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

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

作者:梁景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04-05

评分:8.6

ISBN:978780190185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梁景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读博,师从马西沙。

作品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清代民间宗教前史
第一节 佛教异端弥勒大乘教
第二节 “吃菜事魔”的摩尼教
第三节 从白莲菜到白莲教
第四节 “宝卷流民间宗教”的登场
第二章 信仰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节 创世论与神观
第二节 治世论与掌教图式
第三节 救世论与气运劫数
第四节 度世论与“还乡”
第三章 群体的结构与活动
第一节 群体的形成与结构
第二节 群体的活动
第三节 布教者与信众的对话
第四章 内丹修炼与神秘体验
第一节 经卷中的内丹术与丹道思想
第二节 内修实态与神秘体验
第五章 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
第一节 民间宗教与天灾人祸
第二节 民间宗教与乡村习俗
第三节 民间宗教与乡村政治
附录:福建民俗宗教信仰的实态
——以民间宗教活动者为中心的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梁景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读博,师从马西沙。

精彩摘录

清代宗教与社会事实上,明清时代,特别是明末以降,正统佛道的魔败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尚、尼姑、道士作奸犯科之事时有发生,而饮食酒肉、渔利贸易更属司空见惯,诚如雍正朝江南布政使王现所奏:“更有不肖之僧,闲居无事,酗酒食肉,私行嫖赌,奸盗邪淫,深为民害,至如应付僧人名,虽出家,公然饮酒茹荤,不遵戒律,种种非为。”徐珂在谈及江南一带僧人的堕落时也讲:“江苏通州治之南,有紫琅山焉。山僧世奉泗州大圣,灵著江准间。春秋佳日,士女之入山顶礼者,实繁有徒。岁获香火钱殆逾万斤。……僧平时既不理经诵佛,惟更番供奉香火,往来近村人家,或构香巢,或设烟窟。村妇以僧富,亦多方媚之。僧之艳福最盛者,首为海月…次为宽裕,近山村妇与之结识者,凡十二人,再次为愿持,皆以渔色闻于光绪时。”②而在僧尼之间,甚至公然结婚,恬不为怪:“尼庵每为藏垢纳污之数要未若江苏靖江之甚者。靖江尼庵最多,比丘尼与比丘僧公然结婚,发请酒,恬不为怪。诸檀越亦登堂以贺,视为固然。针对佛教的日趋堕落,明末清初僧人智旭甚至痛骂:法师为乌龟,善知识为王八,听其言超佛祖之先,稽其行落家狗之下。“和尚为色中饿鬼”,《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坦言也可谓一针见血。其实从宗教史学的角度而言,一部《西游记),其主旨就在于日趋没落的正统佛教的拯救,因为在世间已无真经可念,僧道已普遍堕落的情况下,不惜跋山涉水,亲往西天取回真经,以恢复佛教的本来面目,重建民众对于佛教的信任,或许就是一的出路。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僧道伪滥与落,既是社会风气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结果。

——引自章节:第三节 民间宗教与乡村政治


清代民宗教与乡社会这种杂糅更为突出。而民间宗教在构筑自己的神灵世界时,不仅在谱系、神格上进行了重大整合和改组,而且对纳入体系的诸神的性格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融合杂糅,以便使之更加适合于乡村百姓、普通民众的思想。当然,这种杂是以终极神性一一母性的凸显为前提的。概而言之,这种神性的杂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父性、母性或阴阳属性杂糅为一体化的终极神性“母性”。因此,这种“母性”是一种内含阴阳但却超越阴阳的存在。②将男女两性乃至邪正善恶杂糅为皇胎儿女的“自性”。也就是说,无论是正或是邪、是善还是恶,最终统一于“自性”,“自性”就是超越了世俗所谓性本善或性本恶这种关于天赋道德两元论的本然之性、真性、无垢无净的“元来性”,迷却了“自性”就等于堕人凡尘与邪恶。反之,找回“自性”,也就等于回了作为皇胎儿女的神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言,除水恒的终极神性一一“母性”外,包括三世诸佛在内的诸佛萨、大贤圣等皇胎儿女的性格并不是真常不变的。这是民间宗教区别于正统宗教的重要点之一。

——引自章节:第二节 民间宗教与乡村习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