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素材来自于两位年轻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通信。特殊时期这些私人信件幸由作者偶然发现并整理,成为记录那个时代的珍贵资料。通过两人之间的信件,作者试图解答这对革命同志为何主宰不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彳亍向前。这不仅是贺王二人的私历史,也是一百年来国人的集体命运。
观察一个社会的变迁,除了关注当时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的心理脉络,更重要的是摄取民间乃至市井百姓的心理切片。前者大都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保留了下来,而市井百姓对于世相人文的态度,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整体性淹没。
社会学科班出身的云从龙,身为媒体从业者,近年来立足江西南昌,致力于现当代民间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关注普通人物视野中的历史真相,成绩斐然。从《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载《读库1203》),到《4928-1:一个工程师的历史问题》(载《读库1303》),再到《明星与素琴》(载《读库1505》),犹如从溪流到江河再到海洋,日趋开阔。
本书部分内容曾在《读库》连载,读者反响热烈。
这是一段历时半个世纪、关于几个普通人的故事。从1906年到1956年,如此跌宕起伏的岁月,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而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故事,主角却是几个*为普通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偶然的机缘,他们仅有的线索可能进入造纸厂的打浆炉,我们也就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正因为如此,虽然作者极力还原整个故事的全貌,但*终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一段不完整也无法完整的故事。
这个故事分为三部分。*部分从一份1948年写就的入党自传开始,牵出一个小地主家族,进而发现了一位生于1906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爱国志士——贺文翰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让人伤感的是:虽然连官方都对他表彰甚高,但有关他当年参与革命活动的事迹却极其罕见,且迷雾重重,与他同一时期的同学日后都成了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的风云人物,而他罹难之后甚至连遗体都未能被保全;关于他少年时代的成长,青年时代的历练,至今都只能停留在谨慎的揣测中。这是一段不完整的历史。
第二部分是他的儿子贺明星。1949年5月,贺明星从黑龙江追随大军南下,扎根于江西星子,代表“人民”接管“地方政府”。在这期间,他一直和一位叫王素琴的女孩保持着浪漫的通信。本书作者拥有他们二人共35封亲笔信件(称它们为“情书”更为合适),他们在信中谈工作,谈未来,谈爱情,*终,贺明星希望王素琴能够为了爱情而南下,不再饱尝劳燕之苦。1951年夏天,眼看着两个人要走到一起了,可惜,通信找不到了。这是一段不完整的爱情。
第三部分,时间到了1956年,王素琴已经成为江西某国营纺织厂人事科的科长,她是否同贺明星喜结连理,作者不得而知。但是,这时候,她却被一场疯狂的运动“揪”了出来,指控她的材料密密麻麻写了几十页,却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她因此而誊写了一份又一份的检讨,当年和男友畅叙人生、憧憬未来的那份激情再也不见了,字里行间,流露的全是无奈、惶恐和不知所措。她是否幸运地躲过了这场劫难,或者成了那场运动的牺牲品,资料就此终止。这是一段不完整的命运。
作者不想“托物言志”,更不想“文以载道”,只想尽*的努力还原这个故事,将它呈现给今天的人们。
贺明星与王素琴的爱情是这个故事的主线,与此同时,作者还延伸叙述了自清末民初到共和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信念与梦想、飘摇与沉浮。明星与素琴的命运绝非一人一家之命运,而是百年来国人集体命运的缩影。
除了精彩的人物与故事,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手材料的重视与梳理,辅以相关史料的拼图补白式写作,既有细节也有背后大历史的呈现,转场戏换以*人称的叙述,行文平实而克制。
社会学科班出身的云从龙,身为媒体从业者,近年来立足江西南昌,致力于现当代民间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关注普通人物视野中的历史真相,成绩斐然。从《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到《4928-1》,再到《明星与素琴》,犹如从溪流到江河再到海洋,日趋开阔。阅毕《明星与素琴》,相对于云从龙笔下的人物与故事,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对*手材料的重视与梳理,辅以相关史料的拼图补白式写作的架构,既有细节也有背后大图像的呈现,转场戏换以*人称的叙述,平实与克制的行文。
——网友
《明星与素琴》是横跨1949年的爱情故事,写整个中国动荡下的爱情故事,我陪伴他们长跑了三天,每天上下班挤在人群中看,但翻开书籍,我就从拥挤的人群中消失了,穿越60多年,注视着这对革命战士,揪心于他们的爱情,作者把那些小纠葛写的弯弯曲曲,我读的也是唏嘘不已。随处充斥着那个年代的激情,也显露着那个年代的懵勇。让人啼笑——“‘我向*宣誓’绝不背叛你”;让人佩服——“我决不和另一个人订婚”;以及激情的主义——共产主义。
——网友
云从龙,生于1984年,甘肃灵台人,现居江西南昌。曾为资深媒体人,现为独立学者,主要关注现当代历史、中共党史、私人史以及近现代美术史,特别注重对流散于民间的一手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主张以“小人物”看“大历史”,以“私生活”见“真社会”。
有书:旗下拥有有书APP、有书共读、有书空间、有书新媒体矩阵四大业务模块。汇聚6000万粉丝用户,APP总用户数为500万,线上拥有10万个书友群,共读书籍累计...
