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审美》首先是一部定义时代审美的人物纪录片。李蕾通过访问各领域的大咖对于这个时代与美的看法,围绕“时代变迁下的多元化审美态度”“审美的养成”“重新定义时代与审美,不是纯精神层面,还有技术层面”“反对对网红脸的盲目追风”等话题,旨在重新定义具有力度的时代精神及审美风范。在本书中:文化学者马未都将大众审美分成通俗的四个层次;摄影师肖全用镜头捕捉杨丽萍和三毛的不错美感;陆川谈论一个导演的审美与电影气质之间的关联;六神磊磊解析金庸小说及唐诗中的美学;姬十三回忆为了让科学走进大众审美而做出的努力;陈焕然从医美行业的角度分析审美标准和趋势;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赏析京剧的艺术之美。……这是13位来自不同领域、专享的、对审美有发言权的人。他们被看见,被怀念,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安慰。
◆本书作为同名纪录片的精华版读物,旨在重新定义具有力度的时代精神及审美风范 ◆13位嘉宾分享各自的成长轨迹,以及对美和时代的独特见解,对谈内容深入反思社会现象 ◆有别于传统的访谈录,每个篇目由「李蕾说」专栏+正文(非问答式)+精彩对话三部分组成 ◆作者写作与每位嘉宾的相处故事,令这些公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增强阅读的趣味 ◆近百幅高清彩图,图文并茂,为阅读增加视觉上的美感和节奏感
序美一旦被唤醒,就像暴君。二战时期,人们连黄油和面包都吃不上,买不起丝袜,就在小腿上画一条黑线。《南方周末》采访林青霞,问她什么样的男人有魅力。林青霞说:"有一次,我看到杜可风在看他拍的菲林,非常专注,他长得并不好看,哇,当一个男人专注于他很热爱、很擅长的事,那种神情和氛围,就会产生一种美。"当年作家木心在牢狱里,污水遍地,每天吃酸馒头和发霉的饭菜,晚上,他找来一张白纸,画上黑色琴键,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我想,从来没有人能够对美免疫吧。它并不专属于有才华的人,也不宠爱伟大的人,只要你活着,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的心猛跳一下,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壮阔,你我都一样。2016年,我开始拍摄《这个时代的审美》,中国**部记录时代审美的大型人物纪录片。好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儿?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件事儿很贵,它几乎花光了我的钱,一丝一缕,散尽了我手脚里的力气,但我就是忍不住。你有过那种感受吗?如果喜欢一样东西,无论它是手艺、姑娘、金子,或是别的什么,一旦你真心喜欢了,吃饭走路都会惦记,逮住机会就想碰一碰,肯下笨功夫,完全不计较时间,也不在意别人是不是理解。这是一个人的修行。在巍峨的山上,我曾经看到工人们雕刻佛像,石屑迸飞,如同大雪弥漫,渐渐显示出心中爱慕和熟悉的轮廓。从那时候起,我坚信每个人都有难以放弃的渴望。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总想重塑自己,过上另外一种生活,遇见未知的世界,我把这种渴望称为"少年气"。只是随着时光流逝,少年慢慢被磨平了棱角。每一次妥协,每一次苟且,都把我们变得更加平庸。在和生活的全部战争中,我们所获越多,越接近遇难者。我一直想知道:那些从未被满足的心愿,从未成为的人,是随着时光一去不返了,还是它根本没有离开,只是睡着了?我认识一个男人,他坚持使用一款诺基亚手机,屏幕已经被摔得四分五裂,再也找不到地方修复。他抚摸那些裂痕,就像一个盲人用手指抚摸无法相见的爱人面颊。这伤痕累累的不屈服,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我只是觉得,那很忧伤。所以,《这个时代的审美》是忧伤之作。这本书,是我的心爱之书。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每个人心底那个被现实冰封的少年,它不肯屈服,促使我们认出彼此,在这个时代里相遇。事情要从2016年8月说起,确定要拍这个纪录片,小伙伴们都很兴奋。我们的设想是:找到华语圈*具代表性的五十个人,认真聊聊这个时代的美和审美。我和制片人藤井树各自拿了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名字,列出心目中*合适的拍摄对象。要求是: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对美有研究,还要能上镜。两人埋头一通狂写,然后把这些名字摆在一起,就这么开始了。这些人的身份很复杂:收藏家、作家、歌手、演员、设计师、漫画家、摄影家、科学家、企业家……即便放在同一本书里,也个个有样子,个个不一样,绝不能混搭。我爱这本书,因为我和书中每个人的想法都被尽情披露了。我们敢有自己的议论和见解,这些想法可能极为抽象,不接地气,也不怕争议和惹祸。一旦人决定说真话、说人话,谁还顾得上是不是接地气呢?这正是我对他们怀有感情的原因。和小说不同,这本书没什么故事和悬疑。你打开它,就看见一个人在坦白,在光天化日下制造问题,贡献作品。他们交代自己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想要留下什么。你可以随时拿起来翻看几页,也许只有一个句子是你喜欢的,那就值得躺在床上看几页。也许你会发现:这个时代终究也不是一个多坏的时期,总有一些有趣的东西,让人感受到人生是浪漫的。一本书诞生后,就会拥有自己的命运。虽然我很了解这个规律,但老实说,我还是有点小小的渴望,渴望这本书就像一个挂在书架上的钟表。也许你现在毫不留恋的时间,在多年以后,会成为一个怀想。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会从书架上拿起它,就像对着时间许愿:大钟,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看一看吧。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因为我们对于过去的怀念是深刻的。必须要说明的是:让我念念不忘的,绝不是千百年前。和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时代相比,我更在意自己经历过的时光。现在想起十几二十年前,我恨不得懊恼地哭一场,有些事、有些人像错误一样不可补救,但我回不去了。我嫉妒一朵雪花,因为它可以重返大地。在某些低落的时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憎恶这时代,想要逃避它,想要反抗它,想只要迷人,不要吃苦。尽管这些低落时刻并不持久,可它很难熬,喝酒、跑步、工作甚至爱情都没什么用。也许,爱情有一点点用。当我站在低谷里爱着别人,终于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容易、那么有限。是在一个又一个希望破灭之后,我才真正开始热爱这个时代。和同时代的人在一起,就没有幻觉,也没有东西可以隐藏。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饮用同样的水,使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同样的月光照耀在我们手臂上。