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新闻舆论对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本论文集创作的背景就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新闻宣传大爆发的时期。邹韬奋作为民国首席报人,以知识分子的自觉,主动承担起以舆论推动“抗日救亡”的重任。本书精选1935年至1937年间,邹韬奋以个人身份发表于《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等报刊上的44篇文章。全书分为“言论”“漫笔”“笔谈”三个部分。时事评论文章的内容围绕着“抗日救国”这个核心主题展开,犀利地指出了其时政府与民众应有的对敌态度和抗敌方法,论述了联合阵线的积极意义与形成联合阵线之迫切必要,分析了苏联革命成功的密匙以及中国革命可向他借鉴之处,讨论了隐藏在“抗日救国”这个主要矛盾下的一些社会矛盾和民主问题。这部论文集体现了邹韬奋作为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的先进、敏锐与良知。
看民国首席报人,如何利用舆论武器,扛起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之大旗; 44篇精彩政论时评,分为言论、漫笔、笔谈三部分,一展民国政治气氛和社会风貌; 分析鞭辟入里,文笔犀利老道,视野广阔,救国心切,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先进、敏锐和良知; 装帧精美,阅读、收藏俱佳,同系列其他丛书也值得珍藏。
事实上的三权 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重要特点,我在《读苏联新宪法草案》那篇文里已有过大概的评述了。在那新宪法里,苏联公民所享受的基本权利不止三种,但是尤其使我们感到浓厚兴趣的是工作权,休息权,和教育权。这些新名词已够新奇,但是这些新奇的新名词倘若只不过是白纸黑字的东西,在纸面上说得堂皇冠冕,那也不值得怎样注意,可是这三种权利却的的确确是事实上的三权,在新宪法草案未发表以前,就已经在事实上办到了,这次新宪法草案里所规定的这三权,只是把事实写在纸上罢了。这是我前年从英国到苏联去考察时所目睹的事实,所以想在这里就记忆所及,提出一些来谈谈。首先请先谈工作权。在任何其他国家里,教育的责任只是弄到你毕业,便算完事,至于你毕业后能否得到职业,这是你自己的事,好像和教育家毫不相干。在这情形之下,毕业后能不能得到一个啖饭地都毫无把握,至于你是否所用即为所学,那更没有人顾问了。诚然,在外国或在中国,我们都听见有“职业指导所”或“职业介绍所”这个东西,这种机关对于介绍职业虽也有一小部分办到,但对于求业者并不负有必须替你寻得职业的责任;在这闹着失业恐慌的时代,在许许多多求业者里面,能够介绍出去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苏联,他们并不是把毕业生推出校门以后便不再负什么责任。在学生将毕业的一年前,假使你是学重工业的,即由你的学校当局,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和你自己,共同商定你的职业,确定你毕业后的做事的位置。苏联人民对于研究学问的勤奋,这是任何游历过苏联的人所承认的。我觉得学了就一定有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在他们认为是当然的,因为他们承认每个公民都有工作权。其次请谈休息权。苏联几乎已普遍地采用了每日七时制,较繁重的工作已采用每日六时制。仅仅减少工作时间还不够,他们一方面并在积极增加种种设备,使人民在休息时间得到有益身心的娱乐。我在苏联考察所得的深刻印象,觉得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工厂里的工人或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兴会淋漓地干,非常勤奋地干,但是同时政府却替人民设备种种的正当娱乐机关,使人民在工余的时候,也兴会淋漓地玩,非常勤奋地玩!他们每五天有个休息日,在这一天你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民众有的参观各种博物院,有的游山,有的在湖里游艇,有的在山麓绿茵上跳舞歌唱,有的在大规模的文化休养公园里游散,从事于各种各样的健身运动。各戏院,各电影院,各名胜,都成了民众的娱乐地。不但成人,就是儿童,也有特为他们设备的戏院和电影院等等的娱乐处所。除每五日一次的全日休息外,每日工余也有种种娱乐的设备。你在傍晚,到那里的公园里去,可以看到几十对或几百对健康快乐的男女在公园里露天跳舞场上跳舞。有的是集体舞,有的是双人舞。这些都是白天努力工作的男女公民,工余自由来娱乐的,当然没有以营业为目的的“舞女”。这种种娱乐,有些在各国也是有的,不同之点是在其他地方,只有少数人享得到,在苏联却是大众所共同享得到的。此外,工作者无论是工人或是职员,每年除休息日外,还有一星期到一个月的例假,依工作的辛苦,成绩的优劣而定,在例假期中,不但工薪照给,工作成绩特优者还可免费旅行或送到名胜的休养院去休养!全国各名胜都布满了休养院(他们称为rest home),给大众免费休养!我在苏联的时候,参观了不少这种休养院。所以他们的所谓休息权,并不是一句抽象的空话,却是实践的记载。*后我们要谈到教育权。就其他各国的情形说,做家长的人对于子弟教育费的担负,大概都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尤其是收入少的人们。子女在小学时代,父母的担负还轻些,到中学时代已较重,到大学时代就更重,显然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家长所能勉强担负的。你能受到多少教育,就全视你的父母有多少收入,收入不一定,你的教育也就毫无把握。在苏联的实际情形却不是这样。他们的小学中学及大学都是免费的,但是在小学中学时代,衣食住及零用等还由父母供给,做父母的还不能完全脱卸护养的责任。到了大学,学生的费用比较的大些,依别国的情形,父母的担负也比较的增加起来,在苏联对于大学生却有国家津贴的办法。年级愈高,津贴也随着增加;成绩愈优,津贴也酌量增加。大概大学初年级学生每月可得津贴一百罗布左右,以后依年级递增,*高的可得津贴二百罗布左右。