一读三叹:朽木杂文随笔选 本书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这种生物,生来就是“读者”读人,读事,读物,读历史,读社会,读人生,无一天不在“读”着。正缘如此,我们把人...
沈从文散文 内容简介 沈从文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岁入私塾,12岁入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因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当补充兵...
《莱拉》是基列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说透过埃姆斯牧师的妻子莱拉的流浪生涯和婚姻生活,审视了苦难和救赎的关系。莱拉自小生病、被穷苦的家人漠视,直到她被黑人妇女多尔窃走...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代表作-一片阳光 本书特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代表...
乡情难忘-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美散文 本书特色 共赏精美散文,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
舒国治精选集 本书特色 他,是“城市的晃游者”;他,是众人口中的“台北城里的奇人”;他,亦是梁文道眼中“*会玩又*会讲故事的人”。一个一辈子几乎没上过班的人,一...
道德经 本书特色 《道德经》传承中华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经 内容简介 《道德经》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
巨大的子宫-亨利.米勒全集(8) 本书特色 卡尔·夏皮罗写道:“他的真实意图是找到我们这个世界活的精髓,不管它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存在于艺术中、文字中抑或人类...
燃情年华-黑土地之歌 本书特色 在善恶被放至*大的岁月里,人人都可以看到那样残酷的分界,只是善的依然为善,恶的依然恶着,竟是人性?《燃情年华》是一部纪实...
诗与文化心灵 本书特色 研究中国文学的大路,重要的是由历史文化的中心一层层透出去,而不应止于片断现象。文学研究者的心灵不应只是在大树的叶面上盘桓,而更应体味那“...
高路入云端 本书特色 第四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以崭新的文体和独特的视角解构文明内质以诗意的情怀和人性的关照彰显理性之美作者多次在《散文》、《十月》、《散文选...
炸裂志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丛书“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歌精选”的其中一部,该丛书精选六位打工诗人影响广泛、具有代表...
《云没有回答》内容简介:水俣病是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因1956年发生于日本熊本水俣市而得名。作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名人传世信札:叶赛宁书信集【精装】 内容简介 《叶赛宁书信集/名人传世信札》是存留在俄罗斯的叶赛宁书信117件的全译,展示了叶赛宁这个20世纪俄罗斯民族诗魂在与...
废名长篇小说(一) 本书特色 凡例一、本套书所收废名作品,均为其 1949 年以前所作小说和散文。二、本套书共 4 卷,第 1 卷为《废名短篇小说》,收《竹林的...
巴金全集24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春琴抄》是一篇难以言喻、唯有叹息的名作。——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写传统道德、观念、理性乃至于生命自然规律对于情欲的压...
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绣像本的慈悲。与其说这是一咱属于道德教诲的慈悲,毋宁说这是一咱属于文学的慈悲。即使是那
1940-1945-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罗胡新·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至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