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对倒》: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版2印
★其中一册扉页钤有刘以鬯先生印章一枚,更具收藏价值
★《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对倒》: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小说书写两人在同一时空中的不同心理片断,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我无意写历史小说,却有意给香港历史加一个注释。——刘以鬯 如果这样谈论刘以鬯,说他承受着香港商品经济浪潮铺天盖地的冲击,以始终不懈的艺术真诚,在南天一隅出奇制胜,率先使华文小说与世界新锐的现代主义文学接轨。那么他在香港甚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凸现出来了。——杨义 香港文坛应该为出了刘以鬯而骄傲,他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东方诗化意识流艺术,属于东方,又属于现代,代表着香港探索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杨义 我对刘以鬯先生的认识,是从《对倒》这本小说开始的。 ——王家卫 二十多年前,因文学之缘而认识了刘以鬯先生,总觉得他永远都保持着上海文化人的习惯,西装革履,梳着整齐的发型,钟意饮咖啡、吃西点、品尝美食,谈吐文雅,对西方文学流派及其手法十分熟悉,对内地、香港的文坛更是如数家珍。读他的小说,似乎可以看出他浓浓的上海情意结。——孙立川《酒徒》写于1962年,里面提到中国新文学的小说或外国小说,都强调它们的创新和艺术性。这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或作为商业化社会的香港,都是不被采纳的标准,所以作者只能假酒徒醉语,说出心中真话,我觉得《酒徒》是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梁秉均 刘以鬯的作品《酒徒》虽然成书于六十年代,但其糅杂的语文、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后现代主义的,十分迫近“杂烩”(Pastiche)式的前卫作品。而且,他一面写小说,一面在小说内论述小说的理论,已有强烈的后设小说(meta-novel)倾向。因此,我认为《酒徒》这部小说有足够理由获得批评家的重视。——陈云根 刘以鬯之所以被视为香港文学的代表,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学展开于香港,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记述了另类的香港历史。——林少阳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一九四一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一九四一年至二〇〇〇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其中,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二年,任《香港时报》副刊(《浅水湾》《快活谷》)编辑;一九六三年至八十年代,任《快报》副刊(《快活林》《快趣》)主编;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至一九九一年四月四日,任《星岛晚报·大会堂》主编。一九八五年一月综合性文学月刊《香港文学》创刊,他即出掌主编一职,直至二〇〇〇年七月一日退休,在任共出刊一百八十八期。在超过半世纪的编辑生涯里,他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栽培了许许多多文学新人,为发展香港文学贡献至钜。
他一九三六年开始进入文坛。一九四八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还有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在各地均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五年与其他三十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先后当选副会长、会长。一九九四年受聘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D一任作家,主编完成香港文学界Q所未有的大型《香港文学作家传略》。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五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荣誉与奖项。
王景山文集{1-3}心读鲁迅景山随笔粉笔生涯 本书特色 回顾自己的一生,称得上丰富多彩,也颇有些错综复杂。我生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长于国民党政府治下,安身立命于...
作品目录目 次颂怠惰颂赛吉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十四行诗咏和平致查特顿致拜伦写于李・亨特先生出狱之日“女人!当我见
周作人散文-名家精品阅读 内容简介 《名家精品阅读:周作人散文》是其常年生活在日本怀念自己家乡时的创作,黄花麦果糕也还是家乡的美味,浓浓的思乡之情陈然纸上。周作...
待起楼诗稿 本书特色 刘云若生前未出版过诗集,此次整理主要从《北洋画报》《新天津画报》《大报》等旧报刊中辑录;个别诗词联语辑自其长篇连载小说。 张元卿辑注的《待...
许地山经典全集 本书特色 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许地山经典全集》是《文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文学类图书。读者通过阅读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华杰出文化人物独家访谈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华杰出文化人物独家访谈纪实,从他们那儿感受到了很多人生的智慧。这些智慧让你心灵自由,让你与任何...
少年维特之烦恼-全译本 本书特色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所描绘的炽热而不幸的爱情故事,通过将个人爱情的不幸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表现了整个...
1908年,在周瘦鹃的力荐下,他曾经来到中国。侠盗亚森·罗平,他是一个劫富济贫、仗义行侠的大盗;他与福尔摩斯齐名,一起风靡全球;他既是正义的化身,又可亲可敬可畏...
续耳谭 本书特色 这本《续耳谭/稀见笔记丛刊》由明刘忭、沈遴奇、沈儆垣等撰,本书以王同轨《耳谈》为模拟对象,其取材、描写、体式、主旨等,均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但从...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万物如此平静 本书特色 莫里斯·梅特林克诞生于1862年,他不仅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还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写过20多个剧本...
丽尼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一、本套书《现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二、入选的作者均...
唐人街 内容简介 在纽约唐人街,来自中国的移民忍受着每周工作近百...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摘自林语堂《唐人街》,同其他的文化...
《泪与笑》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
诗经(国学基本丛书) 内容简介 《诗经》作为著名的《十三经》之一,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
我的人间喜剧 写画六十年 内容简介 作者的画充盈灵动,动人心弦,虽不无讽喻,读之却常怀欢喜——趣味后面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天籁。读其文而思其...
京华忆往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游艺讲的是玩鸽子、玩鹰、玩蝈蝈、蟋蟀、玩獾狗的故事,并细致入微地记叙了这些有趣的动物的生活习...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内容简介: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
汉魏六朝诗选:汉译英 内容简介 许渊冲先生是当代翻译大家,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一百二十余部,并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
私藏唐诗 本书特色 以诗证史,轻松有趣,讲唐诗说故事……追寻千年脉搏中的情愫,吟咏缠绵在唐诗中的爱情……私藏唐诗 内容简介 作者以唐代诗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诗作为...
三松堂全集 第二版 附录: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共十五册 )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1印★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