他们完全可以自顾,做父母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了。研究院里的学生每月津贴有到三四百罗布的。他们对于大众的教育积极推广和提高,如不这样给人以便利,大多数民众的子女便没有机会受到高深的教育。除大学外,各工厂里的艺徒学校和工人升学预备科等等,不但免费,也还有相当的津贴。在苏联,只要你要学,肯学,就不怕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他们所谓教育权,也不是一句装饰门面的话语,也是在事实上已经办到的事情。……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1923年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后又办《生活日报》《抗战》(抵抗)三日刊、《大众生活》等报刊。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饮水园 本书特色 《饮水园》是一部以古玩生意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小说借一个设计精巧的古玩骗局,反映20世纪初那个大动荡的时代,金陵一个世家大族的变迁。小说中的人物...
梦不见丽江 本书特色 撰者布花:刚开始用了许多文字赞美丽江,后来又用许多文字质颖丽江,现在正在开导自己,丽江这几个字轻易不太用了。作者张跃兵:请不要跟我讲丽江,...
我很重要 本书特色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本书特色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一代宗师殷殷推荐著名学者精心诠释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九歌·湘...
英伦见闻录-读懂英伦内涵的首选经典-彩插版 本书特色 读懂“英伦”你可以一身名牌,几次游历,却无法真正领悟“英伦”,“英伦风范”以文学形式优雅呈现。我与文学结缘...
《聂宁水墨画集(第三集)》内容简介:《聂宁水墨画集》第三集的主要作品是为碧水源公司创作的。碧水源公司地处北京一个有山有水有
前言建安时代〔一〕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
繁星.春水 本书特色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
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诗歌卷 内容简介 科学诗是诗的一个品种,是诗苑里散发着时代气息的一朵奇葩。追溯悠悠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自从有了诗歌,也便有了科学诗。从...
灵魂的事(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 本书特色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
大雪无言 本书特色 《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恰同学芳华:大雪无言》作品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的结集,四十多篇文章皆是近些年作者走访、阅读、经历的感想,展现出对民族文...
远方有梦 本书特色 《远方有梦》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分“前行有梦”“回望乡愁”“山川履痕”三辑,主要内容包括回忆个人追梦的难忘经历和军旅生涯;回望故土、乡情、乡...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老人与海(精装) 本书特色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瑞典文学院院士 霍尔斯陶穆★...
《留英记》内容简介:费孝通关于英国的札记和随笔选编,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作为留英归来的学者,费孝通学术思想和人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版)》内容简介:本书是许知远早年的代表作,长销近二十年。书里的篇章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馆、北大校园的男
《美国故事大王教你和孩子说话》内容简介:《美国故事大王教你和孩子说话: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交流的15种方法》讲述和孩子的说话之
《做人与处世》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从季羡林的经典作品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汇编而成的文学作品集。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
迈克·雷斯尼克,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从1989年至今,他获得过五次雨果奖和一次星云奖。1993年,他获得科幻小说终身成就奖“云雀奖”。他不仅是多产的作家,也是杰出...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群學肄言(上下) 本书特色 《群学肄言》原书名《社会学研究》(The Study of Sociology),为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所著,论...
世间的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家高军的一本散文经典,所描绘的是一幅幅市井画卷。高军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利用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