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作者:刘友伟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69202526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目录

上篇 研究史的回顾与批评
**章 国内学者的“六经皆史”研究
**节 “六经皆史”说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六经皆史”说所反映的经史地位关系
第三节 “六经皆史”说之“史”字含义
第四节 “六经皆史”说与宋学、汉学关系
第二章 对国内研究史的批评
**节 近代学者探讨“六经皆史”源流的启示
第二节 对“六经皆史”之“史”字解读路径的批评
第三节 史学转型与“六经皆史”的近代命运
第四节 回到“六经皆史”的理学语境
第三章 域外学者的章学诚研究
**节 山口久和的章学诚研究
第二节 余英时的章学诚研究
第三节 倪德卫的章学诚研究
第四节 对研究史的总体评估
下篇 “六经皆史”的理论内容
**章 理学谱系中的经、史关系——“六经皆史”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语境
**节 理学与“经本史末”论的形成
第二节 宋明史学家对理学“经本史末”论的抗衡
第三节 “道不离器”与“六经皆史”的形成
第二章 “易教”与章学诚的“即器明道
**节 玄学、理学与《周易》义理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章学诚对义理易学“离器言道”的批判
第三节 证《易》为史与“即器明道
第三章 “书教”与章学诚的“以史明道
**节 记注与撰述
第二节 从“史无定体”到“史有成例
第三节 “以史明道”:后世史学的出路
第四章 “诗教”与章学诚的“文以明道
**节 作为《诗》之余绪的“战国之文
第二节 回归《诗》的“政典”本旨
第三节 “文以明道”与文学的致用旨趣
第五章 “原道”“原学”与章学诚的“道器合一”论
**节 “道”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从“离器言道”到“即器明道
第三节 古今文派的先圣之争——从“即器明道”看
第四节 “下学而上达”——“原学”的形上维度
第六章 “史德”与传统史学的形上追求
**节 以往学界关于的“史德”的理解
第二节 理学语境中的“史德
第三节 “史德”与传统史学的形上维度
第七章 章学诚“史释”的理学底蕴
**节 玄学、理学与“经以载道”观念的固化
第二节 从“经以载道”到“以史明道
第三节 章学诚“以史明道”观念的近代反响
第八章 “六经皆史”的现实指向
**节 现实指向:章学诚“证经为史”的旨趣
第二节 以“六经”论学术的现实关怀
第三节 以“史”论学术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研究史的回顾与批评 ; “六经皆史”的理论内容两篇, 其主要内容包括: 国内学者的“六经皆史”研究 ; 对国内研究史的批评 ; 域外学者的章学诚研究 ; 章学诚“史释”的理学底蕴等。

章学诚“六经皆史”研究 节选

第三节 “六经皆史”说之“史”字含义对“六经皆史”说之“史”字含义的研究,也是学界长期热衷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代表性的观点有:“史料”说,即“六经皆史料”;“史意”说,即认为“史”主要指具有史意、能够经世的“史”。此外,还有学者把“史”字理解为“历史编纂学”“撰述”“史官”等等。本节将对各家的观点进行述评。1.“史料”说此说认为“六经皆史”的“史”字之意为“史料”。因此,“六经皆史”即是说六经全为史料。胡适先生是此说的代表者,他在《章实斋年谱》一著中指出:“先生作《文史通义》之**篇——《易教》——之**句即云:‘六经皆史也。’此语百余年来,虽偶有人崇奉,而实无人深懂其所涵之意义。我们必须先懂得‘盈天地间,一切著作,皆史也’这一句总纲,然后可以懂得‘六经皆史也’这一条子目。‘六经皆史也’一句孤立的话,很不容易懂得;而《周易》一书更不容易看作‘史’,故先生的《易教》篇很露出勉强拉拢的痕迹。其实先生的本意只是说‘一切著作,都是史料’。如此说法,便不难懂得了。先生的主张以为六经皆先王的政典;因为是政典,故皆有史料的价值。”1既然“盈天地间,一切著作,皆史也”这一句为总纲,而“六经皆史也”仅是总纲之下的一条子目,那么“六经皆史”说就可以顺利地理解为“六经皆史料”。应该说,胡适的“史料”说在学界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后来出现过一些批评的声音(见“史意”说)。比如,傅振伦在谈到章学诚、刘知几对古代经典的看法时也指出:“古人一向所推尊为经典的《尚书》《春秋》《左传》,刘知几看作为记言、记事、编年的三种历史学派,加上《国语》《史记》《汉书》,统称为‘六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上》和《方志立三书议》又进一步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指明六经记述古代的典章制度,是先王的政典,也是人们生活的记录。这种史料并没有什么神秘……”2不难看出,傅振伦也是认为“六经皆史”说之“史”应当作“史料”解。他还进一步指出了“史料”说的意义,即打破了传统的尊经抑史观。面对后来“史意”说的批评,仓修良对“史料”说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从而使得“史料”说更加充实和丰富。他认为,章学诚“六经皆史”之“史”,既有“历史资料”的“史”的含义,又有“经世”的“史”的内容。因此,周予同、汤志钧把“史”字理解为有别于“史料”的“史”,即具有史意、能够经世的史的观点值得商榷。1但仓修良同时也强调,史料本身就包含有史义,“绝没有脱离史料的抽象史义。”2仓修良还把对“六经皆史”之“史”字的理解,放在学术史的背景下进行了考察。他说:“章氏‘六经皆史’论是针对着空谈性命的宋学和专务考索的汉学两种不良的学风而提出的。因此,‘六经皆史’的‘史’,既具有‘历史资料’的‘史’的含义,用以矫正宋学空谈义理的弊病,又具有‘经世致用’的‘史’的内容,以此反对乾嘉考据学派闭口不谈义理的不正之风,这就是他举一事而收左右开弓之效的巧妙手法。”3可见,仓修良从章学诚学术史批判的角度对其“六经皆史”说进行了解读。为了矫正宋学空谈义理的弊端,“史”具有“历史资料”之意;为了反对考据学不谈义理的弊病,“史”具有经世致用之内容。此说也一直在学界有较大影响。杨祖逵甚至以“史料”说为前提,来强调“六经皆史”说的文献学价值。但是,如上所述,“史料”说也遭到另一些学者的强烈反对,*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予同的“史意”说。2.“史意”说此说认为,章学诚“六经皆史”说之“史”主要指具有“史意”、能够“经世”的“史”。周予同先生是此说的代表者。他是在质疑“史料”说的基础上提出此说的。他说:“六经既是‘有德有位’的周公汇集其大成的,所以‘六经皆史’的‘史’,是指夏、商、周三代以上的‘史’,同我们理解为‘史料’的‘史’,自有区别。……有人认为章学诚曾经说过‘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从而认为章学诚所谓‘六经皆史’的史,就是历史资料,这是不够恰当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