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传奇般的当代文学社团——四七社的真实风景
2.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保罗•策兰等数十位文学大家都在这里崛起
3.首部深度追索当代德国乃至欧洲文学摇篮四七社的权威之作
4.本书荣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四七社是一个商标。汉斯·维尔纳·里希特于1947年创办的这个松散的作家团体人尽皆知。正是这个团体发明了文学公开活动的形式,持续而深远地影响了二战后德国的政治面貌。
你所不知道的四七社主要成员
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四七社创立者
君特·格拉斯 1965年获毕希纳奖,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因里希•伯尔1967年获毕希纳奖,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策兰195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0年获毕希纳奖,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德语诗人
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2002年获歌德奖,被称为德国“文学教皇”的*评论家
君特·艾希1959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丁·瓦尔泽1980年获席勒纪念奖,1981年获毕希纳奖
英格博格·巴赫曼195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4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彼得·汉特克1973年获毕希纳奖,1987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198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5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克斯·弗里施1958年获毕希纳奖,1965年获席勒纪念奖
汉斯·埃里希·诺萨克1961年获毕希纳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
1963年获毕希纳奖
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1966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1969年获毕希纳奖
乌韦·约翰逊1971年获毕希纳奖
彼得·魏斯1982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雷1983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86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2011年获毕希纳奖
于尔根·贝克尔198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14年获毕希纳奖
伊尔莎·艾兴格尔1955年获不来梅文学奖和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恩斯特·云格尔1956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74年获席勒纪念奖,1982年获歌德奖
西格弗里德·伦茨1962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9年获歌德奖
亚历山大·克鲁格1979年、2001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01年获席勒纪念奖,2003年获毕希纳奖
阿尔诺·施密特 1973获歌德奖
1947年,汉斯·维尔纳·里希特集结了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四七社。很快,在四七社的旗帜下汇聚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有实力的一批作家和评论家,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英格博格•巴赫曼、保罗•策兰、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等举世瞩目的文学家在这里相继崛起,佳作如云,交相辉映。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多人获得毕希纳奖,四七社成为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的文学摇篮和思想重镇,一道*为绚丽的文学风景。德国著名评论家赫尔穆特•伯蒂格在这部饱受好评的著作里,通过深入研究几乎全部的相关作品和大量全新发现的档案文献,并访问在世的亲历者,*次深度、全面地追寻了四七社的历史风貌及其对德国乃至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影响,重现了四七社创设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准确地描绘了那些卓越人物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探索了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社会重建与精神重建的艰难与努力。
迄今为止关于四七社的著作中*好的一本。
——约阿希姆·凯泽
在这本书里,四七社不单纯是一代人的杰作,而是展现了几代人或重叠,或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时陷入矛盾的各种政治导向和美学原则。伯蒂格塑造了彼得·魏斯、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亚历山大·克鲁格这些对四七社影响巨大的人物,他们和创建者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完全不同。在这个团体里,年轻作家不只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像胡贝特·费希特和彼得·汉特克就通过这些论战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像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这样的先锋派也能成为四七社奖的热门候选人;四七社里居然还出现了社会民主党选民组织的议会外反对派。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的分析令这幅群像更加丰满。本书的高潮部分在文本整理和作家肖像上。伯蒂格擅长处理数量庞杂的奇闻异事,很多重要场景塑造得尤为精彩,例如英格博格·巴赫曼1954年参加年会的趣事。作家借由读者和评论家的感受以及文学手段讲述了德国1945年之后如何对文学进行了新的塑造,以及文学公众活动这种形式是如何发明的。
——莱比锡国际书展奖颁奖词
有关四七社的*次视野开阔、可读性强的全面描述。让人信服,因为评论公允,既没有被敬畏束缚,也没有陷入恶意的论战。
——《世界报》
赫尔穆特·伯蒂格用他的专著证明了将真相与传说区分开来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新苏黎世报》
伯蒂格在四七社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推出了以其发展历程为研究重点的专著。让人耳目一新之处是伯蒂格将四七社的成功归于“以一种新的高超手段与媒体打交道”。
——《时代周刊》
通过伯蒂格对作家、作品和四七社从创办到1967年间活动的描述,评论家们收获颇多,那些年会甚至可以反应出联邦德国民主化的成果。另外,四七社还确定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标准,塑造了包括文学评论和文学市场在内的文学生活的一种新形式。
——《南德意志报》
赫尔穆特·伯蒂格,生于1956年,德国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在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作为文学编辑任职于《法兰克福评论》等著名刊物。现在是自由职业作家和评论家,生活在柏林。近期作品包括《乌托邦之后——德语当代文学的历史》(2004年)和《海边的策兰》(2006年)。伯蒂格曾于1996年获得恩斯特-罗伯特-库齐乌斯促进奖(散文类),2012年获得阿尔弗雷德-克尔文学评论奖。2013年凭《四七社》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
99个问号--敬一丹漫谈主持人 内容简介 你在生活里也像在《焦点访谈》中那么严肃吗?你**次电视采访是什么情景?你看镜头的时候,把它当作什么?齐越教授、沈力老师...
