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五章,全面介绍了成中英的整个哲学体系,并将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新常态下的国际关系处理,与中国梦的实现,与道德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构建融会贯通。本书可供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及工作人员,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提供参考。
揭示中华文明的底层密码,用中国传统哲学助力“中国梦”中国管理哲学奠基人、C理论创立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新力作1.成中英是中国管理哲学奠基人、C理论创立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也是2016年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获奖人物,一直以推动中国哲学与西方平等对话推动为己任2.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题字推荐3内容围绕中国传统易学与“中国梦”和国际政治新格局的创建层层展开,见解独到,引人深思为什么日本给人谦和有礼的印象,但日本军国主义者却痴迷扩张,并且竭力否认曾经侵略的事实?
为什么美国习惯于将手伸得很长,执意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企图让所有国家听命于自己的规则?
为什么中国总是搁置争议、求同存议,甚至以德报怨、乐善好施,对于曾经伤害的人也能宽容原谅?
总书记曾经说过:“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底层基因深刻地决定了这个国家及其全体国民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读懂了易学,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全体中国人。
成中英,世界著名哲学家与易学家、 “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国际中国哲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贡献。
成中英教授在治学过程中一直强调,要使中华文明的精华、智慧以及道德精神,有一个新时代的表达。不但要彰显中华文化自身的美好价值,同时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也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永续。
熊瑜
(纽约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学终身教授)
在两重(甚至三重)意义上,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它是仿效《论语》夫子与学生对答的方式而成。第二,它是要用《易经》的教导来解释政治,提出“知易行易”。第三,学生(黄田园博士)发问引出了老师(成中英教授)的谈话,从《易经》到“新新儒学”,到“c理论”管理学,再到中西哲学与文化之差异等等,道出了他毕生研究中外的心得。
书中的精辟之处,譬如在西方国际政治学仅谈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但从《易经》中可以得出的“自然力”“智慧力”与“道德力”以及“天道”等,都是可以弥补西方观念之不足的。成教授提出他的“和谐化辩证法”以针对西方的“冲突辩证法”。由于中国文化着重“和谐”,所以,他主张若能以“和谐”来改变“美国的霸权逻辑和日本的强盗逻辑”,世界将永享太平。
回到社会治理的问题上,成教授在书中答问时对于中西文化之差异,做了两点非常深入亦极为中肯的分析。**,是有关中西社会的人际关系不同。从《易经》中来看,是先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了夫妇,就会有父子,有君臣,等等。所以,这是五伦道理之基础。由此,在中国社会,就体现了道德伦理的发展。由于人与人横向关系需要“礼”与“义”来维系,所以,中国“礼仪之邦”是靠“内在化”的游戏规则(我的用语)来维持。相反地,成教授认为,西方人因为有“宗教上帝的关系”,所以在西方人与人间缺乏一种横向的感情精神沟通。而宗教法规,“很快就变成了法律”。故没有中国的五伦关系的充分发展。第二,我们都知道西方启蒙运动自John Locke以后,即有政府需要人民(即被统治者)同意的学说,故有“社会契约”的说法。当学生黄田园问及中西在此点上之异同,老师成教授道出了中西文化*基本之差异。日:“契约”乃外在观点,而中国则强调内在的“德化”。其差别乃在:“契约”是用来强制、约束别人,而德化则在起潜移默化之效果。故孔子曰“居其位。而万物化焉”。
回到以上讲到的“软实力”,我想再加一脚注,即西方对“软实力”的认识是基于attraction(吸引别人的本事)。可是,在中国,“软实力”是要靠“身教”或“宽厚”的道德力量(譬如己欲达而达人)来让人“心悦诚服”。按《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将孟获逮住(擒)了六次。每次都将他释放。到擒他第七次时,他甘愿投降,俯首称臣。试问,像这样地显示与运用“软实力”,在西方哪里去找?
成中英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哲学家、易学家、管理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享誉中外的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 (1974)、国际易经学会 (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 (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60年代在夏威夷大学首创英文《易经》哲学博士班课程,促进西方易学之蓬勃发展,影响深远。著作《易学本体论》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近年出版再版《 C理论:易经管理哲学》《创造和谐》《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新新儒学启思录》《新觉醒时代—论中国文化之再创造》等著作。
黄田园
80后,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东西方中心博士学员及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目前主要进行比较哲学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国际政治哲学、比较外交政策、中美战略文化比较、全球领导力、战略管理等。在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论创新研究中率先引入《易经》哲学思想,提出 “《易经》国际政治学” 的概念并致力于用英文创建中国风格的国际关系理论。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本书特色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介绍了费希特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先驱之一的学术思想,研究其哲学的同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怎样批判地继承...
跨过渭河,穿过能生长麦子、玉米和水稻的田地,向南很容易找到一个个山丘,那里长满蒲公英和何首乌,那里鸟儿在山谷中对唱,从这
老子学刊-第一辑 本书特色 《老子学刊(第1辑)》要目:以真为道的人格理想——基于《道德经》圣人说的省思老子祸福相依论以心释道——《蟾仙解老》道心论发微历代道书...
哲学的慰藉 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几位哲学家及其思想。书中设有“对与世不合的慰藉”、“对缺少钱财的慰藉”、“对挫折的慰藉”、“对缺陷的慰藉”等六个专题内容。哲学的...
刘大钧(1943-),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
大藏经-全二册-彩绘图文版 本书特色 《书香经典·大藏经(彩绘图文版)(套装共2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再耽于物质享受,用沁...
秦汉道家与道教 内容简介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天地之襲精为阴阳。秦汉时期的道家和道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它既包含着整个秦汉时期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饮食...
道德与虚无:真与美的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道德与虚无(真与美的形而上学)》的作者魏久尧采用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相融合的双重视角,重点描述了文明世界存在发...
解厄学 本书特色 《解厄学》是一本古书,由北宋宰相晏殊所著,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解厄学》由藏锋、隐智、戒欲、省沈、求...
香港新儒家 本书特色 “华洋杂处”的香港,看上去与儒家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与现代新儒家大有渊源。1958年元旦发表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
念佛三昧(迅速汇集诸佛功德的法门) 本书特色 念三昧是指忆念佛陀的相好与智慧、慈悲,不可思议地汇集诸佛广大功德的三昧法门。通过念佛三昧的修学,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加...
论万物-阿奎纳著作集 本书特色 作者是中世纪西方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
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全面的文献梳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哲学研究的成就,并结合学科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未来需求,阐释了中国教育哲学未...
蒋伯潜:四书读本(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蒋伯潜注释的四书通俗读本,被学界公认为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后的四书注释本,为众多学者一致推荐,适合初学者,也...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本书特色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他与自然之经典...
华夏出版社经典与解释赫西俄德的世界 本书特色 本期为赫西俄德专题,选译了英语学界研究赫西俄德的四篇代表性文章,分别涉及赫西俄德诗歌与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
会通中印西 本书特色 《会通中印西》编著者汤一介、赵建永。本书附录从历年来对用彤先生研究的文献中,筛选出精品文章11篇。作者多是其同辈学者、门生,编排以年齿为序...
中国金石学概论 中国绘画史-老北大讲义 目录 中国金石学概论 卷一 中国金石学概要上 绪论 **章 金石学之定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金石学与史学之关系(缺) 分论...
心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近来对“意识”的批评、本能与习惯、欲望与感受、生命有机体过去的历史对其当前事件的影响、心理的及物理的因果律、知觉的定义等内容。...
沉思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作为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其著作《沉思录》曾经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为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