配绶带,没有道士的潇洒气势。祠堂中刻有唐玄宗为他饯行的诗来彰显荣耀。贺知章上书请求回鉴湖养老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回乡偶书》诗中说:“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岁才告老还乡,虽然已经够晚了,但是当时人还说他是急流勇退,古今流传。
贺知章曾经拜访一个卖药的王老,求取飞升成仙的办法,并赠给他一颗珍珠。王老看见一卖饼的人经过,用珍珠向卖饼的人来换饼。虽然贺知章嘴上不敢说话,但是心里非常懊悔可惜。王老说:“吝啬的毛病没有除去,长生的办法从哪来呢!”于是把珍珠还给他就离开了。这样看来,贺知章也只不过是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罢了。把《贺知章传》归入《唐书》的《隐逸传》,这也算是不伦不类了。
月湖如一泓汪洋的湖水,澄静透亮让人喜爱,直通南城。城下密密种植了桃树和柳树,围绕在湖岸的四周,也在其中种植了名贵的花果草木相互环绕。湖中有序排列着的都是士大夫的园亭,亭台楼榭都已经倒塌,但是松石依然苍翠悠久。石上的凌霄藤有斗大,这大概是活了一百年以上的植物。四明的官宦人家,田宅都留给子孙后代,园亭留给自己死后埋骨。正如平泉房屋一样,多经易主反复无常,也像驿馆衙门,所以园林亭台也姑且是这样。屠赤水家的娑罗馆如今也仅存娑罗树而已。所谓的“雪浪”等石头,在某家园子里面很长时间了。清明节当天,日月两湖里面游玩的船只非常多,但是因为桥太小,船只不能太大,都是小游船。城墙下一处大点的地方,桃花烂漫柳树成荫,游人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唱歌,有一首歌曲还被录入《西湖》里。
评?析
此篇是描写浙江宁波日月湖风光的一篇佳作,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这一切均源于作者内心的激荡澎湃。同时,日月两字也组成了“明”,与作者后文的追思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译?文
崇祯二年(1629)中秋后的一天,我经由镇江去往兖州。当日申时到达北固山,在江口停船靠岸。月光明亮澄净如从囊中倾泻而出的流水,江面上波涛涌动,露气与月光浑融一体,天空都变成了白色。我感到非常惊喜。划动小舟经过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殿内寂黑一片。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驳稀疏如同残雪映照。我呼唤小奴拿着演戏的道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剧。锣鼓声一阵喧闹打破了寺院的静谧,整个寺院的僧众都起来围观。其中有一个年老的僧人用手背擦着眼角,目瞪口呆地望着我们,突然呵欠、笑声和喷嚏一起从嘴里喷出来了。渐渐地,他们想要知道是何人何事为何来,但是又没有人敢上前询问。戏剧演完了天都快要亮了,我们解开缆绳过江离开。山僧送到山脚下,久久地目送我们离去,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评?析
在夜深人静之时,突然锣鼓喧天,演出了一场喧闹的大戏,惊吵寺僧甚至不知是人、是怪、还是鬼,这种狂行果真是纨绔子弟所为。尽管作者后来经历国破家亡,这里也能看出作者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自赏。
天砚
少年视砚,不得砚丑。徽州汪砚伯至,以古款废砚,立得重价,越中藏石俱尽。阅砚多,砚理出。曾托友人秦一生为余觅石,遍城中无有。山阴狱中大盗出一石,璞耳,索银二斤。余适往武林,一生造次不能辨,持示燕客。燕客指石中白眼曰:“黄牙臭口,堪留支桌。”赚一生还盗。燕客夜以三十金攫去。命砚伯制一天砚,上五小星一大星,谱曰“五星拱月”。燕客恐一生见,铲去大小二星,止留三小星。一生知之,大懊恨,向余言。余笑曰:“犹子比儿。”亟往索看。燕客捧出,赤比马肝,酥润如玉,背隐白丝类玛瑙,指螺细篆,面三星坟起如弩眼,着墨无声而墨沉烟起,一生痴瘛,口张而不能翕。燕客属余铭,铭曰:“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
译?文
年幼时候我看砚,并不能识别美丑。徽州汪砚伯到来,在废弃的砚上题几款古字,立刻让废砚身价百倍,越中收藏的石头都赶不上它的价值。后来当我看过很多砚之后,渐渐看出了些砚的门道。我曾经嘱托朋友秦一生为我寻访好的石头做砚,他找遍全城都没有找到。听说山阴狱中大盗出售一块璞石,他花了二斤银子买了这块石头。我恰好去了杭州,秦一生仓促间也无法辨认这块石头的好坏,就拿去给张燕客看。燕客指着石中的白眼说:“这块石头品质低劣,只能用来垫桌脚。”燕客哄骗秦一生把石头还给了大盗。当天夜里燕客就花了三十金把石头从大盗那里买走了。然后燕客叫汪砚伯制作了一块天砚,上面有五颗小星和一颗大星,叫作“五星拱月”。燕客害怕被一生看见,就铲去大小两颗星,只留下三颗小星。后来秦一生知道了这件事,向我说起这件事时非常懊悔。我笑道:“这玉石在我手里与在燕客那里是一样的。”于是我们急忙去找燕客索要观赏。燕客捧出了这块砚台,只见红得像马肝,温润如玉,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背面有像玛瑙的白丝,上面刻有细小的篆文,正面凸起像弩眼的三星,着墨没有声音且墨沉下去后隐隐有烟升起,一生看得呆了,张着嘴合不拢。燕客请我题铭,我题道:“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
评?析
一方砚台,经历如此有趣,秦一生的憨厚,张燕客的狡诈,张岱的宽和,跃然纸上,情趣盎然。由人及砚,可知物之美丑;以砚度人,可窥人性之美丑。
燕子矶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译?文
