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书目:
《内在经验》
[法]乔治·巴塔耶著程小牧译
《文艺杂谈》(即出)
[法]保罗·瓦莱里著段映虹译
《梦想的诗学》(即出)
[法]加斯东·巴什拉著刘自强译
《罗兰·巴特论戏剧》(待出)
[法]罗兰·巴特著罗湉译
《成人之年》(待出)
[法]米歇尔·莱里斯著王彦慧译
《异的考验:浪漫主义时期德国的文化与翻译》(待出)
[法国]安托万·贝尔曼著章文译
《内在经验》是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之一种。
法国思想家巴塔耶的这部著作,是一部不同寻常的作品。它是作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份隐秘的个人心灵纪录,是巴塔耶的一部代表作。
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重创,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巴塔耶,于灾难中不断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欧洲启蒙传统。循着尼采的轨迹,他试图以经验和直觉的方式,探讨主体如困兽般的处境及超yue界限的可能。本书的思想核心仍是对笛卡尔式理性主义的批判,包含着对笛卡尔、黑格尔的反思或对尼采、兰波、普鲁斯特的解读。这部书介于哲学与文学之间,思辩、叙事与诗歌杂糅,分析、想象与抒情并置。
《内在经验》的出版,在法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和深远的影响。拉康、福柯、德里达等思想家深受启发,推进了巴塔耶对主体精神结构的剖析、对知识系统的怀疑、对形而上学的反思。罗兰?巴特则关注巴塔耶的写作行为所打开的多元文本空间。
乔治·巴塔耶(1897—1962),法国思想家、作家。《内在经验》(1943)是其代表作,也是阐释其思想缘起和方法的关键作品。与同时代法国知识分子一样,巴塔耶亲历两次大战,在幻灭中不断反思欧洲社会矛盾与启蒙传统。循着尼采的轨迹,巴塔耶试图从经验和直觉出发探讨精神主体如困兽般的处境及超yue界限的可能,其思想核心仍是对笛卡尔式理性主义的批判,而写作风格是解构式的,借用冥想与诗,撕开层层意指,着力挖掘语言本身的潜在力量。巴塔耶将此书列为其“非神学”概要的第一部。“非神学”并非“反神学”,而是以类似宗教神秘主义的方式探寻一种无上帝的极限。“内在经验”将生命主体和认知客体在较炽热的状态中融合,在一种语言不能限定其界限的未知中,通过迷狂探索精神的极端状态(如在死亡、色情、极苦中所达到的状态,非语言或非逻辑所达到的交流)。
《当代形而上学导论(第2版)》主要内容:形而上学是哲学领域内最为高深晦涩的分支,但《当代形而上学导论》却以较为通俗的语言深入
寓言.山木-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
日常生活批判-(全3册) 本书特色 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列斐伏尔结合超现实主义、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尼采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推进对日常生活领域...
中国方术续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方术四题、咬文嚼字、穷原竟委、礼仪为本、星官索隐、地书发微、数术丛谈、方技琐语等。中国方术续考 目录 “关公战秦琼”的可行...
僧肇评传 本书特色 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在历史上影响不小,并被后人誉之为我国的“解空**人”。僧肇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
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 本书特色 杜威夫妇(约翰·杜威和爱丽丝·C.杜威)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杜威家书(1919年所...
韦伯作品集——古犹太教(11) 内容简介 一个令所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古犹太教的神耶和华,不仅不保卫自己所选择的民族(...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胡适精品典藏-04 本书特色 用20世纪的新思潮,投射到一群中国古人身上。“六经注我”,“借尸还魂”,是胡适治学的一贯作风。中国中古思想史长...
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 化 本书特色 双典合璧,一个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中国传统文化框架呈现读者眼前。美的历程简介:中国有一段漫长的美的历程……原始远古艺术的“...
人的存在论 内容简介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
佛教是否一定是非暴力的?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愛國志士奔赴戰場,與侵略者浴血奮戰,佛教徒,特別是僧伽大眾應該怎麼辦?抗日救國
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内容简介 作者在搞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这是其中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部分,经过补充修订,单独成书,改名为“中国...
庄子是个哲学家,庄子的哲学很显然地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提供的理由,就是他所塑造的一种心情。这个其学无所不窥的天下第一才子为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
中国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方东美编著的《中国人生哲学》是方东美作品系列之一。本书包括两大部分。**部分是《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第二部分为作者英文原著《中国人的人生...
消费时代审美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消费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审美实践的转向,是一个受到诸多思想家关注的重要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不仅贯穿于20世纪西方美学发...
第一讲《应对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提要】18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
公孙龙子应解 本书特色 新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是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
佛历(3044年) 本书特色 以释迦牟尼诞辰那年为佛历纪元元年。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历纪年沿袭了汉传佛教的传统来纪念佛陀的各个纪念日,即诞辰(四月初八)、出家...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运用主客体相关原理,系统回答了“知识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 目录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