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四书”的夙望,蒋伯潜从小就有,其倾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本书是学界公认权威的四书读本,民国时期的国学出版盛典之一,众多著名学者一致推荐。
本书是蒋伯潜注释的四书通俗读本,被学界公认为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后的四书注释本,为众多学者一致推荐,适合初学者,也适合精读。全书共分四篇:大学读本、中庸读本、孟子读本和论语读本。
大学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
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注:“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子所谓“大人”就是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大人”。孟子尝说乐正子是善人,是
信人,又解释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道德修养完满,故能充实而有光辉。“大学之道”,就是养成此种充实而有光辉的理想的人格之修养方法。朱子《大学章句序》首句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是以“大学”为古代所办的大学,似与注中所说“大人之学”自相矛盾。其实,古代小学所教,只是书、数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俊秀子弟升入大学以后,方教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使能养成充实光辉的理想的人格。朱子的两种说法,并不是互相矛盾的。
“明德”,是光明的德性,是人人生来具有的,是备具众理、足以应付万事的。有时,这种光明的德性被人欲所蔽,便昏昧不明了。这和太阳隐于乌云,镜子蒙着灰尘一般,看似昏暗,本体的光明却并未消失;吹散了乌云,拭净了灰尘,仍可以恢复它本来的光明。上一个“明”字是动词。“明明德”,是要把人欲除去,使本有的明德格外光明起来。这是修养方法的**步。
“亲民”的“亲”字,王守仁仍作亲字解。他以为本篇下文“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句中的“亲”字,皆是“亲”字意;《尚书•尧典篇》“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便是“亲民”。(详见《阳明先生传习录》)这样讲法原也可通。朱子说,“亲当为新”,是根据程颐的话;因为下文所引《汤》之《盘铭》、《康诰》以及《诗经》的句子都以“新”字为主。《尚书•金滕篇》,成王说:“惟朕小子其新逆。”成王这句话是说要亲自迎接周公。“亲逆”写作“新逆”,正和“新民”写作“亲民”一样,这是程朱读“亲”
为“新”的一个有力旁证。新是去旧维新的意思;“新民”是使人人能去其旧染之污,“日日新、又日新”地振作起来。由“明明德”而“新民”,便是《论语》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庸》所说的“成已”、“成物”;孟子所说的“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由此可知大人之学,不但要能自明其明德,以独善其身,还要能使人人自新,以兼善天下哩!
“至善”,就是“*善”的意思。“止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后的目的,定要做到,不半途而废的意思。无论是修己的“明明德”,化民的“新民”,都要达到这“至善”的地步;下文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也是说要“止于至善”而已。以上所说“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大纲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所当止的*善的境界。一个人如果能够晓得*善的境界,以之为理想的目的,才有一定的意志;意志一定,心就能静,不会妄动’了;心不妄动,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感到安稳;到处安稳,思虑自然周到;思虑处处能周到,做人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善的境界,而得其所止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物各有本末,譬如一株树,根株为本,枝叶为末。万事各有终始,始就是开端,终就是结局。“本”和“始”是所“先”,“末”和“终”是所“后”。就上文所说言之,则“明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是“始”,“能得”是“终”。就下节所说言之,则“平天下”是“末”,是“终”,是“所后”;“格物致知”是“本”,是“始”,是“所先”。能了然于事物之终始本末,而知所先后,则循序渐进,不至错乱凌躐,故曰“近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中庸》说:“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这是儒家的根本主张。本节就是推说这个道理的。“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平天下必须先把自己的国家治好:如自己的国还不能治,怎能使天下的人都悦服呢?但要治理一国,又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整理好;要整理一家,叫家里的人都看自己的样子,听自己的命令,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可做家人的模范;所以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凡一个人以心为主宰。要修身,必须使心无邪念;要心无邪念,必须使心意诚实。所以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但人怎么才能诚意呢?**要知道事物的缓急先后;要知道事物的缓急先后,就须“先致其知”。所以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是推而极之之意。至于怎样才能“致知”呢?“致知在格物。”“格物”二字却有许多的解释了。朱注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又说:“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所以格物是要穷尽事物之理,无不知晓之意。王守仁早年读了这几句,就对着一株竹,细细地格起来;后来竟格不出所以然,而至于生病了。他于是恍然大悟,以为“格物”之“格”,当解作《孟子》“格君心之非”的“格”。