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张宗祥先生所作《论书绝句》《论画绝句》两种。张宗祥先生为近现代有名学者、书画家,生前曾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之职。一生惟以征文考献为事,收藏宏富,很早收藏毛公鼎推天下金器之冠,建“万印楼”,收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与江苏学者潘祖荫并誉为“南潘北陈”。
★16开精装,繁体竖排,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专色套印,天地开阔,批阅方便
★收录张宗祥手稿墨迹两种《论书绝句》《铁如意馆题画诗》,并附录释文
★ 张宗祥是清光绪年间著名学者兼书法家,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本书收录张宗祥《论书绝句》《铁如意题画诗》两种手稿墨迹(现藏浙江省图书馆),此次出版据一九九五年《张宗祥论书诗墨迹》、一九九七年《张宗祥题画诗墨迹》影印,并做了套红处理。《论书绝句》《铁如意题画诗》既反映了张宗祥的小楷书法创作,又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张宗祥对书法、国画的艺术观点,其中品评历代书画名家,记叙近世书画掌故,是书画研究的珍惜资料。
沈嘉禄:文人的*后一次性情书写 在我的朋友中,有两位腹笥充盈:一位是龚建星兄,笔名西坡,有点与苏东坡唱对台戏的架势;另一位是管继平兄,笔名推仔,斋号却叫易安阁,听上去像经营文房四宝或古籍善本的老字号。两位老兄让我佩服的是读书多而杂,且过目不忘,写起长短文章来,经史子集、名人掌故、逸闻轶事一一奔来眼底,直抒曲笔,左右逢源,文字与意象如山花烂漫,美不胜收。世态百相,坊间故事,经妙手一番烹调,即使是臭豆腐,也与法国起司有一拼。
读继平兄的文章,得肚里有货,否则难免身在山脚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其次是要有幽默感,而且是较高层次的幽默,是卓别林和马三立式的冷面滑稽,有别样滋味在里头。不是小热昏,不是周立波,也不是挠观众痒痒的独角戏。三是内心要花团锦簇,春光明媚,方能领悟焦桐之音,解读笔端风情,于感同身受处引发高山流水的一笑。
好多年前,管继平为读书界奉献了《民国文人书法性情》这样一本有趣有情有识的书,他将学术性课题以炉边闲聊的形式展开,锁定四十位民国时期文化界、思想界大师,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历史贡献、性格与命运、个人与时代等关系进行一番解读。
这种选择,管继平是从文化与历史层面进行考虑的。有一次我与他谈及名人手稿信札拍卖这一话题时他便说:“我更感兴趣的是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挺立历史潮头的那批文化名人,他们在五四运动前后站在时代前列,对历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属于标杆性的人物,他们的书信、手稿可以为大时代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
所以一打开这本书,迎面就走来了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梁实秋、钱锺书……一个个都是迎风标举、个性粲然的人物。他们的道德文章、治学态度、传奇人生以及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逸闻,都成了后人心口相传、书之不尽的话题和精神遗产。
管继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由孔孟算起,延绵两千多年,传承有序,生生不绝,但到了清末民初,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使中西两种文化在民国初期发生了激烈碰撞。不过,尽管五四期间的那一批文人高举“砸烂孔家店、提倡新文化”的旗帜,然而,他们其实个个都是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根底,却不愿做迂腐无用的书蠹虫,不甘于民族的落后,而想借以西方的先进文化,来冲击和唤醒当时那沉闷的中华民族。所以,才有那愤世嫉俗的振臂一呼。
这是起点与定位。这本书的文化意义要从这个高度上来评估,而不能拘泥于技术层面。
这一代风云人物的故事,可以有多个版本,多种讲法,管继平作为“作家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作家”,选择了一条山花烂漫、于他而言又是熟门熟路的小径:即以书法鉴赏为大框架,以信札、书稿、纯书法作品等为经,以一个个饶有趣味、性情毕现的故事为纬,编织成一篇篇史料性、文学性、艺术性兼具的美文。
前辈大师们的那些故事,经过时间的沉淀,仍然如秋色黄花一般新亮艳丽,点缀着一个个远行的背影。其中一些篇什,已经在书法类报刊先行刊布并求教方家,据说书法界内不少前辈——如前书协主席周慧珺——从名人墨迹中看出了彼时的文化风气和文人的可爱行状,对作者的研究嘉许有加。而文坛中的书法爱好者也从名人性情的点划流露中获得了不少珍贵信息,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全方位认识。
继平兄曾说:清末民初,包括五四时期的文化名人旧学功底都很深,用毛笔书写是常态,而且审美水平、气格都相当高,书写时也不是为了卖钱,不是为了公开,性情自然流露,别有一番真情天趣。比如都说鲁迅的性格过于峻急,行文辞锋犀利,但他的字却有一种脉脉的温情,沉着隽永,意味深长。而郁达夫的字取势欹侧,造型瘦削,如锥划沙,但他的性情却如翩翩佳公子,看似相悖,其实暗合,字迹中可见他内心的刚毅、落寞与孤愤。
再比如谈到胡适的字,管继平分析他早年书法学苏东坡,后来不知为何,仅在起笔造型上还有些“苏体”的遗韵,而线条反倒似“瘦金体”了。若以书家的眼光来看,他的字在结体上似乎还存在很多问题,其线条虽瘦劲,但有些却明显偏细偏长,使整个字形略有松散之嫌。尤其是长撇和捺脚,都有“过”的感觉。但他又认为,正是这些特征,形成了胡适书法的明显标志性风格,使人一望便知的“胡适体”。接下来笔锋一转,往深里说:“但开风气不为师”,是胡适先生经常借用的龚定庵名句。虽然适之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做了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名山事业”,然而他的风格品性、他的字里行间中却丝毫不见孤傲、藐视一切的大师作派。也许正是他的谦逊、热情和“不为师”的品格,所以他的字读起来似乎也有一种平实、亲近的自然之风。