我在途中多次经过燕子矶,这里水流湍急,划船经过此处的人,都需要迅速用铁钩勾住岸边的石头并用铁缆牢牢挽住,然后紧紧挨着像蚂蚁一样慢慢前行。从船篷的窗户望去,岸边的石头棱角分明,层叠有致,撑船在水上前行去观察,不仅没有喜悦之情,反而陡生恐惧之心,我以前还真不知道岸上的景物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崇祯十一年(1638)我到南京后,和吕吉士一起出观音门,去游览燕子矶。我这才领略到这里是人间仙境、佛祖圣地,而以前路过竟然错过了。我们登上关王殿,前面是吴国,后面是楚地,都是诸侯用武之地,好像可以看到英雄豪杰手挥剑戟、英勇无畏的样子。顺着山路来到燕子矶的上面,坐在亭子中,看江水飞奔,船行驶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快。转向南面,我们走到观音阁,从索桥上过去。观音阁旁的僧院,有悬崖峭壁高达千丈,耸入云霄,岩石坚硬如铁;几棵大枫树与旁边的树木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的景象;倘若在楼中与悬崖相对而坐,便能面壁十年也不觉得枯燥了。如今僧房、佛堂却故意背对着峭壁,这样的布局僧人怎能忍住不起繁杂的内心呢?这一年,我回到浙江。闵老子、王月生送我到燕子矶,我们在石壁下畅饮。
评?析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笔墨再现了燕子矶的风景。我们一生错过无数沿途的风景,但偶有机会驻足,一定也能像作者一样发现惊喜,而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译?文
七月半的西湖,没有什么可看的,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类人,他们在楼船上奏起箫鼓,戴着士人高帽坐在盛筵前觥筹交错,灯火通明中歌妓表演、奴仆奔忙,声光交杂错乱,只是名义上赏月而实际上没有看月亮的人,这类人可以看。第二类人,他们也坐在楼船上,身边有名妓或大家闺秀,带着相貌姣好的少年,笑声叫声都夹杂在一起,环坐在船上的平台上,只顾看着自己周围的人,是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的人,这类人可以看。第三类人,他们也坐在船上,奏响一片笙歌,名妓和不做佛事的僧人一起喝酒唱歌,管弦丝竹轻吹低弹,这些人虽然也在月下,也看月,但是更想让别人注意到他们在看月,这类人也可以看。第四类人,他们既不坐船,也不坐车,衣冠不整,酒足饭饱后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群中,在昭庆寺、断桥这些地方大喊大叫,假装喝醉了,哼唱着无腔调的曲子,是既赏月,也看其他赏月和不赏月的人,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也可以看这类人。第五类人,他们船上罩有薄幔,干净的茶几旁放着暖炉,茶锅里有刚煮好的茶,素净的茶杯在默默传递,与好友佳人同坐船上欣赏月色,船有时藏在树影之下,有时也为躲避喧嚣划入西湖里湖,他们是真正欣赏月色而人们不会看见他们看月的姿态,也不故意装作赏月的人,这类人也要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早上午九点出发,下午*晚七点回来,像是为了避开月亮如避开仇人,这天傍晚喜欢热闹的人成群结队地急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排列在岸边的轿夫举着火把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尽快到断桥,赶赴盛会。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人声鼓吹,一片嘈杂,像沸水滚动也像不可撼动,像梦中的惊叫和呓语,像是聋哑人听不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等到大船小船一起靠岸,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只能看见船篙敲击着船篙,船挨着船,人和人之间肩并肩、面对着面罢了。过一会儿,游玩兴尽后,官府的筵席也散了,衙役喝道离去,轿夫叫喊船上的人回来,用关城门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星星似的排列着,人群簇拥着离开。原来在岸上的人也赶在关城门之前急着返城,人群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散尽了。
这时我们这些人才把船靠岸,断桥上的石阶刚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畅饮。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色如同重新整理过妆容,水像重新洗过脸一样。刚才那些慢饮低唱的人出来了,那些隐藏在树影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相互打招呼,拉他们同坐。诗友们来了,名妓也到了,酒杯碗筷摆放好了,管弦歌声悠扬响起。月色苍凉,东方将要天亮时,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划船到十里荷花中酣睡,荷花香气扑鼻,做了一个非常惬意的美梦。
评?析
作者开篇就点明了“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然后介绍五类可看的“看七月半之人”,对比附庸风雅的所谓看月人,重点突出作者与友人这类文人雅士赏月的惬意享受。全文构思精巧,叙事角度新颖,只能再次叹服作者的文采!
