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收录太宰治知名的三部作品:《斜阳》《Goodbye》和《人间失格》。《斜阳》(1947)是日本战后文坛非常重要的作品,曾创下战后文学作品热销的纪录,“斜阳族”一词作为没落贵族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作品表现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微,荣华不再的窘境,也可以说是太宰奉献给没落贵族的挽歌。《人间失格》(1948)是太宰文学中*杰出的作品,写于自杀之前,即他的绝笔之作,也是太宰文学“*深刻的到达点”(奥野健男)。作品刻画了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炎凉,沉湎于酒色,*后毁灭了自己。
《人间失格》收录太宰治*著名的三部作品:《斜阳》《Goodbye》和《人间失格》。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城市的废墟弥漫着精神危机。太宰治的文学以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废墟之上。他的文学本来就是以现代的危机意识、世纪末的颓废意识作为出发点的,因而当战后的现实陷入危机之际,他的文学以强有力的现实感诉诸于人们的心灵。一九四七年,太宰治发表了《斜阳》。这部以没落贵族家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描写了战后这一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的悲剧,为他赢得了如潮的赞美。他临终前写成的《人间失格》,可以说是他整个一生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到他从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被誉为日本文坛“不朽的杰作”,是“太宰文学的总清算”。
《人间失格》:我这一生,干过太多无耻的事。对于人类生活,我总是无法理清头绪。从小在东北乡间长大,我初次看到火车是年纪稍大点后。那一次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爬上爬下,还以为那是贴心的铁路局为了把车站弄得像国外游乐场一样有趣好玩,而特地建造的新潮设施。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此深信不疑。那之后,在天桥上爬上爬下成了我*擅长的游戏。后来我发现,天桥只是为了方便人们跨越铁路,是一种功能性的设施,突然就了无兴趣。不仅仅是火车站的天桥,小时候看到绘本上的地铁,也认为那是因为在地底下跑的车要比在地面上跑的更有趣,所以才会建造。小时候我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经常需要躺在床上。躺在床上,我就会把床单、枕套、被套都当作是无聊透顶的装饰品。到了快二十岁时,突然发现这些都是实用品。我很意外,对人活于世的这种简陋不禁生出来悲哀。我不懂得饥饿是何种滋味。这样说并非傻乎乎地想说自己是出生在富奢之家,而是因为我的确不曾有过饥饿感。这或许有点奇怪,但我就是这种即便饿了也感觉不到的人。上中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遇到的大人们总会七嘴八舌地说:“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家时肚子总是饿得够呛。来点甜纳豆如何?还有蛋糕和面包呢。”那时,我天生善于拍马屁的德行就展现了,会一边嘴上说“饿了”,一边顺手把十颗甜纳豆扔进嘴里。但其实我没有一点饿的感觉。问题是我食量并不小,只是不记得什么时候吃东西是因为饿。而且人们眼中的山珍海味我吃起来也不会客气。外出用餐,还勉强自己尽量吃。那时候,*痛苦的事莫过于在家吃饭。在乡下家中,每到吃饭时,全家十几口人就会分成两列一个挨着一个坐在桌旁。家里*小的我自然忝陪末座。吃饭的房间光线通常都很暗淡,十几人坐在桌旁没有一点声响地扒饭,回想起来总让我不寒而栗。我家是传统守旧的乡下家庭,菜肴基本是一成不变,我渐渐对山珍海味不再抱期待,*终竟觉得吃饭是可怕的。坐在那幽暗房间的餐桌末端,恐惧让我一个劲地打寒战,在努力把饭食强塞进口中时,我会想:“人干吗一天非吃三餐?”每个人吃饭时的表情都是那样严肃,俨然是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这样一家人每日三次,准时聚集到幽暗的屋中。餐盘的顺序要摆放正确,即使不饿,也得沉默着吞下那些食物。以至于我曾以为,这是在向家中那些不知在哪飘来飘去的亡灵祈祷。每当听到有人说“人不吃饭就会死”,我就会觉得是在恐吓。然而,单这种迷信的说法(至今我也坚持这是迷信)却总能带给我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吃饭,还要劳动——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难理解、充满恐吓的了。为此我很难理解人类的行为。我的幸福观与世人大相径庭。对此我深感不安,经常在夜里辗转反侧、呻吟不止,甚至精神发狂。我究竟算是个幸福的人吗?自幼就常有人说我幸福,我却总觉得自己有如身陷炼狱,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在我看来反而比我幸福太多。我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是背负了十个灾祸。这样的灾祸要是让别人任意背上其中一个,恐怕都会让这个人一命呜呼。对于他人所承受的痛苦的性质和大小,我根本无法理解。对我来说,也许现实中那些靠吃顿饭就能化解的痛苦,很可能才是*大的痛苦。甚至我刚说的那十个灾祸在这种痛苦面前都不值一提。我有时会想,那些我无法理解的痛苦才是凄惨的阿鼻地狱。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无法让我理解的,是这些人即使如此也不想轻生、不发狂,他们依然大谈特谈政治之类,什么不绝望、不屈服,要继续与生活进行不懈的战斗。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根本不觉得痛苦?