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28位纽约客对巨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的有力反击;通过小说和非虚构报道,记录下生活在纽约的各行各业人士的故事。他们照亮了隐匿于黑暗处的边缘人物的生活,试图寻找这座极度分裂的城市中*后幸存的一点人性: 在这里,你能读到每夜在地道里入眠的流浪汉的命运与传说;士绅化给布鲁克林某个街区带来的沉重压力;被极度边缘化的事务所夜班助理们自娱自乐上演的闹剧;忍无可忍的房客为维护自身权益诉诸法庭的审判;亿万富翁被困在暴风雪而造成的愤怒一幕;人们走过装饰奢华的宠物店与瑜伽教室,它们讽刺般地开在廉价发廊以及戒瘾诊所旁边。 这本绝妙的、动人的纽约故事集,正是向这座危机中的城市发出的警铃,令人反思大都市的发展前景及未来。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还原你所好奇的每一种纽约生活
欢迎来到纽约,这座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双面之城”:它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老汇、高雅的林肯中心、喧闹沸腾的第五大道,也有飞奔过地铁轨道的老鼠、脏乱的后街、随处可见的流浪汉。
金字塔*1%的人拥有超过城市总收入1/3的财富,与此同时,上千名儿童仍在街头流浪:对于生活在富裕与贫穷之间悬崖般断层上的纽约市民来说,到底是什么感受?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每天来往穿梭于这座庞大而又孤独的城市,试图描述这座城市每一颗漂泊灵魂的侮辱、心碎与无奈。
●士绅化·住房·*工资·医疗·教育体系·种族问题·信仰·性取向·服务业·社交
以纽约为蓝本,讨论生活在世界超级大城市必然面临的种种困境,由今日之纽约,窥视北京、上海、东京……每座现代都市的明日面貌。
全书以小说与纪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细致的描写,“沿袭新闻工作者的传统,为纽约描绘出一幅令人毛发耸立的画像。”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坏以及*好的时光》:
城市生活是由人群的邻近程度来定义的,当一部分人觉得住在这座城市里日子不好过,就会对城市里的每个人造成压力。比尔·德布拉西奥能当选为市长,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竞选演讲中将纽约比作“双面之城”,这句话触动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心弦,他称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纽约人能够感悟他的挫折与激情,也能理解他的“城市可以变得更好”的梦想。也可以说,他们是被他在竞选活动中所表达的一种看法给激发丁,那个看法就是由于贫富之间、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纽约成为了一座不宜居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神话——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一座梦想之城——在现实面前崩塌了:纽约人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水平。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几个数字,以防万一你不怎么关注新闻。几乎有半数纽约人生活在赤贫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纽约人的收入差距已经回到了大萧条时期之前的水平。位于收入*顶层的1%的纽约富豪,在1990年到2010年之间,平均收入从四十五万两千美元增加到了七十一万七千美元。与此同时,收入*低的10%的纽约人收入增长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1990年的八千五百美元仅仅上升到2010年的九千五百美元。这一时期的财富汇聚明显是向富豪们倾斜的。在1990年,*顶层的10%的家庭拥有整个纽约收入的31%;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而且在这一群体中,超级富豪占了很大的比例:2009年,顶层1%的人群拥有的收入超过城市总收人的三分之一。这个信息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中产阶级正在全速消失,尽管他们在美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过一段时期。就在德布拉西奥参加竞选前,詹姆斯·苏罗维奇为《纽约客》写了一则有先见之明的专栏,分析了这一切发生的大致原因。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业来为它创收——顶层1%的人群所缴纳的所得税令人难以置信地占到了所得税总数的43%——但同时,金融业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支撑起中产阶级的那一类工作——比如制造业——已经消亡了。在2001年到2011年间,这座城市已经丧失了51%的制造业工作。苏罗维奇指出,在纽约做生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工厂、手工作坊、造船厂什么的都搬去了别的地方。
这些数字极端地反映出许多美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从郊区搬到城市里生活,迅速抬高了城市的房价和房租。纽约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见证了这一趋势。不属于顶层10%的纽约人发现自己的收入略有增加,但他们必须面对的是直升机螺旋上升式的房租上涨。2002年到2012年间,房租平均上涨了75%。如今的纽约房租已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其结果就是,几乎三分之一的纽约人的年收人中,有超过一半是用于房租支出的。许多纽约人连租房都租不起,更别提买房了。
居住在纽约市区的人们所付的房租占收入比例*高——比如,在布朗克斯区,一个普通家庭要花上66%的收入去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因此他们也是*穷的。顺便一提,那里就是我弟弟租下一间公寓住了一段时间的地方。
……
约翰·弗里曼(编者)
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前总编,也曾是美国国家书评协会(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主席。他的作品常见于《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卫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
莫莉·卡巴普
插画家。她在2012年创作的Occupy Wall Street(占领华尔街运动)肖像作品获得了许多赞赏。
[译者介绍]
姜向明
翻译。1971年9月生。毕业于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欧美文学专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擅长英语和日语的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菲茨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菲利普·罗斯的《退场的鬼魂》、理查德·耶茨的《好学校》等。
名诗珍藏系列--华兹华斯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伟大和*有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一扫古典主义雅致雕饰的...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卷 本书特色 小夜曲遐想(外一章)地脉(五章)光影下的草原(外一章)穿梭(外一章)我心深处的河流(二章)妹妹彝良地震之书(六章)船中...