故说:“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又说:“致知云者,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详见《大学问》)王氏认为吾心本有良知,不假外求,故以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为务外遗内,博而寡要。但其他就以此相号召。流弊所至,致学者束书不观,以为只要凭吾心之知,即可应付万事,反不如朱子“即物穷理”之说,较为切实。清陈澧说:“格物但当训为至事;至事者,犹言亲历其事也。天下之大,古今之远,不能亲历;读书即无异亲历也。故格物者,兼读书阅历言之也:致知者,犹言增长见识也。”(见《东塾读书记》)陈氏所说,浅近切实,可为朱注补充。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是将上文的意思反复郑重说明“物格”是事物都阅历到;“知至”是知识已推完尽;由此而意以诚,心以正,身以修,家以齐,国以治,天下以平。身修以上,是“明明德”;齐家以下,是“新民”。“物格”、“知至”则知所“止”:意诚以下,是得所“止”;所“止”者,诚、正、修、齐、治、平,即“至善”之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庶人,就是小百姓。壹是,同一切。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为的无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本还在修身。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方面多有造诣,著述颇丰。
普遍性种种 本书特色 当今中国六位*重要的思想家,纵论普遍性与普遍价值,首次齐聚,论道解惑。普遍性种种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0年德国哲学学会年会上六位重要学者...
往來於恆河流域南北兩岸,釋尊以當時民眾的日常用語,展開其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法教化。經由師徒間的代代相承,終使佛教廣布四方,
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哲学与政治;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等内容。本书是一本文集。集中了一些为理解施特...
每天设计新生活-《道德经》18讲 本书特色 中国风水**人红尘大师传授平凡生活中的命理 《道德经》其实很现代! 《道德经》其实很未来! 《道德...
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 本书特色作者首次提出并论证了“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的理论观点。“需求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需求论”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根本动...
老子注译及评介 本书特色 《老子注译及评介》吸收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书后附录...
周易的智慧 本书特色 夏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见长,晚年始精研《周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会通《周易》,同类的著作尚不多见。原书无题,根据写作内容,暂定为《...
从感觉开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从感觉开始”、“信号、句子与词”、“关于语言的讨论”、“论名称”、“论大小”、“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从感觉开始 目录...
《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總序本叢書的出版,計劃於西元1992年。其時羅時憲居士往返於香港及加拿大弘法,筆者則住夏威夷。羅公有意出
谈美书简-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
新书--审辩式思维 本书特色 谢小庆编*的《审辩式思维》分为上下篇。在上篇中讨论了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国际学术界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共识,审辩式思维的科学基础,审辩式...
梦断现代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两篇现代文本的分析入手,探求现代性追求的情感因素,以及现代思潮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以20世纪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个案,进一步分析现代性理...
很哲学狠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
本书是一部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向读者阐释西方哲学、特别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概念、术语或短语的工具书。本书主要由条目、附录及索
人生之鉴 本书特色 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育,到自己的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人生在世得让自己能活出个人样来。...
东亚儒学探索 本书特色 源起于将近三千年前的中国儒家传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中潜藏了诸多重大哲学议题,不论是中国本土的历代儒者,还是东传日韩的异...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
《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为公元二世纪前后的皮罗派理论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著作,其理论保留了怀疑论的基本思想。目录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本书特色 1.“三大批判”之一,新儒学集大成者经典译注。2.*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毕生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力图重建儒家...
王阳明 本书特色 秦家懿的《王阳明》是一本了解王阳明生平和他的哲学的入门书。作者直溯王阳明本人的对话和著述,由浅入深,探讨他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创立的体系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