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谈戏说艺:百位老艺术家口述百年京剧史》的续编,汇集了四十位当代京剧艺术家的口述实录,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编。从书中不仅能够看到经典剧目的传承,流派传人的体会及表演方法,京剧界尊师学艺的道德品行,戏班及后台管理的规律,方方面面,开卷受益。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从中感悟到:京剧,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京剧,要继续发展下去,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
《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续编)》汇集了四十位当代京剧艺术家的口述实录,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编。从书中不仅能够看到经典剧目的传承,流派传人的体会及表演方法,京剧界尊师学艺的道德品行,戏班及后台管理的规律,方方面面,开卷受益。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从中感悟到:京剧,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京剧,要继续发展下去,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
《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续编)》:在亲朋好友的策划和帮助下,我父亲之后又到北京去闯荡,首演《四郎探母》,一炮而红。从那以后我父亲经常来往于京津两地,他为了进一步提高,拜了鲍吉祥先生,鲍先生教了我父亲很多戏,要求精益求精。上世纪30年代初,我父亲认识了高庆奎先生,高先生希望我父亲跟他学戏,我父亲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鲍先生,鲍先生说要是拜了高先生,咱爷俩这辈分怎么论?我父亲*终就没拜高庆奎先生。但高先生由于对我父亲十分偏爱,还是亲授了他不少高派剧目。由于我父亲在京津两地已经很有声望了,逐渐地南方也开始约我父亲,40年代,我父亲差不多每年都到上海演出,他演的《四郎探母》《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观众特别欢迎。有时候一天唱五六出戏,演六七个角色,媒体给我父亲送个绰号叫“铁嗓钢喉”。1944年7月,上海有一个纪念活动,演义务戏《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周信芳的鲁肃,我父亲的孔明,姜妙香的周瑜,裘盛戎的黄盖,林树森的关羽,真是群英荟萃,可见我父亲当时是有一定艺术地位的。我父亲为人做事也非常厚道,爱帮衬人。裘盛戎先生孩子特别多,早年全仗着演出养家糊口,我父亲当时就尽量给裘先生提供演出机会,一到上海去,就请裘先生一起合作。再有像高盛麟高先生,他是非常优秀的武生演员,但是40年代的时候非常潦倒,连彩裤厚底都没有,我父亲也请他合作,帮他置办演出服装。在上海演出的时候,他还提携过不少年轻人,像后来在台湾很有名的旦角顾正秋,那时候我父亲就提携她,一起演《打渔杀家》《大探二》《四郎探母》。我父亲艺术上不保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也有革新意识。1948年排演《琵琶行》,这是田汉写的剧本,导演是李紫贵,演完了以后非常轰动,连着在北京演了七八场。后来刘秀荣、张春孝、朱秉谦这些四维戏校的,还跟着我父亲一块儿演了这个戏。后来成立戏曲改进局,也就是中国京剧院的前身,我父亲就参加了京剧院,从此结束了个人挑班的生涯。参加京剧院以后,他排了很多戏,比如《江汉渔歌》《五侯宴》等。1952年,我父亲随代表团赴朝慰问,去了有四个多月。1955年,又随着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一些艺术家去欧洲和南美访问演出。由于我父亲在旧时代艺术上已经有了一定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经常到中南海演出,为领袖们表演《辕门斩子》和《盗魂铃》。《盗魂铃》里他扮演的猪八戒,又唱老生,又唱老旦,又唱花脸。当时毛主席看我父亲演这个戏,乐得前仰后合。到了“文革”时期,很多老艺术家都受到了冲击,我父亲仍然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认为京剧不会灭亡,积极参加“戏改”,参演现代戏。“四人帮”倒台前夕,我父亲接到上级领导通知,说毛主席要求把有些好的传统剧目留下来,要在十天之内,让他把《空城计》《盗魂铃》《大探二》《斩黄袍》这几个戏排出来拍成电影,结果我父亲很快就圆满完成了任务,他的基础深厚可见一斑。1984年,我父亲带着我们弟兄到天津。那时候他已经是七十一二岁了,身体特别不好,在天津广播电台盛情的邀请之下,我父亲积极参加演出活动。连演五天,《龙凤呈祥》前乔玄后鲁肃,之后几天是《击鼓骂曹》《逍遥津》《辕门斩子》。我父亲这五天戏演下来,每场演完就是不停地谢幕,观众都“炸窝”了。他的身体那么不好,但是上台以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1988年在北京,举办军民共建文化站活动,演两场义务戏,一天是《大探二》,一天是《四郎探母》,我父亲调门就没下过F调,两天戏演完了特别轰动。我感觉首先从态度上,父亲一直是非常非常认真的,绝对不是一知半解,不会就是不会,但足不会我得把它学会,不懂一定要把它弄懂。谈到我父亲的艺术特色,一般评论说我父亲是高派继承人,其实他对别的派别,比方谭派、余派、马派,都有研究。除了继承高派的艺术特色外,他还对唱段细小的处理上进行润色,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比如《逍遥津》,要求调门高、难度大,讲究一腔一拉,得会气息运用。高先生唱“父子们”是一气呵成的,我父亲就继承了这个,唱出来的效果真是催人泪下,把汉献帝对曹操的愤恨都表现出来了。导板后面的回龙,高先生处理得比较简单,我父亲唱得更细腻。再比如《辕门斩子》,导板“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我父亲和高先生唱得也不完全一样,他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更突出重点,处理上非常巧妙。