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以来》是韬奋先生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经验和观察的总结。作者评析了抗战初期四年间的得与失,指出了各党派捐弃前嫌、共同抗战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是解决抗战期间各种困难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批评了抗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社会前进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希望由此引起同胞的注意,共同努力于发扬优点而补救缺点,达到政治改革的目的,加速抗战很后胜利的到来。书后附录部分的三篇文章,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关于政治改革的具体主张。
★ 应《华商报》之邀,韬奋撰写了连载长文《抗战以来》。从1941年4月8日正式创刊,至6月30日止,一天不间断,共得文稿77篇。
★ 韬奋开宗明义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和用意,那就是以“一个平凡记者的姿态”,记录下自己在“政海漩涡”中所“亲目观察到的情形”,“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论,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用意也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 韬奋作为国民参政员参与抗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亲身经历,因其记者的自我定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客观的观察记录和独到的评论总结。
★ 因为出身新闻出版的职业关系,韬奋更关注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政实行,特别是保障舆论和出版自由的提案,奋力抗争的是“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为此和“审查老爷们”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这些也都生动翔实地记录在册。
★ 韬奋的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深刻独到的评论,以及奋斗精神和乐观情绪,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抗战以来》的连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序/ 001
九 领袖与工具
我昨日写了一篇《领袖晤谈记》贡献给读者诸友,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因为我想起有一位领袖所信任的要人对我谈过一段话,使我发生很深的感触。这段话在说的人当然衷心认为很正确的,所以毫无保留地对我说了,我现在所欲提出讨论的是这段话的内容而不是对于任何人有所批判,因此在这里对于说这段话的个人没有指明的必要。
他很诚恳地对我谈起他对于领袖的态度。他说他因鉴于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所以他只一心一意地做领袖的工具,以减领袖的忧勤,领袖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领袖叫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领袖叫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无条件地绝对服从,这位先生对于领袖的忠诚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作风却大有商榷之余地。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凡是爱护国家民族的人,没有不爱护国家民族的领袖,而况在坚持抗战努力建国的紧张时期,领导全国贯彻抗战国策的民族领袖,我们尤其应该竭诚爱护。领袖对国家民族所负责任的重大,以及领袖的左右要尽忠职守,以减领袖的忧勤,关于这些意思,记者都与某先生有同感。但是一味做被动的工具,好像自己没有了脑子,或虽有脑子而不用,虽有嘴巴而不敢说话,是否真能减领袖的忧勤,是否真正爱护领袖之道,实在令人不能无疑。所谓做工具,看你怎样解释,如解释得当,原亦无所用其反对。为社会服务,谋人类幸福,也可以说是做了社会的工具,做了人类的工具,依此类推,为整个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领袖也可以说是做了整个民族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在实际上是光荣的任务,虽做工具何妨?某先生的话所以令人听了不禁为领袖忧虑,为我国政治忧虑,为我国家前途忧虑的是,那样自居牛马犬豕的“工具”,流弊所及,可使领袖左右人才减少,奴才加多,那就不免造成太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领袖的伟大,一方面在能真正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尽其历史的使命,一方面在能善用人才以自辅,增强其执行历史使命的力量。倘若人人都以被动的工具为尽了辅助领袖的责任,抛弃了自己的脑子和眼睛,把领袖的脑子做自己的脑子,把领袖的眼睛做自己的眼睛,那就不但不能增加领袖脑眼的力量,反而加疲了领袖脑眼的力量,限制了领袖脑眼的力量,也就是减少了领袖脑眼的力量,这理由是很显明的。我们主张民主政治,正是要使领袖更能充分反映全国多数民众的要求,我们主张改善政治,善用人才,增强舆论及民意(都与言论自由有关)对于政府及官吏之督察,正是要增强领袖执行历史的使命。这都只会增加领袖的伟大,而不会减损领袖的伟大。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是奴才,那末我们却不免感觉到领袖的工具实在太不够,有大大增加的必要。这一点只要看领袖兼职之多,劳苦之甚,便可见一斑了。