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该如何向当权者讲述真理?这一点为何至关重要?就规划未来而言,为什么500年的视野要优于5个月或者5年?为何历史——尤其是长时段的历史——对理解造成当今社会种种矛盾的多重过去如此不可或缺?撰写《历史学宣言》一书的目的就是向历史学家及任何有感历史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发挥作用的读者吹响战斗的号角。著名史学家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经历了数十载术有专攻的专业发展之后,深刻洞悉了历史学近年来出现的向长时段叙事回归的大趋势。在著者看来,这种大趋势对未来的史学学术及史学向公众的传播而言至关重要。本书观点鲜明、论证缜密,对人们论辩和思考数字化时代历史学及众多人文学科所能发挥的作用颇有裨益,这其中包括决策者、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以及普通听众、观众、读者、学生和教师等。
作者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本书中呼吁,历史研究应该放眼全球、回归长时段,同时呼吁史学家要善用大数据统计工具和可视化工具。作者认为,微观史只着眼于短期历史,缺乏长时段思维,有其局限性。因此,当今的史学研究应采用大图景、大历史的研究维度,同时结合微观史精于处理文献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历史,让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并使历史服务于现实政治及社会,让普罗大众都能阅读历史、读懂历史,实现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实证案例方面,作者主要探讨了气候变迁、社会不平等及资本主义未来等问题,以此启迪历史学家和学生如何运用长时段历史的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让人耳目一新。很久以来,历史研究呈现愈来愈专业化的趋势,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不相往来。阿米蒂奇和古尔迪呼吁回归长时段,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在书中,他们呼吁史学家放眼全球、拥抱长时段、勇于跨学科、触碰大问题,包括气候变迁、社会不平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堪称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非常值得一读。”
——巴黎经济学院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
“这是一部好书,构思奇妙、思想深刻、涉猎广博,对当代史学发出了令人振奋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史学逐渐丧失了长时段和序列意识,而代之以短期主义的微观史研究。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并提出:这样只能让历史失去其对公众的价值和有用性。大卫•阿米蒂奇和乔·古尔迪深入挖掘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以此为基,呼吁史学加大对公民生活的介入,要敢于触碰大问题,以书写出更多更好的历史。”
——纽约大学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古尔迪和阿米蒂奇强烈主张历史当与时代挂钩,并将此视为克服短期思维和缺少或缺失证据的未来预测的一剂良药。在简短清晰的篇幅中,作者呼吁史学家提高处理多种文献数据的能力,巧妙设计、精心构思,争取为从经济失灵到气候变迁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公共决策和民主辩论提供必备的知识证据和思维框架。作者还对学术史家提出了挑战,鼓励他们摆脱甚至打碎近一个世纪以来束缚史学发展的种种心灵枷锁。”
——女王大学丹尼尔•沃尔夫(Daniel Woolf)
“如果所有人的思维框架都不超过几年的规模,那么还有谁会严肃认真地思考孙辈子女的未来呢?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的贡献在于他们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史学如何回归大图景思维的颇有力度的故事,他们要求史学家结合微观史的洞见和大数据的兼容优势。作者提出,在人类世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历史,而且是多层次的大历史。”
——麦考瑞大学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历史这行当总有多家作坊在完善其不同的传统和技艺,因此历史学这门技艺会一直延续下去。但这本节奏明快的小书宣布:历史仍需关注长时段的大问题,仍肩负着道德责任,尤其是为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困境提供亟需的洞察视野。近年来,英美史学为各种短期主义的叙事所困扰。因此,该书作者呼吁:历史当为建设美好社会描绘多种可能的路径,要有多方参与,要展开课堂辩论,所以历史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就好像打了一剂强心针。”
——剑桥大学、《简明历史指南》主编乌林卡•鲁布莱克(Ulinka Rublack)
“该书力图让历史与广大公众发生关系,摆脱长久统治专业史学的狭隘的专业化取向,转而以长时段的视角把历史、当前与未来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作者特别凸显了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史学关注,并同时考虑到数字化对史学研究可能造成的影响。”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
“该书预见到人类的数字化和全球化未来,主张史学在此间应扮演富于批判性的问题解决者角色,令人振奋。为此,古尔迪和阿米蒂奇提出,史学家应当恢复自身的长时段视野和能力,大胆地将历史的多元因果理论注入到支配当今学界、维务当前的各种讨论之中。”
——罗汉普顿大学约翰•托什(John Tosh)
“这本书来得非常及时、非常有用。阿米蒂奇和古尔迪呼吁史学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思考大问题、拥抱长时段思维、挖掘数字技术的多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目前呈碎片化的史学及时转向,积极承担自身的公共责任,甚至以某种富有道德的乌托邦境界去应对困扰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作者真诚地呼吁那些潜心过去的史学家抬起头来,为人类思考、建设未来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这部历史学宣言对整个社会科学给予了批判,颇发人深省,对那些已经接受史学当具公共关怀和尚待拥抱这一宽广视野的学者均有裨益。”