接下来唱“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一句,有软有硬有长有短,显得特别感人,把当时杨延昭特殊的心理都体现出来了。我父亲认为演员的责任就是要把戏演好,一定要让观众过瘾。他既有人缘,又有台缘,他对艺术的态度,他的学识和经验,作为我们年轻人来讲,可以说是取之不尽。“文革”后父亲帮我重新下挂,比如《空城计》《失空斩》《大探二》《打渔杀家》《逍遥津》《斩黄袍》,这都是父亲重新手把手教的,我事业上后来能取得一点成绩,受到观众肯定,都是托他老人家的福,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现在通过回忆他的艺术生涯,希望能够启迪后人,了解艺术前辈的艰辛与贡献,不断继承发展,共同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教程-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实际运用,《颜真卿楷书教程(勤礼碑*新修订版)》由武道湘编著,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
装饰设计艺术系列·檐饰艺术 内容简介 我国檐饰艺术的*大特色,其造型理念与历史内涵和整体建筑融合一体。如在建筑中的柱与额枋相交处的雀替的六种形式:大雀替、龙门雀...
再次体验阅读的魅力,成为一名理想的读者◎ 编辑推荐☆ 作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阿兰·德波顿”,此书为他的文学阅读随笔,探讨了阅读的本质与价值,既是为了礼赞阅读和读...
“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 本书特色 《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是作者方李莉从2001年至今所写的一些有关文化自觉、人文资源及非遗保护方面的文章。一共分...
书法问答 内容简介 怎样临帖才能放得开?如何促进对范字写法的记忆?临古代碑帖不得要领,怎么办?怎样才能写出笔锋?怎样理解力透纸背?手否可以同时临习多种不同风格的...
中学生字帖:颜体 修订本 本书特色 我社编辑的这套《中学生字帖》共四种。**种是柳体(选自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第二种为颜体(选自颜真卿《勤礼碑》...
中国传统色 : 色彩通识100讲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
本书作者对“唐代建筑”(营造于隋朝和唐代——581~907年)和“唐时代建筑”(汉朝以后,南北朝转型期开始到元代末年——420~1368
《国学溯源》内容简介:这本书意在探寻和挖掘先秦思想文化资源。全书十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概述先秦诸子百家,认
欧阳询《九成宫碑》书法艺术.碑帖欣赏 本书特色 本书以欧阳询《九成宫碑》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重视书法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系统介绍欧阳询的生平和《九成宫...
北京的古典戏曲与戏楼 本书特色 戏楼与古典戏曲,是北京无数历史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说起北京的古典戏剧,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京剧。*...
论书绝句(外一种)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竖排,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专色套印,天地开阔,批阅方便★ 收录张宗祥手稿墨迹两种《论书绝句》《铁如意馆题...
《对话比利·怀尔德》是一本问答录——与特吕弗令人难忘的《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相呼应——卡梅伦·克罗采访好莱坞传奇导演
《梦后》内容简介:书是冯宪章的作品集,收录了诗歌《梦后》二十九首以及部分刊登于当时报刊的诗歌,小说《游移》《一月十三》,杂
作品目录Part1 14OO一15OO列奥纳多·达·芬奇阿尔布雷特·丢勒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拉斐尔·桑西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汉斯·荷
风暴 本书特色 刘凤禄主编的《风暴》是“中国红色教育电影连环画丛书”系列丛书其中一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22年夏天,中共党员工人林祥谦和律师施洋发动工人群...
朝鲜电影研究:以引入中国的译制片为例 本书特色 本书以20世纪下半页在中国上映的朝鲜译制片为考察对象,运用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叙事学等现代文艺理论,深入分析朝鲜...
《演员自我修养》内容简介:中央戏剧学院唯一认证推荐版,俄语直译完整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姜若瑜审校,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
大卫•G.威尔金斯(David G. Wilkins)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主任和荣誉教授。著有《多纳泰罗》(与邦尼•本内特合著)、《玛索•迪•巴柯:14...
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 内容简介 《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是王元化先生生前手定的*后一部书稿,由翁思再先生担任主编。收录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有关京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