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参与写作的三十位学者,如侯惠勤、田心铭、王炳林、沈壮海等,多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名专家,具有多年从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每位学者一篇文章,从“读好经典是基本功”、“写好论文是硬道理”、“用好经验是妙选择”、“选好专题是新起点”、“守好规范是大前提”、“编好文章是总要求”六个侧面,谈自己新鲜、*深刻的见解,基本上勾勒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全景,集中展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科学方法,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不无重大意义。三十位博士生导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也是他们自己学术成长的总结或对自己多年理论研究的梳理。所以说,《大家谈》不仅对于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有指导意义,对于本学科硕士生的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有指导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但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有指导意义,对刚刚毕业步入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成长也有指导意义。因此说,《大家谈》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指导和启迪意义的好书,尤其对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拓展理论视野,增强研究兴趣,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术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难的一步可能是如何凝炼形成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了。在与学生聊天时,他们也常有感慨,说在阅读时,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看到张先生的著作,觉得他讲得非常有道理,然后看李先生的著作时,又觉得很有启发,看到王先生的书,感到又是一番滋味。就这样左右摇摆,不知所往。有的学生说,自己平时也很用功,看了不少书,但就是没能形成一个总体思路,感到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的困惑,有时会陪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如何凝炼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是博士生学术成长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一、研究思路的发生理路按照我的看法,遇到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喜欢拍照但不会对焦的人,尽管满眼看到的都是风景,但却无法将美景放进框架内,拍出真正引人人胜的风景。镜头里的框架就像我们的研究思路,当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时,所有看到的东西无论多好,都是外在的、碎片化的。只有当所看到的东西能够被思路所统摄时,才能真正地将外面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碎片化的东西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不同的东西才能给它恰当的定位。当然,这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因为镜头的框架是自带的,我们只需要学会使用就可以了,但研究思路却不是自带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去建构,这正是学习中的难点。记得20世纪90年代读研究生时,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那时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也读了不少哲学史上大家的书籍,同时为了了解学界的研究情况,还曾花了半年时间阅读国内重要期刊,梳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线索以及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虽然付出了不少时间,但就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该继续读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当时积极参加一些研讨活动,希望通过聆听或参与讨论来激活自己的思考。非常幸运的是,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终于受到启发,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思想飞跃。为了能够进入到讨论会的语境,我事先对讨论主题及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充分准备,基本上理清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但如何从这些思路出发来超越当前的研究,却无法给出自己的思考。那次讨论会开了两天,前一天半我认真听取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将他们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考相对照。第二天的中午,我向一位知名专家谈了自己关于所论主题的看法,竟得到了这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在这次讨论中,我感到自己已读过的东西,一下子全部被“激活”了,过去搅在一起的内容,一下子被有逻辑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篇较为完整的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静下心来研读导师的研究成果,沉下心来感受导师的思考方式,了解导师的理论框架,并找到了这一框架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概念。有了这个框架,以前对国内外研究思路的梳理,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了,每个不同框架的特点、它们的着力点及其可能的逻辑结论,都变得清楚明白了。我试着用已经拥有的框架去面对每一个经典的文本,在这个框架中给每个文本定位,并对具体文本展开研究。这既是熟悉已有框架的过程,又是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扩展框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熟读了的经典文本,呈现出新的逻辑与意义,原来已经了解的观点,在新的框架中才能体会到其内在的新含义。也正是在这个重新做一遍的过程中,这个框架越来越成为自己的思想框架,并在展开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框架中可以改进的方面,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并从既定的框架中慢慢地化解出来,*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诠释学真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概念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在1981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通过的博士论文,是作者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用力颇深的一部著作,为读者展现了西方...
美.以及美的反思 本书特色 康德美学是西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一个顶峰,一个制高点,也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美学史和文艺学的人必经的一个炼狱。康德美学萌生、发展...
宗教的意义与终结 目录 序言**章 导论第二章 西方的“宗教”第三章 其他的文化,“诸宗教”第四章 伊斯兰的特殊个案第五章 这个概念充分吗?第六章 累积的传统第...
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汪志强编著的《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是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印度佛教净土思想,...
中国现代哲学史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哲学大师冯友兰鸿篇巨制,冯友兰之女冯钟璞授权★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所...
从感觉开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从感觉开始”、“信号、句子与词”、“关于语言的讨论”、“论名称”、“论大小”、“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从感觉开始 目录...
异乡客-基督徒的拓荒生活 本书特色 教会就是一个“拓荒地”,一个异质文化中的孤岛。在受浸(洗)时,人们改变国籍臣服在另一个权柄之下。人们发现,无论身在何种文化他...
乔布斯:苹果禅 本书特色 苹果何以成为苹果?乔布斯何以成为乔布斯?其背后有怎样的禅意与禅境?《史蒂夫·乔布斯传》522页里只有2页提到乔布斯与禅。本书以漫画的方...
与心交友-灵性卫士系列丛书 本书特色 我们常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觉得内心痛苦、纷乱、困惑,更常常焦虑,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在与自己为敌,站在自己真实心意的对立面...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 本书特色 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每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法上基本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表现...
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 内容简介 儒、佛、道三家之学,一般多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研究,或当作一种知识来讲解,而本书作者之所见则与此有所不同。 梁漱溟先生认为,这三家都...
我们的内心冲突:一种神经症的建设性新理论 本书特色 《霍妮文集:我们的内心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
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者说:“在...
佛眼观生死-大师谈世事 本书特色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
毛泽东品孟子-毛泽东品先秦诸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介绍毛泽东解读《孟子》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
基尔克果的苏格拉底 本书特色 克里马库斯(基尔克果的假名之一)与柏拉图都发现了观念的荒谬性,并且明白观念与政治之间的经验主义一存在主义的关系。克里马库斯以一种新...
道教生态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道教生态思想研究》是“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8个章节,主要对道教的生态思想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道教身体观的生...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内容简介 上卷绪论**编总论小引/2**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4第二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2第三...
东方美学 本书特色 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审美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
沈有鼎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