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邹韬奋先生他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他先后游历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翔实地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全书分为初集、二集和三集三个部分,其中初集共收录文章51篇,二集14篇,三集66篇。书中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作者游历期间所到之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本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状况,还有在当地生活的中国人的遭遇,很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思考“世界的大势怎样”和“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读者从书中不仅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真实的欧洲,更能深切体会到老一辈出版人和新闻人为民主抗争、为人民发声的勇气和决心。
看民国首席报人,如何利用舆论武器,扛起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之大旗;
44篇精彩政论时评,分为言论、漫笔、笔谈三部分,一展民国政治气氛和社会风貌;
分析鞭辟入里,文笔犀利老道,视野广阔,救国心切,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先进、敏锐和良知;
装帧精美,阅读、收藏俱佳,同系列其他丛书也值得珍藏。
萍踪寄语(初集)
二三 性的关系的解放
记者在上次通讯里曾经谈起巴黎的特征,关于这方面,还有一些可以补充的,那便是性的关系的解放。
他们把两性间的关系,看得很平常,男女揽腰或夹臂并肩而行,旁人没有注意的。记者常在公园里看见一对一对的男女,有的拥坐着接吻,有的并行着接吻,有一次我坐在角落的树荫里静观,看见前面一对男女拥坐着于半小时内总吻了二十多次,简直拼命的干,但我同时注意那陆陆续续走过他们身旁的人,连看都不看,无论走过的是青年人或老头儿,都觉得没有这么一回事;就是那些公园里玩耍的孩子,玩得那样顽皮,但是对于这类的事情,即是望见了,也都像熟视无睹地走开,仍去玩他们的。那些拥着接吻的男女也毫不提防有人看见,尽管在青天白日之下,众目昭彰的前面,旁若无人似的干他们的好事。
这当然不是说他们白天不做事,专以接吻当事做,大抵都是在彼此工作之后的时候。
在中国说起“轧姘头”,大家都认为不名誉的事情,本人觉得难为情,和他或她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也都觉得不是一件体面的玩意儿。在这里,社会上却把它看得很平常。有好些女工,经济完全可以自立,不愿受婚姻制度的束缚,工余高兴的时候,就和男友聚个一夜,第二天仍很自由地去干她的工作,也有进一步实行同居之爱的,彼此不愿继续时便各自东西,毫无麻烦。据久住巴黎的朋友说,这类同居的事实,至少占男女关系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婚姻制度在大都市里的日趋崩溃——至少是变换方式——于此可见一斑。他们社会上并不把这类事视为个人的失德,而在经济可以自立,不必倚赖男子以求生存的女子,胆量也同时比较的大些。诚然,在结了婚的男女,所受社会的制裁也要严些,不过他们的社会并不把离婚看作羞耻,离婚既容易,不合则离,也用不着在结婚后偷偷摸摸。
记者*近在此地认识一位中国朋友,他在这里经商,和两位同事租了公寓(Apartment)里一所屋子,雇用一个法国青年女子烧饭做菜,*初讲定工资时,这位朋友只肯每月出四百法郎,她一定要四百五十法郎,她所说明的理由是她要出三百法郎津贴一个孩子的生活费,自己只能用到一百五十法郎了。这位朋友便问道:“你已嫁了吗?”她很不踌躇而很坦然地回答说:“没有,不过有个情人罢了。”从这里很可以看出法国女子——至少是一部分——对于所谓婚姻或贞操问题的态度。
可是话又要说回来了。在他们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里,女子经济自立的机会虽比产业落后的殖民地化的国家多些,而受着经济压迫的女子究也不在少数。这类女子也有注意于正式结婚嫁给一个男子,俾得终身之靠的。还有像商店的女雇员,有的每月薪水不过二三百法郎,女子大都好装束,当然不够用,于是不得不在夜里装得花枝招展模样的在外面兜揽男子,这样一来,娱乐费便可由男子担任,或更可进而多敲几个钱,这样的女子,在他们社会里,也没有什么人存着“礼教”观念来轻视她,不过她不免受着经济的支配,却是很显然的事实。讲得不好听些,这就近乎“野鸡”式的行径了。
在这样的旧社会制度里,社会对于养老的这件事,当然没有健全的设备,养老这件事便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固不限于女子,但以年华有限的女子,所受的影响更大。她们年青的时候,大概不难过日子,到了年老了,工作不易得,情人更不易得(指不出嫁的),或简直不能得,她们的晚年暮景,也许要不免凄寂的。记者在这里所住屋子的房东(二房东)是两个姊妹,姊姊九十三岁,妹妹八十六岁了。这位八十六岁的“妹妹”能说英德法三国语言,听说从前也在什么机关里做过职员,都算是未出嫁过的老小姐——但是谁又知道当她们年华正盛时没有过多少风流韵事?那位九十三岁的“姊姊”背已弯曲,一天到晚坐在厅上发呆,一见“妹妹”不在身旁,便要摸来摸去来找她。这位“妹妹”也已头发尽白,每天还要替三个客人的三个房间收拾打扫。(我看不过,每晨还帮她倒一次放在房间里盥洗后倒水用的污水桶。)听说她们有个侄子在乡间是个小财主,但却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各顾各的,看都不来看她们一次。她们的生活费,也许有一部分可取给于慈善性质的津贴,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可有的欺骗的方法,如在合理的社会里,对此事便
