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堂”为孙犁使用过的著名堂号之一。《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曾结集出版,《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以之为基础重新编选校订,集中了作者*精粹的散文作品,并与《芸斋小说》相呼应,构成一个完善、纯粹的选本系统。
孙犁给人的印象,似乎与幽默无缘。把孙犁与幽默相联系,有点像把寒梅与荷花放在一起。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孙犁作品,从早期的小说到晚年的散文,都具有一种幽默的质素。至于坦诚,则可谓是孙犁晚年散文的一大特色。幽默与坦诚,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把二者扯到一起,有点不伦不类。但也未必总是如此。读孙犁,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正是坦诚产生了幽默。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一种人之常情。但晚年孙犁却总是剥下自己脸上的金纸、揩去自己脸上的金粉。许许多多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都写过回忆性的文章,但像这样的“写法”,我没有见过第二人。 ——王彬彬
《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合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旁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顾城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 本书特色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本书由顾城的姐姐顾乡亲...
狱中记 本书特色 ★王小波之妻、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作序推荐,感叹道:“阅读王尔德狱中血泪斑斑的书信时,让我们铭记人类历史上迫害同性恋的这一痛苦教训,对同性恋者多...
莎士比亚文集(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漓江出版社出版★ 著名翻译家、中国莎翁翻译第yi权威朱生豪的经典译本★ 由当代译者庆学先对译著进行校订,找出朱...
在武侠之外,梁羽生也擅评诗论词,曾以笔名“时集之”在《香港商报》专栏“有文笔录”撰文十年,本次结集出版的是其中所有谈论民
雪国的诱惑 本书特色 一块高四十英寸的自然石,上面刻着“去来”两个字,简朴而素洁,比起那些皇帝的陵墓来,展现了俳人的俳格和人格力量。绿色的亮度差、彩度差的变化,...
黑帮秘史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暴力是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黑社会就是暴力的代名词,多年以来,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斗来斗去,禁酒令炮制了一个犯罪的帝国,那就是黑帮;...
海南岛:阳光与水的叙事 本书特色 海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旖旎的热带风光和丰厚海洋文化。海南历史悠久,但又是我国*年轻的省份。《海南岛——阳光与水的...
雪崩何处 本书特色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
大自然的日历 本书特色 《大自然的日历》几可认为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将其思想和感情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世界的原初和根本,即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中。就如高尔...
红楼艺术 内容简介 《红楼艺术》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论析《红楼梦》艺术特点的代表作,以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理论深透细腻地解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探微抉秘,发前人之...
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二十世纪诗词赏鉴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感情气候》精选了近现代中国的218首诗词。选择诗词的标准就是该首诗词能否表达出真实的个人感情,...
李慎之(1923—2003),哲学家、社会学家。无锡人,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二十世纪下半叶...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拾叁集 本书特色 《古春风楼琐记》是海峡两岸新闻界的前辈高拜石先生的著作,原文曾在台湾《新生报副刊》连载,历时十余年,先后两次结集出版,影响...
浮生再记 本书特色 雅称台湾“四大公子”(连战、钱复、陈履安、 沈君山)之一的沈君山,拿的是理工科博士,爱的是 博弈,在不同的领域中均是佼佼者。 ...
决策内幕-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大字本 本书特色 《<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决策内幕>(大字本)》为《作家文摘》20年来披露重大决策内幕的作品精选,比如抗美...
千家诗 内容简介 这里来介绍一下《千家诗》。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全书共二十...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托马斯.曼文集(精) 内容简介 这是托马斯·曼*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唯一一部犯罪小说。本书中作者一改自己传统的严肃的写作手法,以幽默调侃的轻松...
苏辛词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作者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解说,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其诗词评说出古入今,涉笔成趣,开...
作品目录自述(1946年)自述片断(1955年3月)失业的痛苦和探索自然界统一性的乐趣——1901年4月14日给M.格罗斯曼的信生活的一个
《你适合创业吗》内容简介:近年来,全球女性创业发展势头迅猛,女性创业所带来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