张岱(1597—1684年,一说卒于1689年)
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公认成就很高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文学素养,又是生活杂家,能体察百姓生活,为后世读者生动描绘出一幅江南百姓《清明河上图》般的风俗画卷。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石匮书》《三不朽图赞》。
一对小兔子-胡适夫妇两地书 内容简介 胡适晚年时曾以“过来人”的心情总结过他跟汀冬秀结合四十余年而终于不弃的经验。他说:“我认为爱情是流动的液体,有充分的叮塑性...
《住院医生夜未眠》内容简介:本书是柯林斯医师在梅约医学中心担任外科住院医师的故事。他用幽默无比的笔调,生动刻画出自己四年忙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简介:这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到历经荣辱兴
我的音乐笔记-肖复兴文集-卷一 本书特色 《我的音乐札记》是一部为孩子写的古典音乐简史,作品从音乐家出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帕莱斯特里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巴赫、亨...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
古文观止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先秦至明末的散文222 篇。其中包括极省量骈文,譬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每篇都附有注释和评点。古文...
迈尔斯的夏天 本书特色 迈尔斯,一名13岁、身高不及一米五、爱慕邻家女而处在单相思状态的轻度失眠者。迈尔斯常听到海里的各种声音,并深为这个奇异多变的海洋世界所着...
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 本书特色 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学问与为人堪称知识分子的典...
男人东西南北 内容简介 美不盛收的上海男人,木纳闷骚的陕西男人,强悍泼辣的武汉男人,野火湖湘的湖南男人,宽容果敢的广东男人,张嘴一侃爷、闭嘴一哥们的北京男人……...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 内容简介 1988年,充满青春和灵气的王小慧与同济大学同窗攻读的丈夫俞霖一同赴德国留学。1991年德国“清明节”的那一天,高速公路...
等待我的离去-十七岁女孩最后的生命感悟 本书特色 ★外国版《花田半亩》,花季女孩的绝症日记,比《此生未完成》更灿烂的生命表达。★这是一部让整个欧洲为之潸然泪下的...
《世界汉学(第12卷)》内容简介:《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
#王小波全集9-爱你就像爱生命 本书特色无与伦比的文学,送给所有渴望真情的人们! 《王小波全集9:爱你就像爱生命》系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
蒙田试笔 本书特色 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教授,创作广及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长期尘封,直到二...
《瞰见中国(精装版)》内容简介:有人说,吕凤霄的每一张照片都像一封写给神州大地的情书,也像为所有华夏儿女演奏的一首动人乐章
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年《创作与...
古诗文辞赋品论 本书特色 《古诗文辞赋品论》是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共同出版的。古诗文辞赋品论 内容简介 高妙的诗文,激发着浓浓的品赏兴味。而品赏...
汪曾祺作品-汪曾祺作品精选-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珍藏版 本书特色 《汪曾祺作品(珍藏版)》由收入汪曾祺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
刘心武心灵随感 本书特色 刘心武在众多的名家中成名较早——作品不是很多,却再三地引起轰动;形式并不先锋,却备受关注。这部《刘心武心灵随感》文字平缓、清澈,置身其...
空裙子 本书特色 一部现代小说文体创新的力作,以北京众生相为代表的新都市小说,集梦幻乡村的湖光山色与巴洛克风格的诗意语言追求,一部划时代的先锋性杰作!《空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