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索

克鲁索

作者:卢茨.赛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06-01

评分:4.7分

ISBN:9787208144132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克鲁索 内容简介

《克鲁索》以一段被人遗忘的东德历史为背景,诗意地书写了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自我觉醒的历程。同时亦实亦虚地展现了当时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希登塞岛及其精神领袖克鲁索,谱写出一首献给东德逃亡者的挽歌。

克鲁索 本书特色

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它属于那些得享极乐的人,白日做梦和梦中起舞的人,属于失败者和边缘人。艾德加入了岛上的克劳斯纳饭店,成为一名旺季洗碗短工。他结识了一群性格和背景各异的同事,其中有克鲁索——希登塞岛的精神领袖。他是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包含着几达禁欲的严格和克己,近乎狂热的果决,对奇幻和禁忌的偏好,还有他那种神圣的严肃,静静振动着的气场,或者说——克鲁索能量。岛上,围绕克鲁索形成了一张由各种关系和活动组成的网。在克鲁索身旁,艾德拷问着自己和他想放弃的心…然而,随着时局变化,柏林墙倒塌,岛上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何去何从而做出新的选择…

克鲁索 目录

小月亮特拉克尔马修沃尔夫街车站旅馆岛克劳斯纳房间洋葱日记克鲁索去海边早餐圣诞松为什么月亮和男人要结伴去海上两栖动物维奥拉在尾荆岩遭遇船难的人(一)朗诵特拉克尔圣杯敢死队一种小凉亭真理地图黑色营地休息日的行走路线三只熊嘴唇改变克鲁索能量音乐会小精灵玛伦遭遇船难的人(二)格里特陀思妥耶夫斯基耳朵根海岛日琥珀的传说**个房间冰凉的手柴可夫斯基行走在欲望地区罗姆施塔德过去的生活自己的声音血以后流潘神机器悲剧的*后一幕德国广播电台七武士秋天,秋天晚安不要使用武力黑带子*后一次分配生的童话*后一个短工爱情咱们留在这里的人东边的任务回家重生后记 致谢‍‍译后记‍‍

克鲁索 相关资料

赛勒的语言卓然成诗,感官炽盛,入世深切,在他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国图书奖评委会 授奖词 卢茨·赛勒的写作…在表面事实之上反映了德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克鲁索》中,卢茨·赛勒用一个地方——希登塞岛和一段短暂的时光——1989年6月到11月,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禁锢与希望。 卢茨·赛勒的写作…在表面事实之上反映了德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克鲁索》中,卢茨·赛勒用一个地方——希登塞岛和一段短暂的时光——1989年6月到11月,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禁锢与希望。——乌韦·约翰逊文学奖 授奖词 一部宏大而精巧的小说,在构思与气度上媲美托马斯·曼的《魔山》。——《明镜》周刊 这部小说语言出众,令人联想到诺瓦利斯和特拉克尔的诗歌——其思想的深邃,厄运的绝美,经过转变、同化、冶炼与改造之后统统成为了作者叙事艺术的一部分。在其中我们还能听到尼采和彼得·胡赫尔的声音。——《法兰克福汇报》 这部小说写1989年那个历史性的夏天,它不是象牙塔,而是一座灯塔。——《南德意志报》 赛勒的这部处女作小说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德国作家。——德国《时代》周刊 一部层次丰富的哲理小说,拷问着我们与当下:如何可得自由?——德国《时代》周刊 《克鲁索》让我们看到德语文学的一切可能。——德国《星期日世界报》 一部难得的作品,它将长青。——《法兰克福评论报》 一部崇高的作品,不止是年度zui佳小说而已。——德国广播电台文化台

克鲁索 作者简介

卢茨·赛勒(LutzSeiler, 1963— ),出生于德国东部的格拉市,曾是泥瓦匠和木工,参加过东德国家人民军。他于1989年夏季在希登塞岛的克劳斯纳饭店做洗碗工,次年完成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业,1997 年起在勃兰登堡州威廉斯霍斯特的彼得·胡赫尔之家主持文学项目。他现居威廉斯霍斯特和斯德哥尔摩两地。在开始小说创作以前,赛勒更为人熟知的是诗人身份,至今已出版多部诗集,其中《四十公里之夜》获不来梅文学奖。他从2004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土西铁路》和《时间的天平》,分别获英格博格·巴赫曼奖和冯塔纳奖。《克鲁索》是他首部长篇小说,获德国图书奖、乌韦·约翰逊文学奖、卡施尼茨文学奖。 译者:顾牧,1996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07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理论。现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并从事德语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已出版译著十余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