是不是变得过于自私自利,从而将这种状况视为理所当然,难道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否则,那就是真快活。不会是每个人都如此吧?真的都满足于此?我不知道……夜里酣然入睡了,。早上醒来就能神清气爽?他们做怎样的梦?走路时想什么?钱的事情?仅此而已?我听说过“民以食为天”,却从未听过“人为钱而活”。不,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不懂……思绪开始困惑起来,我更加惶恐不安,仿佛自己就是异类。几乎无法与他人交谈,我不知道谈什么,也不知从何谈起。对此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插科打诨,用滑稽来讨好众人。我这是在向人类求爱,也是我对人类*后的求爱。我对人类充满恐惧,却没法让自己对他们死心,然后放弃。于是滑稽就成了一根细线,维系着我与人类的联系。表面上,我对人总是笑脸相迎,可在我内心里,却是在为人类拼死拼活,以高难度的动作汗流浃背地提供*周详的服务。关于我的家人——这些与我贴近的人,他们有多痛苦?为了生活在思考些什么?我一无所知。我只是畏缩着承受家人之间难以承受的隔膜,并由此从小练就了取悦他人的本领。这也就是说,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个半旬真话也不会说出来的孩子。……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太宰治从学生时代就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被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汤姆•索亚历险记(初中版)(外研社点读书)》主要内容:汤姆•索亚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劳动,也从不喜欢在早
《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内容简介:《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为素材,
太阳照常升起-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篇长篇小说;体味美国一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无奈;领会海明威的“打不垮的人”的硬汉精...
忏悔录(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于晚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卢梭在书中以...
《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内容简介: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内容简介:绿山墙的安妮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言辞,一切平叱的事物在她的眼中都妙
一八六……年,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试验轰动了全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炮兵们在巴尔的摩成立了“大炮俱乐部”,它的会员们奕然
《寻欢作乐》内容简介:大作家德利菲尔德去世后,妻子埃米请人为他立传。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阿申登叙述了
一生 本书特色 《一生》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位出身破落贵族的纯洁天真、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进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下)》内容简介:《布罗茨基诗歌全集》是由布罗茨基本人亲自参与编排的,收录了他一生中所有他本人认
白痴-(全译本) 本书特色 无论是《白痴》的读者还是观众乃至读者兼观众,看到女主人公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将十万卢布一捆钞票扔进壁炉付之一炬,恐怕任谁的心灵都会经...
伊利亚特 本书特色 《伊利亚特/西方正典》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与荷...
本书收入歌德诗歌63首,其中有清丽隽永的自然诗、形象且优美的哲理诗、热情奔放的恋歌、沉静的情诗,被称为“温和的赠辞”的格言
汤姆叔小屋 本书特色 《汤姆叔小屋》是19世纪仅次于《圣经》的畅销 书,激发了一代人展开“废奴运动”,迄今已被翻译 成六十多种文字,成为...
老人与海 本书特色 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然坚持。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驶向大海,但老人始终不肯松手。...
简爱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所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文化,读后带给人的除了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外,更多的是对那个时期历史文化的回味和体会。为此...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
背井离乡,在都市艰难打拼的女孩伦子下班回家回家,发现印度男友带着全部家当财物倏然离开。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伦子失去发声能
爱伦.坡小说精选(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是世界文学史上**位自觉地把短篇小说视为一种独立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