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讲述国学经典文化的著作。我国经典浩繁艰晦,往往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朱自清作《经典常谈》,意在启发一般人亲近经典的兴趣,将他们引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文章,书中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延以《周易》《尚书》《诗经》等经部,《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后加诸子、辞赋、诗、文,脉络清晰条理,对于读者了解中国国学经典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前有朱子注四书,后有“朱子”解经典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注四书,作用之一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朱自清谈经典,其意亦在普及经典文化。★鲁迅、叶圣陶、杨振声共同推荐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叶圣陶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国学经典,统统囊括《周易》《尚书》《说文解字》《诗经》《春秋》《史记》《汉书》……诗书经典,自有体系;经史子集,各有述列。★触得到的文化积淀,与朱自清的直接对话 五千年的文化积累,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作。朱自清先生亲自挑选,苦心编撰。从《经典常谈》中看经典,自如高山观云海。★精装小开本,轻巧便携精装典藏版,带来更有质感的阅读体验;便携小开本,随时随地领悟经典文化。
《说文解字》** 朱自清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功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是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罢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做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做了《仓颉篇》七章,赵高做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做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为《仓颉篇》。秦代那三种字书都不传了,汉代这个《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些人做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篇》差不多,就中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做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说文序》提起出土的古器物,说是书里也搜罗了古器物铭的文字,便是“古文”的一部分,但是汉代出土的古器物很少;而拓墨的法子到南北朝才有,当时也不会有拓本,那些铭文,许慎能见到的怕是更少,所以他的书里还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到了宋代,古器物出土的多了,拓本也流行了,那时有了好些金石、图录考释的书。“金”是铜器,铜器的铭文称为金文。铜器里钟鼎*是重器,所以也称为钟鼎文,这些铭文都是记事的。而宋以来发现的铜器大都是周代所做,所以金文多是两周的文字。清代古器物出土的更多,而光绪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划时代的。甲是龟的腹甲,骨是牛胛骨。商人钻灼甲骨,以卜吉凶,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字纪录。这称为甲骨文,又称为卜辞,是盘庚(约西元前1300年)以后的商代文字,这大概是*古的文字了。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里所谓“古文”,还有籀文,现在统统算作古文字,这些大部分是文字统一以前的官书。甲骨文是“契”的,金文是“铸”的。铸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再倒铜。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契”和“铸”外,还有“书”和“印”,因用的材料而异。“书”用笔,竹、木简以及帛和纸上用“书”。“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 。古代用竹、木简*多,战国才有帛,纸是汉代才有的。笔出现于商代,却只用竹木削成。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了。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著作有《新诗杂谈》《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易经回答人生的64个怎么办 本书特色 人得《易经》杰,神得《易经》灵。读《易经》六十四卦,悟透圣人智慧,揭示人生哲理。本书一读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本书深入...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
图解经典119 河图洛书河洛真数-不可不知的命运数理密码 本书特色 购买紫图任何图书,可加买:《李居明虎年运程》或:《神之雫1》任一本,即可抽奖赢大礼!推荐购买...
(精)我们的经典(全八册) 本书特色 ★32开函套精装,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余世存、知名出版人李克主编★饶宗颐、周有光、汤一介、傅璇琮、李学勤、袁行霈、...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对于重视“情节论证”的解经法来说,如何疏解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文体,成为这种
南怀瑾选集-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第二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璀璨国学,正知不绝,南师一脉,绍继如缕见地、修证、行愿,拈提精要,光耀千古会通儒道释,勤恳宣说,皆...
新编中国思想史二十二讲 本书特色 以往的中国思想史缺少『根』,即经学;而以往的中国经学史又缺少『魂』,即价值和意义。因此要想写一部有『根』的中国思想史,须先写一...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主题特稿、专论、观潮屿、学思录、新叶林、会议录、回音谷等栏目探讨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第...
钱穆是近代国学大师,生平著作不辍,生前出版著作50余种,经门人故旧收集整理汇聚于本书集其大成。全书分为三大编,精装54钜册,
本书基于政治哲学的研究思路,于《扎拉斯特拉如是说》条分缕析进行全面阐释,特别是关于文体风格的细究,独步于西方思想界。尼采
根除惯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今日世界一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乃至生存,古老的华夏文化更有从域外接引各种源头活水之亟需。百年来国人译事...
卡尔.巴特神学研究 本书特色 巴特发动了四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场革命,是领导教会抵抗纳粹的教会领袖,是“新新教”的奠基人,是无可争议的“20世纪基督教教父”和“...
现象学要求人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观:在尽量不带任何之见的情况下,认真仔细、一线不苟地去描述“看到”、你经历到的内容以及它们的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然后则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
医易智慧生命与八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易与中医智慧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周医医学思想的理论专著。笔者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医易学说的研讨探微,基本掌握了医易学说的原理...
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性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议题之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
夕阳山外山:弘一大师赠言故事100例 本书特色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本书特色 康德的宗教观反映了一位哲学家在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的启蒙时代的处境中的宗教体验。他意识到现实中的宗教和教...
精神的家园: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名著《实践理性批判》*后一章曾写过这样的话:“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
《左氏会笺(共5册)》是日人竹添光泓为《左传》做的注疏性质的一部鸿篇巨制,是研究左传的必读书。竹添光泓有名竹添进一郎,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