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28位纽约客对巨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的有力反击;通过小说和非虚构报道,记录下生活在纽约的各行各业人士的故事。他们照亮了隐匿于黑暗处的边缘人物的生活,试图寻找这座极度分裂的城市中*后幸存的一点人性: 在这里,你能读到每夜在地道里入眠的流浪汉的命运与传说;士绅化给布鲁克林某个街区带来的沉重压力;被极度边缘化的事务所夜班助理们自娱自乐上演的闹剧;忍无可忍的房客为维护自身权益诉诸法庭的审判;亿万富翁被困在暴风雪而造成的愤怒一幕;人们走过装饰奢华的宠物店与瑜伽教室,它们讽刺般地开在廉价发廊以及戒瘾诊所旁边。 这本绝妙的、动人的纽约故事集,正是向这座危机中的城市发出的警铃,令人反思大都市的发展前景及未来。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还原你所好奇的每一种纽约生活
欢迎来到纽约,这座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双面之城”:它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老汇、高雅的林肯中心、喧闹沸腾的第五大道,也有飞奔过地铁轨道的老鼠、脏乱的后街、随处可见的流浪汉。
金字塔*1%的人拥有超过城市总收入1/3的财富,与此同时,上千名儿童仍在街头流浪:对于生活在富裕与贫穷之间悬崖般断层上的纽约市民来说,到底是什么感受?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每天来往穿梭于这座庞大而又孤独的城市,试图描述这座城市每一颗漂泊灵魂的侮辱、心碎与无奈。
●士绅化·住房·*工资·医疗·教育体系·种族问题·信仰·性取向·服务业·社交
以纽约为蓝本,讨论生活在世界超级大城市必然面临的种种困境,由今日之纽约,窥视北京、上海、东京……每座现代都市的明日面貌。
全书以小说与纪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细致的描写,“沿袭新闻工作者的传统,为纽约描绘出一幅令人毛发耸立的画像。”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坏以及*好的时光》:
城市生活是由人群的邻近程度来定义的,当一部分人觉得住在这座城市里日子不好过,就会对城市里的每个人造成压力。比尔·德布拉西奥能当选为市长,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竞选演讲中将纽约比作“双面之城”,这句话触动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心弦,他称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纽约人能够感悟他的挫折与激情,也能理解他的“城市可以变得更好”的梦想。也可以说,他们是被他在竞选活动中所表达的一种看法给激发丁,那个看法就是由于贫富之间、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纽约成为了一座不宜居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神话——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一座梦想之城——在现实面前崩塌了:纽约人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水平。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几个数字,以防万一你不怎么关注新闻。几乎有半数纽约人生活在赤贫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纽约人的收入差距已经回到了大萧条时期之前的水平。位于收入*顶层的1%的纽约富豪,在1990年到2010年之间,平均收入从四十五万两千美元增加到了七十一万七千美元。与此同时,收入*低的10%的纽约人收入增长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1990年的八千五百美元仅仅上升到2010年的九千五百美元。这一时期的财富汇聚明显是向富豪们倾斜的。在1990年,*顶层的10%的家庭拥有整个纽约收入的31%;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而且在这一群体中,超级富豪占了很大的比例:2009年,顶层1%的人群拥有的收入超过城市总收人的三分之一。这个信息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今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中产阶级正在全速消失,尽管他们在美国历史中确实存在过一段时期。就在德布拉西奥参加竞选前,詹姆斯·苏罗维奇为《纽约客》写了一则有先见之明的专栏,分析了这一切发生的大致原因。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融业来为它创收——顶层1%的人群所缴纳的所得税令人难以置信地占到了所得税总数的43%——但同时,金融业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支撑起中产阶级的那一类工作——比如制造业——已经消亡了。在2001年到2011年间,这座城市已经丧失了51%的制造业工作。苏罗维奇指出,在纽约做生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工厂、手工作坊、造船厂什么的都搬去了别的地方。
这些数字极端地反映出许多美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从郊区搬到城市里生活,迅速抬高了城市的房价和房租。纽约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见证了这一趋势。不属于顶层10%的纽约人发现自己的收入略有增加,但他们必须面对的是直升机螺旋上升式的房租上涨。2002年到2012年间,房租平均上涨了75%。如今的纽约房租已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其结果就是,几乎三分之一的纽约人的年收人中,有超过一半是用于房租支出的。许多纽约人连租房都租不起,更别提买房了。
居住在纽约市区的人们所付的房租占收入比例*高——比如,在布朗克斯区,一个普通家庭要花上66%的收入去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因此他们也是*穷的。顺便一提,那里就是我弟弟租下一间公寓住了一段时间的地方。
……
约翰·弗里曼(编者)
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前总编,也曾是美国国家书评协会(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主席。他的作品常见于《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卫报》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
莫莉·卡巴普
插画家。她在2012年创作的Occupy Wall Street(占领华尔街运动)肖像作品获得了许多赞赏。
[译者介绍]
姜向明
翻译。1971年9月生。毕业于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欧美文学专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擅长英语和日语的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菲茨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菲利普·罗斯的《退场的鬼魂》、理查德·耶茨的《好学校》等。
蔷薇卷-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诗歌是一种承载,一面时光的镜子,我们透过它,不仅可以感知世界前行的步履,照彻人间万象,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深沉...
