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男性的生存现状、生命境遇、思维方式及感情与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野来考察男性文化状态。
没有批判便没有真正的思想。本书致力于对已男性有知识的梳理与审视,以男性的生存现状、生命境遇、思维方式及感情与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野考察男性文化状态,考察男性生存的历史真相与现实生态,在对男性的探讨和知识探源中,本书以温暖优雅的文字带领读者走出性别对抗的误区,以优美有力的姿态体现两性共建个人主义性别文化的努力,所有的言说都成为一种重构的努力,思想因此而充满魅力。
前言荒林《男性批判》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进行的“两性对话”工作的新实践。我希望寻找一种新的学术方式,它的语言生动可读而知识方便共享,它拥有多元对话空间、容纳各种声音而便于从中感受不同思想角度。当然它的读者对象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那些永远不想成为学者的人——如果学术也能为并不做学问的人们所享受,那会是多么诗意的一件事情!而我认为女性主义的学术知识就可以和能够做这样的尝试。因为女性主义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知识生产源,从每个人的生命经验提取独特生命感悟和理念并不是一件深不可测的事情。没有谁可以垄断一个人对于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哪一种知识系统可以垄断其他知识生产的出现。虽然有一种论调认为女人是不擅长或干脆就不能进行理性思考的人类,然而果然是这样吗?认为男人才是理性的高贵的人类,这样的男性中心的思维方式果真是有道理的吗?即使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千百年来统治着人类的知识传播,拥有绝对话语权,难道就因此而果然有道理了吗?谁是话语权的拥有者?又是谁赋予谁这份权力?这份权力是真实还是虚妄?这一本也许可以命名为“男学”的书,以男性的生存现状、生命境遇、思维方式及感情与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野考察男性文化状态,考察拥有话语权的人类的另一半——男性生存的历史真相与现实生态,他的与过去与现在息息相关的未来——从他与女性生存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场中,测看男性主体的真实脉动。对于男性主体处境及成长的关心则是全部工作的重心所在。因此这本名为《男性批判》的书,换一种说法,应该就是“男性关怀”。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这里的男性关怀主要的是对于本土情境中男性的关怀研究。这本书不是我个人的学术专著,而是众多男女学者朋友们共同的思想探索和尝试。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有众多男女学者朋友们在真诚关怀和研究男性,我一直想实践的“两性对话”空间才得以呈现。读者在此看到的各种文体实验和研究方法实验,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关怀和研究男性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男性研究的难度——在没有更多研究资料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探索性的工作无疑是比较生动而较少规矩约束的。有些研究论文原来刊载在我主持的“两性视野”网上,后来许多网友参加讨论,论文本身变成了“知识生产场”,成为了“探讨问题的场所”,由此而体现了我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理想,在此就按讨论的样式收录,并期待更多讨论式文体能在我们当下的学术空间获得“合法性”。深深感谢书中所有的学者朋友们和网友们!我从各种样式的研究和关怀文本之中,体会到一种集体性的反思力量的存在,看到在对于男性历史与现状的考量之中,充满了人的自我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由此感觉到知识的再生功能和人性的自我更新能力。诚如一位女性主义学者所言,在中国,如果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就同时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是男性主义者: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男性主体和女性主体作为个体人的主体性之获得,首先必须共同面对父权文化的压抑。尽管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移植和传播过程,似乎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避免一个话题,一些女性主义者不愿意或策略性地不同意女性主义这个名称,但作为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转型的产物,中国女性主义与其说是性别路线的,不如说它更是个人主义的。在重建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国女性主义和中国男性主义如同一对异体孪生兄弟,一直在相辅相成中成长——这也是女性主义的中国本土化根系。如果说近现代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由先进的男性知识分子充当向导,实则也是现代个人主义文化所必须的,那么,当代意义的中国女性自我解放运动,则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发展的必然,也因此,中国女性主义和中国男性主义必经历由联体到彼此独立发展的过程。相信读者会记得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代表了个体人性的渴求与愿望,虽然这个个体的人是男性主体的,但他的身体渴望和心灵超越愿望,也同时代表和象征了一个个人主义时代的诉求;与此同时期的张洁的小说《方舟》和张辛欣的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也同样首先是个人主义的诉求,是个体女性对于自我实现愿望的反复表达,其中所包含的性别之声,竟体现于对于男子汉形象的渴望与期待!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作为文化代言的中国女性写作和中国男性写作,都曾分别在文化想像中设计新的异性形象。这样的努力充满在近二十年的当代文学写作中,并延伸到电影电视及美术等其他文化创造空间。应该说,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带来了更多反思和批判的新资源。男性写作中体现的对于绝对个人主义即男权主义的崇拜引起了女性主义的警惕和批判。女性写作中呈现出的与男性的激烈对抗和撕裂感,也引起了女性主义的反思和批评。或许可以说,正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成长与成熟,多元化思想才得以成为今日中国文化现实,在这样的良性文化土壤之中,女性主义的男性关怀也才有实践的可能。如何重新评估传统的男性形象?如何创造新的男性形象?这样的问题正如同如何重新评估传统的女性形象、如何创造新的女性形象一样重要。我们*终要探讨的是如何在性别文化转型之际,获得两性之间的良性互动。……
刘和平,祖籍湖南邵东,生于1950年代,长于湖南衡阳,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幼辍学,从父读书。好从宇里行间读史。编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剧作,...