——杜伦大学卢德米拉•乔丹诺娃(Ludmilla Jordanova)
“当今时代的公共政策和公众辩论有很多缺失,但其中重要的要算是缺少必要的历史维度。在《历史学宣言》一书中,大卫·阿米蒂奇和乔•古尔迪发出了一声呐喊,呼吁史学家不止要积累更多有关过去的知识,还要在历史的广度和深度上大胆开拓,因为这一点是史学知识化作公共知识的核心枢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
“大问题遇到了大数据,共同为公域的长时段思考助力,使得该书的论证颇为有力。古尔迪和阿米蒂奇不止为历史学科的未来发展开辟了的新的路径,还为多个学科应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回归长时段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政治上更是势在必行。”
——弗吉尼亚大学贝塔尼•诺薇斯基(Bethany Nowviskie)
“近年来,大历史和深度史被认为是史学家回应大众对未来关切的方法和理路。在这部涉猎广泛、神采飞扬的著作中,作者对相关问题给予了迄今较为全面的探讨。古尔迪和阿米蒂奇主张:史学的未来在于史学家是否有能力塑造和引导公众话语,这无异于对同行史学家发出一声令人振奋的出征号令。言尽其宜、恰逢其时。”
——芝加哥大学迪佩什•查卡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
乔•古尔迪(Jo Guldi),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著有《通往权力之路:英国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史》(2012)。
大卫•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英帝国的意识形态根源》(2000)、《现代国际思想的根基》(2013)等。
古城往事 本书特色 流转千年的古城之歌,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 虽然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即使明天的命运充满渺茫,轧轧逼近的历史车轮,或许终将摧毁那些残破的古墙,...
回忆赵寿山 本书特色 赵寿山(1894-1965),原名赵生龄。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加入中国共...
《日暮皇陵》内容简介: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率部闯入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
明史简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吴晗先生1962年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1979年发表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上。全书比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有明一代的历史,并对其...
本书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
《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
与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第一豪族。王氏子弟玄礼双修,善于权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导论卷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内容丰富,时代久远,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包括今甘、宁、青、新以及内蒙古西部和西藏等地)活动的中...
《现实感(第二版)》内容简介:·关乎历史的现实感,是真正洞穿时间迷雾的透镜。用“现实感”点出杰出历史学家、政治家与小说家的
在1942年苏军发起的大反攻中,霍尔姆战役创造了二战时期防御与解围作战的经典范例。本书以战地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了霍尔姆战役的
告别皇帝的中国 本书特色 百家争鸣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
中国现代工同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正
苦难辉煌(青少版) 本书特色 特别授权出版,金一南教授精心修订、为青少年量身打造。 精神的崛起,是民族崛起的关键,长征精神必将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光荣...
《深入理解JVM&G1GC》内容简介:G1GC提出了不确定性Region,每个空闲Region不是为某个固定年代准备的,它是灵活的,需求驱动的,所
燕辽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兼论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 本书特色 燕辽区已确认并正式命名的有兴隆洼文化、西梁类型、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哈...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1995年中华书局《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的修订版★ 本书是一部论述...
前门·大栅栏 内容简介 前门大栅栏是北京城*具魅力的古老商业街区,它的辉煌与繁盛在北京首屈一指,其旺盛的生命力绵延至今而不衰。商业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一地区...
疑古.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本书特色 *客观的、*全面、*权威的一部疑古思潮和走出疑古思潮的备忘录。**辑收录了疑古辨派初创者顾颉刚、支持者钱玄同以及同时代名家胡...
《造型艺术的历史语法(西方艺术史论经典)》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美术史专著。里格尔考察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史,以
中国的历史-第四卷: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本书特色 ?柏杨*为推崇的历史作家——“中国的历史*久,中国的历史书册*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懵懂!不是我们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