不久以前在重庆的时候,在外国记者朋友中有一位美国记者因要弄清楚委员长所兼任的许多重要职务,以备参考,他所开的单上已有十几个的职务衔头,还恐怕有遗漏,有一天来看我时顺便拿出来叫我补充,我又就所知加上了几个,其中党政军金融财政乃至教育(如中央政治学校、警官学校以及训练班等等)等等重要的机关,都拉领袖一手。但是在我补充以后,是否有遗漏,尚不得而知,我叫这位外国朋友再看机会补充吧。他当时一面朗诵着单上的衔名,一面充满着惊奇的面容和眼光,那神气是够人欣赏的!领袖的为国贤劳,一日万机,在我们老百姓只有感念不已,有何话说?不过正为国家民族而爱护领袖,一方面使人感到“工具”对领袖的尽忠之道似乎尚有检讨之必要,一方面又使人感到工具的太不够!*重要的,还是要把工具解释为人才,而不许变成为奴才。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减领袖的忧勤。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那些珍稀文物去哪儿了?-顶级博物馆的地下交易内幕 本书特色一座拥有巨大魅力的希腊女神雕像的归属权问题,引起世界考古文物界争论至今的一场大战,世界顶级博物馆之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鉴-典藏版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杨绛纪念文集”,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这当中既有社科院前两任院长李铁映和陈奎元的文章,也有文化界名人、...
天生就会跑 本书特色 ★ 隐秘的部落,神奇的跑者,揭示跑的真谛★《福布斯》《华盛顿邮报》年度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no.4 《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榜no....
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大字排列,疏朗有致,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方便。古文观止 内容简介 本书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梁实秋代表作--清华八年 本书特色 我自民国四年进清化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功夫在清华园里度过。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正在...
收入作者徐芜城多年来所创作诗歌近百篇。这些诗歌涉及面较广,有叙写日常生活的,歌颂爱情、亲情的,也有从阅读书籍中得到的感悟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 本书特色 * 著名作家张承志关于新疆的心灵倾诉,可助读者深度感知新疆。* 装帧精美,内有近百幅图片。相约来世-心的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承...
《百年曾祺:1920—2020》内容简介:☆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1920年—2020年)纪念文集。☆汪曾祺先生长子汪朗作序,著名学者梁由
中国杂文 现代部分 卷七 胡风集 内容简介 《中国杂文(现代部分 卷七):胡风集》收录了作者的杂文代表作《作家与草莓》、《“西崽哲学”》、《战争与和平》、《辩证...
张岱,山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1996-2016-我住在大海上-雷平阳的诗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诗刊》年度奖、人民文学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华语文学大奖诗歌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获得者,著名诗...
容忍与自由 本书特色 《容忍与自由》精选了胡适极具代表性的二十八篇文章,涵盖了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呈现了这位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的自由与...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Luis Sepúlveda),智利著名作家,一九四九年出生于智利的奥瓦利,毕业于智利大学戏剧学校。七十年代初,他因积极支持智利前总统阿连...
集外集拾遗 本书特色 《鲁迅作品集:集外集拾遗》收录了著名文学家鲁迅不同时期的经典杂文、小说、散文、诗等多种文学作,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特征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夏天的风吹来草的叶子 本书特色 夏天的风吹来草的叶子收录了作者近五年的作品。作品分别描述了尘世的欢喜,故乡的风景,江南的浪漫以及远方的美好。作者从小就喜欢江南水...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全球畅销近千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N...
博尔赫斯全集II:博尔赫斯全集第二辑(套装12册)(博尔赫斯全集) 本书特色 拉丁美洲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诗歌作品合辑打破格律形式限制的诗意时空形象、梦幻与哲思创造...
思想(上)-卷七.散文 本书特色 思想(上、下)是张承志短散文集,以“思想”为主题,收录作者相关的散文作品。张承志的散文是中华散文的翘楚,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是...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新1版) 本书特色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1994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