智慧和信仰 内容简介 我喜欢想人生的问题。所谓喜欢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来,躲也躲不掉。我对人生有太多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 内容简介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分六部分进行讲述,主要内容有探究存大之谜、平淡的境界、探究存在之谜、小说的智慧、简洁的力...
秦牧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
《节日里的中国》内容简介: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凝聚着中国人的丰富智慧,维系着中国人的深厚情感,是中
弥尔顿十四行诗集 内容简介 弥尔顿十四诗一扫伊丽莎白时代十四行诗的矫揉造作和雕虫小技,代之以直率痛快。二十五首诗歌内容涉及爱情、革命、政治、宗教事务、论人生、叙...
《呼兰河传》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全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
作为巴勒斯坦阿拉伯裔美国知识分子、文学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爱德华·萨义德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具突破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名著《东方学》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每个学术领域...
纪实文学:缉毒狂飙 本书特色 麦德林贩毒集团拥有令人闻之色变的贩毒基地,为其祖国赢得了“毒品王国”的“美称”,五大毒枭黑道称雄; 他们将毒祸殃及邻国,古巴的陆军...
温文尔雅 本书特色 《温文尔雅》一书从《尔雅》浩翰的释名中择取与当代读者文化记忆关联密切的一些条目,分别单独成文,进行饶有趣味的天马行空式的重新解读与阐释,力图...
普希金诗选-(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 目录 在皇村中学1814-1817致诗友致姐姐哥萨克致同学们致巴丘什科夫皇村回忆(以上王士燮译)小城给巴丘什科夫玫瑰我的...
摊开画布的人 内容简介 收录了胭脂茉莉近年来的一部分短诗,以及部分诗学笔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和意象美,温润中也不乏高音。诗人李拜天曾评价:胭脂茉莉的诗并没...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古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化大革命中,家庭遭受毁灭性摧残,沦为“可教子女”。一九七二年以偶然...
龙榆生(一九O二一一九六六),宇沐勋,号忍寒居士,书斋名风雨龙吟室、江西万载人。自一九二一年起,先後从黄侃李刚学声韵.文字、辨章之学,从陈衍石遗学诗,从疆邨老人...
爱尔兰人之歌(TheIrishman`sSong,1809)战争(War,1810)魔鬼出行(TheDevil`sWalk,1812)麦布女王(QueenMab...
精读许地山 本书特色 用中国的乐器奏出了异国的调子,就是那调子,那声音,那永远是东方的静的,微带厌世倾向的柔软忧郁的调子,使人读之不知不觉发生悲哀。精读许地山 ...
平松洋子,日本饮食生活作家。奔走于世界各地,以饮食文化与生活为写作主题,活跃于《每日新闻》《ALL读物》《周刊文春》等日本各大报纸杂志,文风轻妙又感性,背后富含...
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独特的藏地书,作者用前后八年的时间来藏地,拍摄经幡,寻找经幡的灵魂。作者经历过生死,手术后,带着人生的思考,...
问世间情为何物-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的民国作家文章,内容以爱情为主,描述当时男女的种种情感经历,表达了他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向往。问世...
原来.你在这里-泰戈尔经典诗选《新月集》+《飞鸟集》-图文美绘.双语典藏 本书特色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师作品读本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