徐则臣作品日月山/徐则臣作品 本书特色 《日月山》是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中短篇小说集之一,作者自选,收入了...
孙毓棠诗集 本书特色 孙毓棠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在诗歌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著名诗人卞之琳在本书《序》中写道:“据说他临终表示不在乎后...
鲁迅经典作品全集-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鲁迅经典作品全集(升级版)》包含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
轻阅读:空山灵雨·无法投递之邮件 本书特色由许地山所*的本辑“轻阅读”《空山灵雨无法 投递之邮件/轻阅读书系》收集了许地山《空山灵雨 》和《无法投递之邮件》,是...
重返普罗旺斯 本书特色 自从诞生之日起,普罗旺斯(Provence)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的生活面纱才渐渐揭开...
幽灵飞机 本书特色 2014-2018创作的诗,以及部分诗学随笔。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面对更丰富更具活力的境地,写作的界限已经消失,作者在尽力理解这个时代的渺小和...
漫步的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梭罗漫步一生所写的文章,关于山川、溪水、冬雪、森林……在他笔下,自然、人交融汇合,浑然一体。可以说,《漫步的艺术》中的文章写出了...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 本书特色 六朝的抒情小赋,无论其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越了汉大赋。然而,遗憾的是,过去由于受“五言之诗大行于魏晋而赋亡”等传统偏见的影响,...
枕边书 春日将至(函套装全三册) 内容简介 古色古香的淡黄色宣纸似乎还能闻到扑鼻的墨香,完全复古的粗线装和竖型排版,承载着书里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抒怀咏叹,还有那...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马丁.伊登 本书特色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
《去你梦想的方向,过你想过的生活》内容简介:阅读经典是使人生达到至高境界的一种锤炼方式,这些经典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艺术上醇厚
李敖智慧书-恰似我的温柔-李敖作品集 本书特色 佛门人物谈智慧,谈来谈去,全弄玄虚,堕入魔运而不自知;李敖先生谈智慧,全讲实证其立志之高,用心之远,下笔之快,构...
我絕不懷疑詩在那種無畏,亢奮的生命情調中所能提供的見證,乃是一種完整,自成體系的動力,循環迴轉,綿綿不斷,並且指向無窮。
《模糊性的道德》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
瞿秋白文集 内容简介 政治运动与智识阶级(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七日)、《新青年》之新宣言(一九二三年五月)、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一九二三年三月)、北京政府之财政破...
读库-1603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对日本东京独立书店的实地采访,也有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忆,此外还梳理了萧红的坎坷人...
《人格权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依据《民法典》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并充分吸收、借鉴比较法上的优秀经验,对
赫德逊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赫德逊是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他从小生长在草原牧场上,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
果麦波西米亚楼/严歌苓 本书特色 ◆《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的一本散文集,为你讲述严歌苓作品背后的人生故事。 ◆看了严歌苓的许多故事,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