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号“无法庵”)采撷原野之花,搭配古董或旧藏花器,集结成《如花在野》四季插花图鉴。七十七岁的田中昭光历时一年,探访花叶逾百种,以“如花在野”为训,琢磨花与器的平衡,呈现花的自然之姿,营造“如同在野外绽放”般的插花效果。寒红梅、辛夷、菖蒲、随意草、昼颜、半夏生、木槿、桔梗、芙蓉、秋牡丹、芒草、侘助山茶、寒樱、笔柿……搭配高足杯、德利酒壶、备前花器、信乐烧、弥生土器、油壶、竹篓、香炉……总有一些花对一个器皿是恰到好处,毫无造作。书中穿插“无法庵往昔物语”,回顾与家人、文人、茶友、刀剑客、僧人等旧友的往来交集,忆旧时插花、品茶、赏春、观月、题词之乐。呈现古稀花道家的人生花趣、茶趣、书趣和禅趣。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茶道七则”中有一则“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田中昭光的《如花在野》遵循的正是这一理念。
作为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知器;二十余岁开始插花,迄今五十载,田中昭光懂花。器求名品华饰,总是多余;花若千修百剪,未免造作。田中昭光的花与器,求随性,求野趣,求自然。
没有什么能够比在原野中盛开的野花更美的了。 ——田中昭光
邀你领略一位古稀花道家的花趣与人生。
插花之际
需要铭记于心的事
昭和三十四年(1959)我二十二岁,结婚刚一年。我在奈良春日野町开了家店,坐落在东大寺和春日大社附近,是块宝地。然而无论摆上怎样的商品都无法大卖,无奈之下,我索性摆上自己喜欢的古美术品供客人欣赏。许是因为我没什么欲望,顺其自然的这种心态,总算是撑到了现在。在店的正对面正好是国立博物馆,许多学者和雅屋的主人们常常光顾本店,让我受益良多,心怀感激,于是偶尔也会在别院招待大家。此时回首,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插花,也是因日日生活所迫。有幸我生活在一个可以随时亲自去感受四季花草魅力所在的环境里。一方面是为了生意,加之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我一入手喜欢的古器就想插上花来招待客人,如此才有了现在的我。我如今也像松永耳庵先生所赐的“无法庵”的寓意一般,也终于在插花中自得其乐了。
有句古话叫作“花是靠脚插出来的”,我年轻时前辈们也经常这么跟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靠自己的脚出去寻花,观看花朵盛开的样子,然后再把它摘回来插好。
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花比人工培育出来的花更有气势,花的颜色也十分美丽。我尽可能到深山去寻找花材插花,秉着这条原则一直走到了今天。
考虑着花和花器间的平衡感,尽可能不去修剪花材而使其达到和花器融为一体的效果,另外要仔细思考如何使剪下的花尽可能长地存活下去,哪怕只长一天,这是对花的慈悲,对大自然的感恩。生四季之花,从花里得到生气,内心也更加充实,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感谢之情,无法言喻。
千利休居士所说的“如花在野”应该就是指我们要仔细观察花朵盛开的自然之态,随性插花吧。我不太擅长无论何事都要刻意向别人学习,更喜欢效仿符合自己感性之事,进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愉快地享受花儿带来的乐趣。
后记
彷徨着寻求原野之花
去年的时光如梦似幻
承蒙淡交社的厚意才能够出版这本书,对此表示万分感谢。古话说有一技之长方可存活立世,现在想想不知当初是哪位的推荐,使我多年以来以插花为乐的形象留在了世人眼中。昭和五十九年(1984)十月拙著《如花在野茶花十二月》(文化出版局)出版了,那之后各家出版社也都来拍摄过我插花,但作为一本书出版的,这次是第二次。
本书的原型是平成二十四年(2012)淡交社出版《茶花》一书中我所负责的“寻求原野之花”板块。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对于需要花费一年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那么自信,但每个月都沉浸在全心全意插花的喜悦中,当然也是多亏了内人和儿子的帮助。我身体不是很好,内人也是一样,和年轻时不同,体力有点跟不上,我们都在努力让这一年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
我是那种被拜托了一件事就会全神贯注,倾注全部的人,不太会劳逸结合,十分固执任性,因此内人十分不易。我们年轻时结了婚,一直相互扶持着走到了现在,岳父田中明像朋友一样地和我相处,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岳父和我的生父古井友三郎不同,是个无拘无束的人,他在战后致力于铸造刀剑,可能因为内人是个独生女实在不适合做生意,于是转而开垦山田,建造庭院以自娱自乐。在岳父同意我们的婚事时,他曾对我说:“要像个人一样昂首挺胸地活下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岳父与生父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应该局限于此。”岳父十分博学,手脚灵活,但却从不插嘴我做的事情,刀剑界的本间顺治先生也十分敬重我的岳父。我跟随岳父学习了建造庭院的方法,另外把茶室从老家移建到现在的地方,也是和岳父一起花了很长时间一点点完成的,过程让人受益匪浅。
我刚入这行时是自己给茶屋起的名字,取亲生父亲名字里的“友”,岳父名字里的“明”,象征两家老人的德行永留我心,于是“友明堂”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现在。不知是祖先庇佑还是平时积攒的功德,我有幸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人曾说过一句话“不拒不追不竞不随”,十分符合我这样任性放纵的人。我想要随性地走过我的人生之路,今后也会保持着这样的初心慢慢老去。
