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堂散文

耕堂散文

作者:孙犁[著]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年:2017-05-01

评分:5分

ISBN:978753506986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耕堂散文 内容简介

“耕堂”为孙犁使用过的著名堂号之一。《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曾结集出版,《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以之为基础重新编选校订,集中了作者*精粹的散文作品,并与《芸斋小说》相呼应,构成一个完善、纯粹的选本系统。

耕堂散文 本书特色

孙犁给人的印象,似乎与幽默无缘。把孙犁与幽默相联系,有点像把寒梅与荷花放在一起。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孙犁作品,从早期的小说到晚年的散文,都具有一种幽默的质素。至于坦诚,则可谓是孙犁晚年散文的一大特色。幽默与坦诚,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把二者扯到一起,有点不伦不类。但也未必总是如此。读孙犁,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正是坦诚产生了幽默。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一种人之常情。但晚年孙犁却总是剥下自己脸上的金纸、揩去自己脸上的金粉。许许多多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都写过回忆性的文章,但像这样的“写法”,我没有见过第二人。 ——王彬彬

耕堂散文 目录

《耕堂散文》:
关于散文——代序
识字班
投宿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王风岗坑杀抗属
相片
天灯
张秋阁
织席记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访问抗属
随感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诉苦翻心
新生的天津
人民的狂欢
团结
宿合
慰问
保育
站在祖国的光荣岗位上——向天津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致敬
杨国元
访旧
婚俗
家庭
齐满花
黄鹂——病期琐事
石子——病期琐事
红十字医院——病期经历之一
病期经历
某村旧事
保定旧事
在阜平——《自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服装的故事
童年漫忆
装书小记——关于《子夜》的回忆
书的梦
画的梦
戏的梦
戏的续梦
乡里旧闻
伙伴的回忆
回忆何其芳同志
悼画家马达
谈赵树理
悼念李季同志
大星陨落——悼念茅盾同志
悼念田间
关于丁玲
《耕堂散文续编》:
母亲的记忆
父亲的记忆
包袱皮儿
故园的消失
报纸的故事
牲口的故事
住房的故事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吃饭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
鞋的故事
钢笔的故事
唐官屯
一九五六年的旅行
野味读书
我的位置和价值
关于我的琐谈——给铁凝的信
答吴泰昌问
关于“乡土文学”
再论流派——给冯健男的信
谈铁凝的《哦,香雪》
读一篇散文
再谈贾平凹的散文
贾平凹散文集序
芸斋琐谈
芸斋梦余
楼居随笔
菜花
残瓷人
新春怀旧
秋凉偶记
文过——文事琐谈之一
文虑——文事琐谈之二
老年文字——文事琐谈之三
文宗——文事琐谈之四
“病句”的纠缠
当代文事小记
《文场亲历记》摘抄
我和青年作家——《文场亲历记》摘抄
我与文艺团体——《文场亲历记》摘抄
反嘲笑
作家的文化
编后记

耕堂散文 节选

《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合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旁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耕堂散文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