睡前书 本书特色 《睡前书》收录了娜夜近年发表的近200首诗歌,主题丰富多元,包括爱情、亲情、生活、批判。这些作品蕴含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超群的艺术天份;既一往情...
龙凤花烛.忠魂鹃血-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龙凤花烛忠魂鹃血》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其中之一。冯玉奇是一位鸳鸯蝴蝶派作家,是一位勤...
齐如山论京剧艺术 本书特色 这本《齐如山论京剧艺术》是国内唯一民国艺术家齐如山著述集大成者。编者梁燕从读博士起就研究齐如山,她曾跑遍京城各大图书馆,梁燕从《齐如...
鲁迅与我七十年 内容简介 对于国内外无数的阅读鲁迅的著作的人来说,他们大概在心目中都构建了一个个活脱脱的“鲁迅形象”。然而,对鲁迅的认知,你可能不那么客观,也谈...
鲁米出生于1207年9月30日。他父亲是一位有学识的神学家。为了躲避当时蒙古帝国的入侵,他们全家逃往麦加,在穆斯林地区几经辗转之
中华养生经典-闲情偶寄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种植、饮馔、器玩、颐养八部,除颐养部总论养生、...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经典诗文 本书特色 《你是人间四月天》遴选林徽因的散文、小说、书信、译作、诗,原样保持林徽因作品发表时的风貌,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性,堪称是...
智惠子抄(签名本) 本书特色 ★ 日本新诗史上,高村光太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而这本他的诗歌代表作——《智惠子抄》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爱的编年史”。★ ...
爱在西街等我 本书特色 西街就像是月下老人,储存了,酝酿了很多很多的爱,等待着有缘的人来双双认领. 是的,爱会在西街等我--不在渡江边就在遇龙河,不在月亮山就在...
《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孩子们的作文进行掰开揉碎、实战详解的讲评,来说明“四个对称”、“
于坚人间随笔 本书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诗人于坚的四本随笔新作:《于坚思想随笔》、《于坚诗学随笔》、《于坚大地随笔》、《于坚人间随笔》。随笔集收录了于...
黑暗记:作品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者作品卷,全书精选了夏榆、冯秋子、资中筠三位作家的多篇精彩散文作品。夏榆《悲伤的花朵》《黑暗之歌...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
浮生六记 本书特色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
史上最奇幻男色經典、最令人瞠目結舌的貪淫現世報!本書原刊於中國史上男風最盛的明末崇禎年間,由〈風〉、〈花〉、〈雪〉、〈月
大成若缺-八十年代习武记 本书特色 崔有成实战解密,大成拳冲氧新说!《道德经》言,大成若缺,大成就的人往往表现得有缺陷,有缺陷,才有发展的余地,才能保持成就,传...
嵇康集 本书特色 鲁迅辑校。据一九四一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刊本影印。十卷,其中*卷为诗六十余首;第二卷为《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第三卷为《...
留住昨天(口袋书) 本书特色 《留住昨天》诙谐幽默的童真童趣,开启尘封心灵的共鸣;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意,点亮凡俗岁月的纯净。让人洒然自笑的同时由衷感怀。花脸、捅马...
我眼中的清华园-季羡林随想录-六 内容简介 北大如杜甫,清华如李白。清华园,简单淳朴的三个字;但却似乎具有极大的启示性,极深邃的内涵。谁见了会不油然从内心深处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