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作者:吴联膺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04-01

评分:5分

ISBN:978731316732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内容简介

《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1933-1950》是一个普通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日记这样一种非常私人的记叙文体,对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六十年间的个人情感、家庭和社会生活变迁进行了记录,以作者的点滴细微的体会和笔触,反映了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上海解放、福建前线战事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中国历史重大事件进程与发展的侧面或局部,是市民视角的历史档案。书稿上册(1933~1950)对当时北京、天津、武汉、杭州、上海等主要城市生活状态和沿江几所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实录,对了解和研究各大城市发展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变化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日记文字流畅,生动,色彩丰富,几乎每一篇日记都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一个历史现场的重现。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本书特色

在私人领域,《乌扎拉日记六十年(1933~1950))》是一个文艺青年成为革命者的个人成长史;在公共领域,这是一部囊括60年市容民情、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 一部普通人的日记,呈现的是并不普通的历史。作者是旗人后代,生在山东,长在上海,上海美专高材生,新四军中艺术家,走南闯北,历经坎坷。时代风云,社会百态,人生甘苦,情感波澜,尽在其中。文笔生动,如诗如画,令人一旦开读,便不忍释卷。实为日记之佳构,史料之珍品。——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 这部日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一个平民的身份,为那个苦难的年代传神写照……同时,它为我国南部一些城市的居民生活、街景市貌以淡墨素描的手法勾划了一副生动的轮廓,如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民情和市容;此外,它还从近代美术史的角度,形象地记录了长江沿岸几所美术院校的教育状况和一些著名画家生动的写照。这对研究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以及一些艺术名家的个案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目录

难以忘却的岁月(序) 肖 峰碣石潇湘无限路(代前言) 吴榕美日 记1933 年1934 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 年1949年1950 年文 稿回忆录(1920 年代初,掖县)金水桥(1924封建老礼多芳邻(1933)寄北国友人(诗,1934)唐一禾先生讲课印象毕业制作自画像“撒旦”(1939)〔陪斩〕四一年十月〔救救我〕四三年遂昌散记上海散记“提着脑袋”,走!(1945.4)从苏北美术工场到华中美术工场在淮阴(1945.12)南下渡江(1949)礼炮(1949.10.1)陈毅元帅和普通一兵(1949.11)历史思想自传(1916—1953)有一种史料叫日记(代后记) 吴少华

1933-1950-乌扎拉日记六十年-上 作者简介

吴联膺(1916-1992),曾用名吴联英,1939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生,因其帅气外形当年曾被同学们誉为上海美专的“皇帝”。他出身满族贵族家庭,儿童时期随为官的父亲在我国东海沿岸各地生活,青少年时期随长兄职位的迁移在天津、北京、武汉、杭州、上海各城市辗转读书,曾就读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分别得到沈士庄、唐一禾、林风眠、潘天寿、刘海粟、刘狮、王个簃等名师的教授和指导,并留下了三个艺专完整的求学日记。1939年毕业后即赴浙江天目山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而这位“艺术至上者”因无意中救助了许多中共地下党员,被当局审查隔离,1943年历经艰险逃回上海。曾短期就职于上海美专,任海粟校长的助教。因职教课堂上透露了抗日经历和抗日言论,经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的提醒,躲过了日本宪兵的搜捕,经中共地下党交通员护送其一家人奔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的抗日美术工作。1949年随部队渡江,进入上海军管会美术工场,参加了解放上海的宣传文化工作,曾执陈毅市长的手令带领工作人员收回跑马厅,并首次在跑马厅(现人民广场)为解放上海庆祝大会绘制了十公尺高的巨幅领袖画像。后因故赴福州军区,参加福建前线的宣传文化工作,1964年专业到武汉市青山区从事文化工作,始终是坚定的中共党员。他经历丰富多彩,命运跌宕起伏,却率性天真一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