因此我们的对话可以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劈开心底的想法,这是活在老远以前的人无法分享的。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就像不能冲破他的皮肤一样。当死亡带走一切,时间结出的果实依然熠熠生辉,在皮肤上现形。那些独一无二的人被看见,被怀念,被记录下来,这是唯一的安慰。感谢所有接受我拍摄和访问的朋友们,以及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藤井树,他们不仅付出了宝贵的时间,还对我寄予了盲目的信任。还有我团队里的小伙伴,他们大多是90后,常常做出混乱和大胆的评价,让我不敢衰老。*后是腾讯纪录片频道首播了这档节目,并且告诉我点击率还不错,我说要和他们喝场大酒,但并没有实现。还有上海朵云轩的路燕女士和杨中耀先生,是他们促成了这档纪录片的院线放映。**场首映礼,现场277个座位,后台索票的超过三千人,马未都先生问我:能换个大点的地方放映吗?我说不能,那是我**次拒绝他,感觉很爽。
%李蕾作者、主持人、声优培训师曾任陕西卫视《开坛》、CCTV《1起聊聊》、上海电视台《风言锋语》主持人曾获"金话筒"奖提名、年度媒体新锐人物奖微信公众号"美的专业主义"创办人《李蕾声优课》《声音小明星》等知识付费课程导师已出版:《锄禾》《妖祥门》《藏地情人》《美是步履不停》等
李蕾作者、主持人、声优培训师曾任陕西卫视《开坛》、CCTV《1起聊聊》、上海电视台《风言锋语》主持人曾获"金话筒"奖提名、年度媒体新锐人物奖微信公众号"美的专业主义"创办人《李蕾声优课》《声音小明星》等知识付费课程导师已出版:《锄禾》《妖祥门》《藏地情人》《美是步履不停》等
精彩摘录新教中的加尔文教和茨温利派敌视圣像(“你不可为自己制造我的神像”,出,廿4),而天主教则对圣经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内容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涵盖上百位中国神仙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观。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 本书特色 瓦诺耶克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写作本书时。搜集了非常详尽的资料。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精确地描绘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世界民俗衣装-探寻人类着装方法的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亲自到全球各地采风,从所收集的3000余件民俗衣装中精选*具代表性的各地民俗衣装汇成本书,以着装方法为中...
谭振山故事精选 本书特色 谭振山——82岁的新民市农民,同时也是一位能讲述千余个故事的普通农民,一位农耕文化的“*后歌者”,一位“国宝”级的民间故事家。被列...
中国姓氏 本书特色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些而来,这段话至...
中国全史百卷本-习俗卷 内容简介 百卷本《中国全史》是二十世纪末由学术大师季羡林、张岱年领衔主持、数十位专家指导、百多位杰出学者倾力撰著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
老照片4 本书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老照片4 内...
字趣:汉字里的古人生活 本书特色 董瑾编著的《字趣--汉字里的古人生活》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加上作者自己教学实践经验而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它是世...
怎样作哀挽联 本书特色 对联的普遍应用,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有耳闻目睹,问题是有些媒体所传播、许多人口头所诵玩、不少场合所揭示的所谓对联,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并非...
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主要汇集了作者关于:现代汉语词辨识、词义的语用研究、从现代常用字看汉字的符号、等韵...
笔记《清明上河图》 本书特色 《清明上河图》画卷反映了公元十二世纪当世**大城北宋京城开封的热闹场面,“桥上行人来来去去,看过桥的人也在过桥”,本书随着这部宏大...
菊与刀 本书特色 ●参照英文原版无遗漏重译,精准、流畅的译文更贴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露丝·本尼迪克特诞辰130周年纪念版,值得收藏;●畅销不衰的文化人类学名...
鬼子来了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经历的人生故事,虽然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悬念,但却在平淡中再现了20世纪上...
威尼斯日记 本书特色 《威尼斯日记》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曾在威尼斯生活三个月,这期间,他走走停停,看风景,看行人,看俗世生活,他写感受、写景色、写文化...
绛珠还泪:《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对《红楼梦》进行文化研究,内容涉及贾府男人的穿戴,贾府女人的穿戴,贾府里的饮食,贾府过年风俗,贾府的礼仪,大观园的...
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 内容简介 17世纪中后期在西方掀起的启蒙运动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从五四运动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也被启蒙心态笼罩着...
国学茶座-总第十二期 2016年3期 本书特色 山东人民出版社创办《国学茶座》这份杂志的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
回望古城-第一卷 本书特色 从古都卫士梁思成开始,关于古建筑保存的话题一直存在。古老的北京城城墙、宫殿、寺庙、公园等文明的象征横遭破坏。老北京人曾生活的古都家园...
小说创作修辞论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作家自身的经验和特点,重点从创作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问题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小说修辞,小说修辞理论评述,影响小说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