应有合理的设备。讲到我们的中国,有许多人就靠子孙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寡妇仍不敢不守节,过非人的生活,也无非在传统思想笼罩着的社会里,非如此便难于生存罢了。这是把贞操换“面包”的把戏!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男子对女子——任何不认识的女子——表示“爱”,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你在街上或任何处所,遇着女子要和她谈话,或竟表示爱她,并不算是侮辱,她决不致叫你吃耳光,不过接受不接受却全是她的自由,没有人敢加以丝毫的勉强。她即不愿接受,也不致骂你“杀千刀”!也只婉谢你,不过男子也不敢冒昧强迫。我在上海时,每在公园里看见无赖青年强迫不愿和他们勾搭的女子,甚至包围追逐,丑态毕露,这是这里所没有的。
以上所述是在巴黎的情形,听说在乡村便比较的严格,不比在都市中那样自由了。
廿二,九,十,记于巴黎。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1923年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后又办《生活日报》《抗战》(抵抗)三日刊、《大众生活》等报刊。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越放下越自在》内容简介:《越放下越自在》结合讲故事与说道理的方式,阐释了其中轻松做人的人生哲理。想得太多是放不下的原因。
《四书通读》内容简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
《给青年诗人的信》内容简介:本书辑录里尔克在一九〇三至一九〇八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
迷雾中的小径 本书特色一家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举办了一次徒步旅行活动。没人心甘情愿地参加,也没人预料到,一个鼓励团队合作的活动,*终会演变成一次无法挽回...
《飞鸟集·新月集》内容简介:《飞鸟集·新月集》是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其中《飞鸟集》是关于爱情和人生
《使命:打造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组织》内容简介:个人能力卓绝,但团队仍会打败仗? 大团队无法像小团队那样敏捷行动? 信息传递越
关于作者:保罗·默顿(1951—)生于北爱尔兰,20世纪80年代定居美国,共出版十二本诗集,获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十余种文学奖项。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朱自清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朱自清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
西潮的彼岸 本书特色 在欧洲的各大城市,我处处感受到历史的幽魂,反而在东方的香港和大陆,似乎真的觉得历史“终结”了……而我处处在学本雅明笔下的天使,逆着“进步”...
汤姆·索耶历险记 本书特色 这本《汤姆·索耶历险记》由莫雅平译,是美国近代大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一百多年以来,这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历险小说...
西瓜的香气 本书特色 《西瓜的香气》是江国香织小说代表作。四则长篇故事,四种成长的心情,将爱情中的无奈写得淋漓尽致,却让人鼓起追寻幸福的勇气。我们不可能真正遗忘...
林文月作品1-读中文系的人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采”之...
英文观止(上下) 本书特色 《英文观止》一书规模宏大,全书分为上、下册,1400多页,160万字;上启公元8世纪的英国文学史诗《贝奥武甫》下至20世纪70年代的...
留德十年 本书特色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以时...
经典国学读本:杜甫诗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杜甫诗选 内容简介 ...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华经典指掌文库李白诗选/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书特色 李白是盛唐诗歌*代表性的诗人。李白经历了唐玄宗和唐肃宗两朝,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时代理想...
精彩摘录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
梦墙-北京海棠街 本书特色 日本文学*高奖--芥川奖获奖作品,一部曾在日本乃至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一部讲述战争带给孩子心灵摧残与创伤的小说,一部引起极大争...
冬日阳光 本书特色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冬日阳光》编辑推荐:一个人懂得,为什么这芬芳的旧大陆曾经如此支配了我们的画家和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因为它渗透了人类的...
苏轼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选取宋代词人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词84首。所收词以《全宋词》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