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周易》原文的注析, 侧重于观象会意的角度, 深入阐发经典所蕴含的义理, 并以其观照现实社会。会通老庄之意, 兼用儒道两家学说, 无门户之见, 其意在集思广益以明经, 可视为治易之一途。
★ 16开平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 观象多用汉学《焦氏易林》,宋朱震《汉上易传》,明来氏错综之法,及近代《周易尚氏学》
★ 解义理则宗孔子《系辞传》《周易程氏传》及朱熹《周易本义》,亦会通老庄之意,兼用儒道两家学说
本书包括:《周易象意(上册)》、《周易象意(下册)》共2册。
本书所据版本,以中华书局近期新版朱熹著的《周易本义》为主,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黄寿祺、张善文撰的《周易译注》及中华书局出版的郭彧译注的《周易》等书。著述内容《易经》部分有题解、译文、释辞、观象会意、易学通感五个栏目的解读。其中题解是让读者对该卦卦象、卦序、卦义有简明扼要的了解;译文以意译为主,侧重对卦象本意解读;释辞即对卦、爻辞个别难懂辞语注释音义;观象会意一栏通过卦象来理会卦意;易学通感一栏有感于夫子的赞易极深而研几,感而能通天下之志。
孙玉祥:《广艺舟双楫解析》《太平广记校注》《古今谭概校注》《周易选读》等。
杨雄与《太玄》研究 内容简介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
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佛教造像 内容简介 金铜佛教造像(由于道教金铜造像极少,本书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寺观雕塑全集的第五卷,本卷彙集了中国金铜...
儒道两家关系论 本书特色 郑培凯主编的《近代海外汉学经典丛刊》所选100册书目在1949年后均未出版,该套丛书力求对晚清民国散佚的学术著作进行梳理、钩沉、辑佚,...
通俗读物:思考致富 本书特色 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1883~1969年),现代成功学大师,*早的励志书籍作家,曾任美国罗斯福总统...
宋代佛教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闫孟祥是我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尤以佛学、佛教史、儒释道等会通为重...
中华圣贤讲什么 本书特色 《中华圣贤讲什么》为概述古代圣贤思想或学说的普及读物,采取总-分-总的叙述方式,由“儒道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赵...
在社会学与政治哲学之间-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路径 本书特色 《在社会学与政治哲学之间: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路径》由欧阳英所著,是由“结构篇”、“文化篇”、“正义...
骈拇.外物-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骈拇:斩断精神上的第六指外物:道家修行的大圆满程序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它率先提出了“道”...
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 内容简介 本书的书名——《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似乎已经为我们提示了本书的论题位置:沃格林与施特...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史国,中国的哲学史在这里奠基。国学大师胡适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开一代学术研究的风气之先。影响学人的研究与思想,启迪大众的...
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本书特色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编。本书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柏拉图的《会饮》很著名,苏格拉底的另一著名学生色诺芬也写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首席专家袁贵仁策划,已经纳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简论上帝.人及心灵健康知性改进论-斯宾诺莎文集-第1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录了其两部著作,分别为《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和《知性改进论》。《简论上帝、人及其心...
凡事超然-星云日记-4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宋明理学:南宋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以派系为主题,阐述了南宋湖湘之学、胡子“知言”大义、朱子学、象山心学的思想主张,并比较了象山心学与朱陆的异同。宋明理学...
空的哲理-中国佛学经典宝藏-般若类-14 本书特色 空理不但是将近八百卷般若经的精华,而且是大小显密佛学的核心和特质,同时也是人类智慧文化中至高的结晶品。佛教哲...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修炼篇 内容简介 南怀瑾大师精通三教经典,讲佛经巧合儒经、道经,讲儒经妙用道经、佛经,讲道经揉合儒经、佛经,三教精神存乎一心,运用自如,真可谓...
关于主体死亡的言说,如果将之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而不是一路时髦的话,那就会引起不安。毕尔格认为,应对这种不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