在本书出版之际,十分感谢摄影师宫野正喜,淡交社编辑局的森田真示、竹内文子对我的帮助。之前在《淡交别册茶花(炉编)》和《淡交别册茶花(风炉编)》两本书中,也用到了我的插花,那时的负责人也是森田先生,也许是同为奈良出生的缘分吧。在此也要感谢内人和亲友对我的帮助。今年我七十七岁了。
回首已是古稀年
惜花已是垂暮迟
感慨
这真是古稀之年无上的纪念。
无法庵 田中昭光
平成二十五年九月
田中昭光,号“无法庵”,奈良古美术店“友明堂”店主。昭和十一年(1936年)出生于奈良市,22岁开始经营古美术店,并对奈良茶道提起兴趣,费尽精力收集与奈良有缘的古董。浸淫日本茶道、花道近五十载,著有《如花在野 茶花十二月》。
“友明堂”就在奈良国立博物馆正对面,位于奈良市春日野町,因能品尝到主人亲手制作的和式点心和抹茶而闻名。主人经常自己寻来野花,插花以款待客人。
《这样排毒最有效》内容简介:本书从现代人健康排毒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有毒”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毒素根源一
《Spring Boot+Spring Cloud微服务开发实战》内容简介:当前互联网在Web框架上已经发展到微服务体系架构。为了帮助广大开发人员快速
西洋美术史 本书特色 《西洋美术史·外一种:西洋画派十二讲》:距今约五十年前,西班牙有一贵族,到其国的北部的Altamira(阿尔塔米拉)山地的洞穴里去探索古物...
陈师曾-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 本书特色 在民国初期的画坛上,陈师曾是闻名中外的大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以新的视野,站得高,看得远,才高气盛,智力超常,且爱...
一学就会的铅笔素描法 本书特色 《一学就会的铅笔素描法》由李承烨著,囊括了铅笔素描绘画的精髓,用通熟易懂的语言介绍素描的基础和具体的绘画方法。另外,本书从基础开...
左恩-西方绘画大师原作 本书特色 在中外绘画史上,研究和学习前辈大师、临摹大师作品,是画家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只是技法方面,还在于文化方面。《西方绘画大...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
摄影是“定着”时间的行为。而决非“表现”世界的行为。可以的话,我想将我摄影集上的©删除。因为,这些终究不过是复制品而已。看到某些人鼓着鼻翼,硬说是原创、是艺术,...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新版) 本书特色 陆俨少著、陆亨编的这本《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新版)》从属于“名家讲稿”系列,主要章节内容包括陆俨少自序、泛论(用笔诀窍、落笔和...
你今天心情不好吗? 本书特色 谨把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弗伊和特雷弗·格里夫,他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带我出去看世界,即使是在我被企鹅咬过两次之后。你今天心情不好吗? 内...
图说天下透过镜头系列-自然之美 本书特色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幸的是人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包蕴万千、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时,会发现美丽就在我们身边...
瓦尔·威廉姆斯(ValWilliams)是伦敦传播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的摄影文化与历史学教授以及摄影和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她曾策划了199
董欣宾画集 内容简介 董欣宾——董欣宾(1942-2002)1942年生于无锡张泾,6岁拜张云耕学习书法,14岁师从秦古柳,17岁入南艺附中学习西画。79年考入...
丁绍光 内容简介 NULL丁绍光 目录 影集丁绍光的治学之道影集乐园乐园(局部)母性自由之歌蓝宝石幸福鸟古代文明傣国古老的花园舞紫色的梦紫色的梦(局部)海与风的...
赵秀焕画荷花-中国工笔画课徒画稿 本书特色 《中国工笔画课徒画稿:赵秀焕画荷花》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赵秀焕的绘画作品。主要介绍如何画荷花,由10幅作品组成,每幅...
数码摄影构图.用光与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特色 本书详尽讲解了摄影用光与构图原理、常用光线表现手法、经典构图形式、高级构图技法等。并专门针对人像、风光、建筑等常...
鹦鹉.鸽子技法-大横幅工笔 本书特色 《大横幅工笔:鹦鹉、鸽子技法》王智勇、王金才两位作者分别绘画的鹦鹉、鸽子这两种飞禽,都是寓意和平美好、吉祥如意的。绘者以工...
名家花梅兰竹菊 本书特色 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我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另一方面画梅兰竹...
何香凝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
历代大师画法比较.桃瓜篇 本书特色 中国的水墨艺术是人类把握时空形态的一种特定方式,它体现着人类对生存环境和生命意识的深刻思考。几千年来,它走过了从发端、童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