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7-01-01

评分:4.8分

ISBN:9787539290867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内容,皆是对相关饮食文章多次遴选后得出的精品。这些文章既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和作者独到的生活见解,又呈现了中国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民族传统的味道、人生智慧的味道。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1.大千世界,吃饭*一!2.梁氏“雅舍”系列代表作,返璞归真的大师经典,折射出一个舌尖上的中国!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目录

鱼羊北平001
北平的零食小贩002
烤羊肉 010
汤包 012
黄鱼 014
核桃酪 016
铁锅蛋 018
薄饼 021
爆双脆 024
酸梅汤与糖葫芦027
烧羊肉 030
水晶虾饼 032
酱菜 034
锅烧鸡 036
煎馄饨 038
核桃腰 040
豆汁儿 042
芙蓉鸡片 044
乌鱼钱 047
炸丸子 048
栗子 051
烧鸭 053
韭菜篓 056
白肉 058
满汉细点 060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064
食在中国073
佛跳墙 074
鱼翅 077
烙饼 080
笋082
蟹085
火腿 088
狮子头 091
西施舌 093
熘黄菜 095
醋熘鱼 097
海参 099
两做鱼 101
拌鸭掌 103
鱼丸 104
腊肉 106
炝青蛤 108
生炒鳝鱼丝112
糟蒸鸭肝 115
茄子 117
莲子 119
菜包 121
瓦块鱼 123
干贝 126
鲍鱼 128
菠菜 130
龙须菜 132
狗肉 133
鸽137
粥139
饺子 142
面条 144
锅巴 147
八宝饭 149
窝头 151
烧饼油条 154
豆腐 158
酪161
由熊掌说起164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167
异国风味169
咖喱鸡 170
炸活鱼 172
康乃馨牛奶175
“麦当劳”179
味精 182
“啤酒”啤酒184
记日本之饮食店188
吃在美国 191
人间食话195
吃196
圆桌与筷子198
厨房 202
说酒 206
饭前祈祷 209
馋213
喝茶 217
饮酒 221
喜筵 225
读《中国吃》229
大菜 240
粽子节 241
腌猪肉 242
关于苹果 246
豆腐干风波 249
再谈《中国吃》254
读《烹调原理》261
《饮膳正要》267
读《媛珊食谱》271
吃相 275
请客 279
萝卜汤的启示283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节选

烤羊肉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家根本不吃羊肉,我家里就羊肉不曾进过门。说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袄,舍不得吃。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手艺是切不好的。正阳楼的烤肉支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支子,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女客喜欢到正阳楼吃烤肉,地方比较文静一些,不愿意露天自己烤,伙计们可以烤好送进房里来。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正阳楼的烧饼是一绝,薄薄的两层皮,一面粘芝麻,打开来会冒一股滚烫的热气,中间可以塞进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软。普通的芝麻酱烧饼不对劲,中间有芯子,太厚实,夹不了多少肉。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就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订制了一具烤肉支子。支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外行人可以随便制造的。我的支子运来之后,大宴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抬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畸人,他的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他说这是数年来**次如意的饱餐!我离开青岛时把支子送给同事赵少侯,此后抗战军兴,友朋星散,这青岛独有的一个支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汤包说起玉华台,这个馆子来头不小,是东堂子胡同杨家的厨子出来经营掌勺。他的手艺高强,名作很多,所做的汤包,是故都的独门绝活。包子算得什么,何地无之?但是风味各有不同。上海沈大成、北万馨、五芳斋所供应的早点汤包,是令人难忘的一种。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笼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道不会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萝卜汤的启示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萝卜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其间还有什么职业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说也就罢了。这时节,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泛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右而言他。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秘诀是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结果,大成功。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华人世界*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被誉为20世纪华语文坛的一代宗师。其代表作有《雅舍谈吃》、《看云集》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