中国诗歌-我是谁-二零一六 第十一卷-第83卷 本书特色 阎志主编的《中国诗歌:我是谁》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83卷),收入荣荣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
《杨炼作品(1982-1997)(诗歌卷):大海停止之处》是最具冲击力的诗作之一。杨炼是多年来我所读到的最令人震惊的诗人之一、他使西方
随身卷子 本书特色 《随身卷子》是当代中国的“文学反革命”,是中国的百衲本笔记野史,是诗,是念头,是妖灯鬼火录。它的横空出世旨在让读者对世界来一次彻底的审美,不...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
大学国文 本书特色 《大学国文》选本利用北京各图书馆馆藏和私家藏书精密选择,周作人、钱钟书、林语堂等名家高度评价,这本书荟萃三百余篇锦绣文章于一册,洋洋大观,古...
鲁迅作品集:三闲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无声的中国》、《怎么写》、《在鼓楼上》、《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匪笔三篇》、《某笔两篇》等。鲁迅作品集...
《哲学的生活方式》内容简介:★法兰西学院院士、深受福柯赞赏的法国畅销书作家皮埃尔·阿多代表作 ★以古代哲学的智慧引领新的生活
《巨龙飞腾》内容简介:本书从一个普通铁路人的视角勾勒了我国高铁的创新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原
晚安.俄罗斯 本书特色本书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作者从幼年写起,写自己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莫斯科文化圈子里的交际,写他与那些...
巴罗哈小说散文选 本书特色 巴罗哈著作等身,从190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阴郁的生活》开始,巴罗哈以大致上平均一年两本书的速度写了上百本书。译者从这些作品中选了若...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本书特色 1. 屁股决定脑袋张 莉:在设想中,我们做的这个对话录首先是关于作家个人成长的口述史,当然还有他文学世界的生成史、他小说作品...
吃主儿二编-庭院里的春华秋实-闲趣坊-21 本书特色 《吃主儿二编》可以看作是《吃主儿》的续篇。王敦煌继讲述父亲王世襄和家中两位老人的故事后,又以把视角...
罪与罚-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深刻*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他以犀利的笔触无情地剖析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现实,深入地触及社会底...
共和国长子-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成长记忆 本书特色 何华编著的这本《共和国长子(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成长记忆)》是一部反映以兰炼、兰化为代表的新中国石化工业成长史的长篇...
《世间滋味》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四辑。“故乡食物”对故乡食物的追忆背后,既浸染着作家们儿时回忆的甘苦,也抒发对故乡的思慕眷恋
企业家的黑天鹅 本书特色 他们曾经富甲一方,光芒四射,但都免不了“黑天鹅”降临,锒铛入狱,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能给我们什么警示? 本书所写的十个企业家的命运,...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生于都柏林。父亲是画家。曾在都柏林市立美术学校学习
革命百里洲 本书特色 1998年起,作者多次踏上地处长江中游不为人知的神奇孤岛百里洲实地调查采访。*长时,在岛上住一个冬天;*短时,住一两个月,历经5年,写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