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诚老师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会延伸到读作品时,洪子诚老师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的讨论;也就是读者和阅读对象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取名《文学的阅读》这个书名的原因。文集包含了洪子诚老师对于新诗的阅读,像北岛、牛汉、商禽、张枣、许世旭、纪弦、梁秉钧、牛汉、周梦蝶的诗歌阅读经验,也包括对文学的阅读,像巴金、契诃夫、《鼠疫》的阅读经验,等等。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阅读史,有心人也可以在其中读出历史的某些剖面。
洪先生常会说到自己的“怯懦”“犹豫”,我却相信他的性情中有较为坚硬的东西,不易磨损,能抵抗外力的销蚀。这种“坚硬”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尤其可贵。——赵园 我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宗教的影响在我*主要的是,一个人要时刻保持对善恶、美丑、经验和超验区分的信心,虽然美丑等等的标准会在历史中发生变化。在研究中,我经常质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方式,但我在*基本的方面,仍是个“二元”的信仰者。我不愿意这个世界变得混沌不清。总之,如果说有“坚硬”的方面,就是不太投机,不愿对权势者(政治的、学术的权势者)谄媚。——洪子诚
2010年,我为《我的阅读史》这本书写了《为赞颂一切我所焚毁的……》的结束语,现在抄录在下面,作为《文学的阅读》的前言:
1957年初春,我上大学一年级。有一次去王府井那边的东安市场,在旧书铺里买了几本旧书,其中之一是安德烈·纪德的早期作品《地粮》(1897)。白色,但已经泛黄的封面,黑色背景的小框框里有“地粮”两个字。这是盛澄华先生的译本,40年代由上海的文化生活社刊行。我得到的这本书版权页已经脱落,推测是40年代后期的第三版。盛澄华是浙江萧山人,30年代到法国留学,在法国的时候,和纪德多次见面,并有书信往来。回国后在西北、复旦、清华等大学外文系任教。五六十年代,是北大西语系教授。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没有听过他的课;中文系必修的“外国文学史”课程的西方文学部分,因为“大跃进”,集体科研运动停开。临毕业虽然也补课,但外国文学补的只是俄苏文学和东方文学。所以,对盛先生没有什么印象。1970年在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盛先生因突发心脏病猝死。那个时候我也在鲤鱼洲,却不知道这个消息。*近,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版了五六十年前盛先生翻译的《地粮》,应该是认为这个译本,至今仍是*优秀的——这是对几乎被人忘却的盛先生* 好的怀念。
生活里有“不能”的悲剧,也有“可能”的争取。(《阅读和阅读史》) 高尔基在评契诃夫的一段话,“在他这种温和而悒郁的笑容里面,我们看出了一个知道语言的价值和梦想的价值的人的敏感的怀疑……在他对人的态度里面隐隐地含得有一种跟那冷静的绝望相近的沮丧。”(《读契诃夫:“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日瓦戈医生》的“债务”意识,从“重要”的方面说,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历史承担;从“小”的方面,则是对于包括“爱我的人”在内的“生活”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恩这一点,是我80年代完全忽略的。(《读日瓦戈医生:生活的多个面向》) “诗人,你敢于写出毕加索眼睛里的那种绝望和憎恨吗?你敢于写一首比绝望和悔恨更强烈更庄严的希望之歌嘛?”——(《读牛汉:树木的礼赞》)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神情给我的感受是,他有某种不愿被归类的,试图追求生命独立性的尊严。他随意而高傲,这是一种‘抵抗’。”(《与音乐相遇》)
洪子诚,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材料与注释》等。
中国当代文学经济生态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丛书:中国当代文学经济生态》以资料整理为主,用数据与事实说话,探掘中国当代文学的经济因素,凿通文学与...
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 本书特色 《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 内容简介 “在体化”是审美现代性发生之后的认知转向,诗学...
动出健康来 内容简介 全书分别为“运动指南篇”和“运动健康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无论年龄、性别、职业,人人皆可身体力行,动出活力来,动出健康来。动出...
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各流派、各主要莎士比亚评家观点,解密莎士比亚创作密码,揭开莎士比亚与时代之间关系,再现莎士比亚戏...
居住的诗篇-论唐诗中的洛阳城市建筑景观 本书特色 陈燕妮编著的《居住的诗篇——论唐诗中的洛阳城市建筑景观》从城市建筑景观——这个作为人类意识形态,尤其是...
乾嘉诗人吴锡麒研究-吴锡麒年谱 内容简介 《乾嘉诗人吴锡麒研究(吴锡麒年谱)》首先对吴锡麒生平、家世、著述、交游进行了考辨,然后重点探讨了吴锡麒诗论与浙派诗学思...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
2010-诗学-第二辑 目录 卷首语学术性·在场性·地域性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专辑(主持人:张传敏)新诗究竟需不需要二次革命?——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
百年三峡:三峡工程1993~2003新闻选集 目录 1993年三峡水库多大移民多少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李鹏主持委员会**次会议三峡地底文化遗存如能及时发...
本书收录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还可在作家笔下看见关于前辈木心、胡适、罗兰
小说面面观 本书特色 《小说面面观》是几个讲座(克拉克讲座)的汇编,一九二七年春由剑桥三一学院主办。讲座用的语气是随性的,确确实实如话家常的,汇编成书后想来也该...
老舍与中国革命 本书特色 《老舍与中国革命》为教育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和兰州大学“萃英计划”项目。老舍的创作从总体上来考察,他的创作服从于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
红楼梦人物论 本书特色 《红楼梦人物论》根据作者1962年的文字编排的。以前未曾修改的宝玉、黛玉的四篇,这次把原来的《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和《贾宝玉的逃亡》两篇合...
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 本书特色 本书以日本统治时期曾经生活在大连或来大连游历过的日本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殖民地大连这座城市的关系研究作为研究主体和研究视点,力争在...
谢瑶环 本书特色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
大地之门丛书-风沙漫笔 内容简介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多的是西部...
三国小人物 本书特色 三国演义为大家所熟知,如关羽、诸葛亮等众多人物也是家喻户晓,其中的小人物却默默无闻地给于草草几笔。 小人物,是指书中那些位置低下的小吏或平...
冬青书屋文存 内容简介 《冬青书屋文存》按文章所涉及的时代先后分卷。卷一为魏晋南朝,卷二、三为北朝唐宋,卷四为清,卷五为现代。书后附“1959—2007卞孝萱论...
文字学论丛.第2辑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新近关于文字学的专题研究成果,开篇为综合评论,渐次为单篇专论,内容涉及汉字理论、汉字文化、古文字、今文字、俗文字、文字比较...
取悦者的解析 本书特色 我们无法真正改变自己,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女孩。我们无法改变生命之树的纹路,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完美主义者会一点点地摧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