论字体有书法理论支撑,讲故事有文史资料及采访录可援,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起承转合,意趣横生,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在通俗性和知识性上相得益彰,令人手不释卷。短短三两年后,《民国文人书法性情》售罄,后他在原书基础上增加数十篇新写文章,再度推出了《纸上性情:民国名人书法》(上下卷),此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一度在新书排行榜上连续数月名列前茅,销售情况相当可喜,至今已连续五次重印。由此可见,旁敲侧击、剑走偏锋的写作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内行看出了热闹,外行也不至于索然,倘若能体味出一种隔代的寂寥,就算惯于电脑植字,也无意间承接了几滴传统文化的甘露。我看到有读者在网上点评:“你为中国老一辈文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些旧时文人的旧闻佚事,书法精华,尽在书中,使我们了解那个岁月中那些老先生感人的品行道德,艺术修养,在当今世风日下,唯利是图,人心浮躁的社会里,此书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对于当代社会大众人生的价值观有一定影响。”如今,继平兄再次对“民国文人书法”这一系列做了修订、增补和精选,推出了《纸上风范》一书,相信同样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电脑写作成为终南捷径的当下,以技术为主导及表征的信息革命肆意削蚀了文化积淀,延续两千年之久的书写方式,有点仓皇地在终点界碑前磕得头破血流。毛笔被迫退出主流书写地位之后,我们有时会愕然地看到书法已经沦为低俗的表演,在一些场合居然还冠冕堂皇地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而且总有那么一些自诩“传统文化嫡传者”的人,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场合盼顾自雄,洋洋自得,但作品不堪入目,使外国人对中国书法以及传统文化误判误读。
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传世佳作都是无意间诞生的,《兰亭序》如此,《鸭头丸帖》如此,《苦笋帖》也是如此,横空出世的大师只关心特定情景下的纵情倾诉,而不在乎后人如何评说。如果刻意追求眼球效应或商业价值,那就离艺术的本原越来越远了。现在,管继平提醒我们:当民国文人渐行渐远之时,当他们的墨迹渐渐褪色之时,我们不但失去了一种通过笔墨窥探大师内心世界的路径,还失去了一种抒情方法,供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缓缓摩挲。即使我们有闲有趣地重拾笔墨,附庸风雅,孤芳自赏,甚至发掘它的商业价值,但古典书写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张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学者,书法家。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中秀才,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任教于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以讲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应聘至浙江高等学堂任教,又兼教于两级师范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有花为伴》内容简介:本书提供了庆祝性植物装置艺术和插花的想法和指导,包括美丽的季节性花束、送给朋友的花、餐桌上的插花和头
刘炳森楷书名文 本书特色 《刘炳森楷书名文》是《刘炳森隶书名文》的姊妹篇。《刘炳森楷书名文》一书遴选了作者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时期创作的*代表性的三篇作品。读...
“十次小组”是20世纪中叶在CIAM之后出现的具有革命气质与实践追求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年轻团体。本书不仅是关于“十次小组”的专
艺术概论 本书特色 音乐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事业得到...
《死神从背后来》内容简介:本书挑选了近300道国内外最知名的悬疑推理谜题。这些悬疑推理谜题是对“智慧的挑战”, 可以激起人们挑
刘洪川木版年画收藏藏版集 内容简介西湖文化研究会理事、收藏家刘洪川先生的《木版年画收藏藏版集》筹备出版,肖峰会长为之题写了书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
李阳冰三坟记-中国碑帖名品-[六十三] 内容简介 《中国碑帖名品》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电影成为普罗大众的摩登消遣,也聚集着形形色色的投机者、理想家
中国古代幻术 本书特色 徐庄和傅起凤编著的《中国古代幻术》内容介绍:中国是世界幻术的发祥地之一。世界公认中国、印度、埃及是世界古代幻术三大发祥之地,从世界幻术发...
包装装潢设计 内容简介 包装装潢设计是平面设计专业重要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将必要的职业技能与必需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在通过单件包装装潢设...
《西方建筑的意义》是挪威著名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的系列研究著作之一。该书史料翔实,史论精辟而独到,对西方建筑历程做了深
民国时期书法(上中下) 本书特色 ★8开线装,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初版,1996年第2次印刷★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签,民革中...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文徵明行书西苑诗/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亦作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长...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颜真卿与《多宝塔碑》李伍强颜真卿(708—784),唐代杰出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现代陶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陶艺专著,介绍中国民间民窑与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并对现代陶艺的前景进行展望,介绍了国外陶艺作品。对我国代表...
中国建筑艺术 内容简介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中国建筑艺术》一书是《人文中国书系》之一本...
日本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曾任日本电影评论学会会长。自1950年起,在《电影评论》《电影旬报》等杂志发表电影评论。1956年其评论文集《日本的电影》出版,获1...
风筝的制作艺术 内容简介 《风筝的制作艺术》共分为十五章。涉及风筝的基础知识,飞行原理,五大类、十六种风筝的制作技能知识等内容,多角度、多方法对风筝的飞行原理做...
儿童绘画色彩基础训练 本书特色 《儿童绘画色彩基础训练》是继《儿童素描基础训练》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可作为初中以下孩子们在课余学习美术用的参考书。通过多年的教...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知名畅销书作家、哲学家、制作人。1969年出生于瑞士,现居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获伦敦大学哲学硕士。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