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的缘分》是美籍华人王渝的小品文文集。全书共分四辑:*辑 人物篇·周梦蝶入梦;第二辑 事故篇·盆栽与我;第三辑 阅读篇·给孩子的诗;第四辑 纽约篇·那两只石狮子。作品所写的人和事,以及作者出生地南京、成长地台湾、现在定居地纽约,都是作者记忆中闪烁的碎片,读来无比亲切,从对这些人、事、地方的记述中看到了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同时也看到了她是怎样将他乡住成故乡的那份随遇而安。
作者用富有禅意的笔法将生活中碰到的人、事、物、景、情写成一篇篇幽默洞达的美文,看似随性挥洒,却不经意间打通了中西视野,展现出了深刻的人生哲思和热辣辣的人生况味,以及活色生香的诗情。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书 缘
认识了周梦蝶以后,我把他的书摊视为一方宝地。上完课爱跑到那里去跟他聊天,听他谈诗说佛。我是做什么都联想到吃,聊天也不例外。每次我问他要吃什么,他都说:“ 面包就好。” *后那个“ 好” 加重语气。我一向都买明星咖啡馆的隔夜面包,因为很便宜。偶而,我会到街对面的小吃摊儿去再买两个卤蛋,两人吃起来那份快乐,就像到口的都是山珍海味。
有一天我到时,他正在读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一看书名是《红楼梦人物论》,我吵着要看,也不管他看完了没有。他对我的无理要求从来都接受,事事都依我。如罗门好心送衬衫给他,他竟然发脾气扔到地上,还气呼呼地讲给我听。我听了就说他不对,还发表了一番不接受人家好意也是小气和自私的宏论。我以为他要和我吵架,他却有气没力地说:“ 我去跟罗门道歉。”
《红楼梦人物论》带回家,我开了夜车,读得放不下手。这么精彩的书怎么没听人说过?书的作者松青又是何人?第二天我带着疑问去看梦蝶兄。他告诉我,这本书是一个叫王昆仑的作家抗战时所写。因为王昆仑的书属于禁书,所以出版时用了个假名。那本书他送给了我,出国时我带着。80 年代碰到剧作家陈白尘,谈及此事。不久,他给我寄来新版的《红楼梦人物论》,而且有作者王昆仑的签名。
写于2009 年7 月
王渝,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台湾,旅居过瑞士等国家,现在定居美国纽约,多年来从事中文文学的编辑工作。主编报纸副刊,编辑出版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翻译有希腊神话等。
泰戈尔诗精编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的是冰心、郑振铎的权威译本,收录了泰戈尔*广为流传的《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其诗歌内容博大,有对祖国的...
红色丽人 本书特色 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焦点与疑点在今天的重访中捕捉答案与真相,《重访》是新影厂、cctv-10合创栏目。所播出的节目内容,主要是通过寻访、考证、...
汪曾祺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中华散文珍藏版:汪曾祺散文》主要内容包括:我的家乡、文游台、观音寺、午门忆旧、一辈古人、吴大和尚和七拳半、新校舍、泡茶馆...
不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宝宝,不哭、为了孩子去流浪、孤儿院、9月1日、压跨的18岁、宏雅的微笑、14岁,15岁、血色少年、城市边上等。不哭 目录 宝宝,不...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分三部分对中国膜产业发展现
《重新出发》内容简介:本书紧扣“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从移动性、社交性、地方性这些特征出发,从媒体、内容与用户三个维度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 内容简介 《栈云峡雨日记》是日本国内流传*广的一部汉文体中国游记。它是1876年竹添氏一行游历京、冀、豫、陕,翻越秦岭栈道,进至川渝,然...
梦回大宋看奇案 本书特色 姜正成著的《梦回大宋看奇案》从宋代的入手,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案件分析,从特别的视角剖析,揭开谜团,解读人物命运。“以案件...
《柳林风声(插图本)》内容简介:本书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要
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本书特色 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与明末清初的江南城市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内容简介 李渔是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典型...
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内容简介 《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收录了三部世界重要作品:《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其中:《哈...
龙卷风:“小人物”沉浮自述(火凤凰文库) 本书特色 序我的家乡属华北大平原地区。每逢秋末初春,地净土干,经常平地起旋风。忽见败叶尘土离地旋转,旋风来矣。初形成时...
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呈现唐诗中的56种鸟类,介绍了他们的形体及生态习性。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艺术欣赏视野。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目...
上海滩豪门望族 内容简介 1 剑气霜花——张静江家族百年轶事 2 龙门风雨——周馥家族商海沉浮记 3 江南儒商——刘镛家族的实业与文化 4 何园沧桑——何汝持家...
《关键跨越(新手篇)》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不同层级管理者最关键的能力要求被称为“关键跨越”。完成关键跨越,具备了相应能力的
《图案造型设计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图案形式法则、黑白装饰画、彩色装饰画、装饰纹样的设计实践5部分,主
青灯有味似儿时 本书特色 《青灯有味似儿时》中,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
立足于现实的思考--读书文丛 本书特色 《立足于现实的思考》收集在这本小册子中的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读书》等报刊杂志上的一些评论、随笔和读书笔记之类的文字。...
我的栖身之所 我的人生目的(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份令人愉快的邀请,要我过一种和大自然一样简朴,也可以说是一样纯真的生活。 梭罗描绘了他在新英...
百味文坛-新世说新语 本书特色 古远清是谁?他古怪,是牛虻,是老农,是书痴?是常青树,是“刽子手”,是学术警察,还是古里古气的武林人物?《百味文坛》是中国文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