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原子》一书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微观和*宏观的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以及整个宇宙,目的是尽量解答以下两个问题:“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和“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怎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书中首先在人类自身的尺度上对自然进行审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一些有用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采取历史方法,讨论一些现在看来很古怪,甚至很愚蠢的观点,探讨早期科学观点中的谬误对我们而言有着诸多裨益。
宇宙的浩瀚与原子的微小
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探索的目标
寻着先人的脚步
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
传统来说,我们的世界上有苦有甜、有冷有热,然后还有颜色。事实上,我们的世界只有原子和虚无。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
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理查德·费曼(1918-1988)
在现代的自然观念里,构成物质的*小部分的自然规律与整个宇宙的进化发展息息相关。与早期的原子观不同,我们现在所称的原子并不是*小的粒子,原子也是由更小的东西构成。同样,原子也能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
11.1早期的原子观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物理世界的诸多事物进行过猜测。他们经常会对自然的运行规律进行假想,但在亚里士多德之前,鲜有哲学家试图去证明他们的假想。因此,普通物体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小东西(原子)构成这一观点和物质能够被无限分割的观点同时存在着。
有个早期的古希腊人设想了原子的存在,这个人就是阿那克萨戈拉(公元前500—前428)。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发展了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并指出物质是由存在于其他虚空中的形色各异的不可见原子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并没有试图证明原子存在与否。很显然,原子对他的吸引仅停留在哲学层面上。
其他的希腊哲学家则对物质可无限分割这一观点很感兴趣,亚里士多德就在此列。尽管亚里士多德强调观察,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理论严格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而且,有时他尽管确实对自然做出了观察,但他并没有从观察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他的科学观点仍有许多改进的余地。
在科学研究当中,亚里士多德不是很幸运,因为许多理论在当时无法通过观察来验证。亚里士多德肯定发现自己可以将物质切分得越来越小。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观察不到的微小尺度上,物质无法在不改变属性的前提下继续分割下去。
11.2原子存在的证据
实际上,人们在200多年前就有了间接证据证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一条证据是,特定的物质可从某种看上去类似的物质中分解出来,就像这种相似的物质中包含着这种特定物质的微小颗粒一样。
另一条证据来自气体的运动现象。封闭容器中的气体会对容器的内壁施加一个压力(在第5章中,我们将压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力的大小)。气体温度上升或容器内气体增加时,这一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好像气体是由在容器中随机运动的粒子构成一样。在任意时间内,会有一部分粒子撞到容器内壁,从而施加一个作用力,产生压力。若气体的量增加,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内壁的粒子就会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粒子活动就会加快,压力也会加大。粒子运动速度越快,它们所拥有的动能就越大。气体的各个粒子所拥有的动能并不是完全相等,但我们可以用这些粒子的平均动能。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
我们之前讨论过两种不同的温度计量方法,即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在华氏温标中,水在32度结冰,在212度沸腾。在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是0度,而沸点是100度。摄氏温标为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在科学实验中还经常用到另一种计量方式,即“绝对温度”或开尔文温标,名称取自开尔文男爵。开尔文男爵原名威廉·汤姆逊,是一个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物理学家。有一个科学定律,即在压力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而这个温度指的就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同样,我们在之前的段落中讲到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这个温度也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缩写为K。温度的*低点为0 K,不过根据自然定律,温度只能是非常接近0 K,而不能完全达到0 K。(在开尔文温标中通常省略“°”的符号。)在开尔文温标中,水的冰点为273度,沸点为373度。注意,在开尔文温标和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与沸点之间都有100度的温度差。因此,在这两种计量手段中,1度的温度差是相等的,两种温标的差别仅在于一个恒定值为273度的尺度顺移(0 K就相当于-273℃)。
作者: [美]唐·利希滕贝格
译者: 周弘毅
唐·利希滕贝格,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物理学名誉教授。纽约大学本科理学士,伊利诺斯大学乌尔班纳分校学术博士。他的专业范畴是基本粒子的理论,包括夸克、电子,和胶子。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重子相互作用的夸克,如质子和中子,介子,π介子和k中介子。尽管他停止了原创物理学研究,但他的作品仍被物理学家所引用。
流式细胞术-原理.操作及应用-(第二版) 本书特色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的全面性;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了流式分选的相关内容。流式细胞术-原理.操作及应用-(第...
科学精神的形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科学哲学方面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巴什拉犀利、明确的思想性格和凝练、晓畅的文风,深入探讨了前科学精神的各种根本的谬误,揭示了前...
植物生理学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二版) 本书特色 《植物生理学辅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内容丰富、题型多样、题量充足、难易结合、分析清晰、适用面广,可供师范、农林...
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弱电及强作用规范理论,饮食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量子化与重整化,弱电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学,大统一理论的主要物理内容及...
西昌地震碑林 本书特色 西昌地震碑林是四川3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颇有特色的一处。收藏和陈列在西昌地震碑林中的91通地震碑刻,详细地记载了西昌历史上明代嘉靖十...
现代基础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新体系模式(以物理化学为枢纽的两阶段课程体系)中**门化学课程教材。本教材融入了物理化学原理的初步...
科研方略18讲 本书特色 2013年年初,戴世强应香港城市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之邀,到那里访问,除了完成约定的任务以外,还为研究生开设了专题课程“科研方略18讲”...
费曼讲物理-入门 本书特色 《费曼讲物理——入门》是从著名的r·p·费曼《物理学讲义》节选的六节物理课。内容包括“运动着的原子”、“基础物理学”、“物理...
海岸动力地貌学 本书特色 王永红老师的这本《海岸动力地貌学》尝试涵盖海岸动力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新研究进展,并关注海岸带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海岸带开发、可持续利...
科学的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萨顿科学史丛书》总序译者的话科学史的理论基础四条指导思想科学和传统科学史的科学基础科学史的历史与实践已做的事与要做的事科学史教学是可...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朱鹤健 内容简介 地理学具有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视野开阔、研究对象复杂,既有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又有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起着一种沟通自然系统与...
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十个省区典型喀斯特石林景观的定义成因、年代分类、分布及其地质地貌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景观评价,是**部专业研究喀斯特...
日者观天录-《二十四史》中的天象与历法(白话典藏图版) 目录 前言**章日者总述壹律历总述贰声律总述第二章天文预兆壹天文预兆总述 贰星宿预兆五大行星预兆木星火星...
大学物理实验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集中反映了武汉理工...
中华科学文明史.第4卷 内容简介 简介《中华科学文明史(第2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科学文明史.第4卷 目录 翻译前言前言**章 工程师:他们的地位,工...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向您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在这过去的150年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
植物科属大辞典 本书特色 18世纪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编写出版了当时已知的5983种植物的《植物种志》,建立了植物“性”分类系统,提出了东亚一北美地区的间断...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忍冬科 内容简介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忍冬科》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五福花科和狭义忍冬科植物共16属165种(不含**及亚种、变种和...
城市野趣一步一花 本书特色 认识植物从身边开始。认识一种野花的名字,能让我们与身边这些无言的生命进行沟通。《城市野趣:一步一花》选取介绍了365种生长在城市小区...
X射线结构分析 内容简介 该书阐述了X射线衍射的基本理论;介绍了X射线衍射的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书中引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及有关数据资料,并附有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