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的缘分》是美籍华人王渝的小品文文集。全书共分四辑:*辑 人物篇·周梦蝶入梦;第二辑 事故篇·盆栽与我;第三辑 阅读篇·给孩子的诗;第四辑 纽约篇·那两只石狮子。作品所写的人和事,以及作者出生地南京、成长地台湾、现在定居地纽约,都是作者记忆中闪烁的碎片,读来无比亲切,从对这些人、事、地方的记述中看到了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同时也看到了她是怎样将他乡住成故乡的那份随遇而安。
作者用富有禅意的笔法将生活中碰到的人、事、物、景、情写成一篇篇幽默洞达的美文,看似随性挥洒,却不经意间打通了中西视野,展现出了深刻的人生哲思和热辣辣的人生况味,以及活色生香的诗情。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书 缘
认识了周梦蝶以后,我把他的书摊视为一方宝地。上完课爱跑到那里去跟他聊天,听他谈诗说佛。我是做什么都联想到吃,聊天也不例外。每次我问他要吃什么,他都说:“ 面包就好。” *后那个“ 好” 加重语气。我一向都买明星咖啡馆的隔夜面包,因为很便宜。偶而,我会到街对面的小吃摊儿去再买两个卤蛋,两人吃起来那份快乐,就像到口的都是山珍海味。
有一天我到时,他正在读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一看书名是《红楼梦人物论》,我吵着要看,也不管他看完了没有。他对我的无理要求从来都接受,事事都依我。如罗门好心送衬衫给他,他竟然发脾气扔到地上,还气呼呼地讲给我听。我听了就说他不对,还发表了一番不接受人家好意也是小气和自私的宏论。我以为他要和我吵架,他却有气没力地说:“ 我去跟罗门道歉。”
《红楼梦人物论》带回家,我开了夜车,读得放不下手。这么精彩的书怎么没听人说过?书的作者松青又是何人?第二天我带着疑问去看梦蝶兄。他告诉我,这本书是一个叫王昆仑的作家抗战时所写。因为王昆仑的书属于禁书,所以出版时用了个假名。那本书他送给了我,出国时我带着。80 年代碰到剧作家陈白尘,谈及此事。不久,他给我寄来新版的《红楼梦人物论》,而且有作者王昆仑的签名。
写于2009 年7 月
王渝,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台湾,旅居过瑞士等国家,现在定居美国纽约,多年来从事中文文学的编辑工作。主编报纸副刊,编辑出版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翻译有希腊神话等。
丽江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丽江从古至今的历史改革和发展状况,从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丽江古今发展变化的面貌。丽江史话 目录 一玉...
小安,女,1964年生,“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毕业于军医大学,后转业至地方精神病医院做护士。其代表作品有《种烟叶的女人》
一片二片三四片:钟叔河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钟叔河著述丰富,《一片二片三四片》一书分别从钟叔河不同时期的几十部作品中,摘取出随笔几十篇,汇编而成。 钟叔河先生的文...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 本书特色 唐圭璋、缪钺、臧克家、马茂元、郑敏、霍松林 、吴小如、顾易生、郑孟彤、聂石樵、王水照、赵齐 平、蔡义江、钟陵、周先慎、袁行霈、黄...
精读闻一多 内容简介 “我中爱精读丛书”乡读者以精品使读者有限的时间内,领略名家著作的精华、精深、精美、精妙。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
《席越的沟通课》内容简介:席越的沟通课,教你即学即用的说话公式,让你成为高情商、会说话的超能人士。从牙牙学语到步履蹒跚,我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内容简介:郑洁西著的《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
王小波作品-王小波作品精选-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珍藏版 本书特色 读《王小波作品(珍藏版)》不是一种时髦,而是一种需要。王小波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标签,一个让人...
城南记 本书特色 《城南记》以2011年以来作者的近作和新作为主体,收入少量旧作。该诗集的主题涉及友情、亲情、青春、疾病、死亡、大自然、时间以及远行,以及由此引...
浮生半日闲-笔记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 笔记,是一种随笔杂录见闻感想的文体的通称,又称随笔、笔谈、闲话、散记等,或考辨野史旧闻、典章制度、名物文字,或记录日...
花间拾梦 本书特色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到寒冷的冬et,就有少量的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到昆明避寒,由于市民自发地为它们喂食,再加上昆明温暖适宜的气候,使得...
我是猫 本书特色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
信马由缰 本书特色 这是我的“流水帐”,字数不多,所行所为却也尽都包拢进来了。如果以此为纲,倒是颇有许多可以回忆的。信马由缰,不妨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信马由缰 ...
《时雨集》内容简介:从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作者一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13级动科班班主任。四年来,大学伊始和每
长歌与短歌 内容简介 《长歌和短歌》一书是著名作家白桦的*新诗歌集。诗人用不老之心,讴歌自然、英雄、人间深情,过往的岁月、涌动的疑惑,都是抒发激...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16:梁启超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梁启超在上海期间出版的治学著述,并且所选原著底本都是较好的。本卷收入梁启超在上海期间出版的治学著述,并且所...
《拈花意》内容简介:《拈花意》一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古人簪花,佛前供花,插花文献,日本花道,西
毒-韩寒文集-典藏版 本书特色 韩寒文集系列,精装典藏版,装帧精美,值得收藏!韩寒作品语录精选集,集结韩寒的思想精华。《长安乱》《像少年啦飞驰》《三重门》《零下...
顽童小番茄-陪你一起慢慢长大 本书特色 小番茄出生不久后父母离异,她成为了一个由爸爸抚养的“单亲小孩”;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多亲小孩”,成长于几代人一起生活的大家...
林译日本古典-枕草子 本书特色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作品以“春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