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战争》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斯大林的战争》本书观点
①斯大林是个作用很大也非常成功的战争领袖;
②丘吉尔、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罗斯福,他们作为军事领袖都是可以替代的,唯独斯大林不可以;
③斯大林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也曾努力重新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④“去斯大林化”的过程在斯大林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
*伟大的战争领袖、一个更愿意和平而不是冷战的人、一个主持了战后国内改革的政治家,这样的斯大林不会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对有些人来说,唯一可以接受的斯大林的形象是邪恶的独裁者,他带给世界的只有苦难。这个作为魔鬼而非神明的独裁者,正是斯大林崇拜的镜像(mirrorimage)。对斯大林做这样的描绘,其实是执拗地夸大了他作为政治领袖的能力。当然,斯大林是个老练的政治家、才智出众的理论家和一流的管理者。而且,他还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能够对所有与之亲密接触的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斯大林不是超人,他也有判断失误看走眼的时候,也会被自己的武断所误导。他并不总是清楚他想要什么,或者他想让事态如何发展。他遇事审慎,但也常常听凭自己的奇思异想;他所做的决定常常与自身的*大利益背道而驰。本书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把斯大林当作一个常人。这就既不能脱离他所处其中的那个乱世,也不能低估他的许多行为的重大影响或恶劣性质。但我要强调的是,斯大林要比崇拜他的人或者谴责他的人所想象的更为寻常,他的影响因而也越发非同一般。把斯大林理解为常人,这样做有一种危险,会让他的许多罪行显得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并没有那样的意思,而且对于斯大林和他的政权进行的谋杀活动,我已经提供了尽可能详细的细节。只是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一一列举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而是要更深入地理解斯大林。就像我的同事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说过的那样,我们可以着手该项任务而不用担心道义上的风险,而且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我们甚至可以更多地谴责斯大林,如果我们想做的话。不过,对我来说,斯大林统治这一课讲的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偏执多疑、睚眦必报、嗜血成性的独裁者的道德故事,而是关于一种强大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故事,这种强大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所追求的是乌托邦的、极权主义的目标。斯大林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为了推行自己的意志和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使用任何暴力。在与希特勒的大搏斗中,他的手段让人难以接受,但又是有效的;而且如果要取得胜利,也许就非得那样做不可。同样,斯大林的野心也是有限的:他既是一个空想家,也是一个讲究实际和实用的人,一个准备妥协、适应和改变的领导者——只要这样做不威胁到苏维埃体制或他自己的权力。
正如斯大林的*主要的传记作者之一罗伯特·麦克尼尔(Robert H. McNeal)所说的那样:“想要为斯大林恢复名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杀害、拷打、监禁、迫害了许多人,已经形成的这种印象并没有错。但是,把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罪行和苦难都归罪于他一个人,或者是把他简单地想象成一个魔鬼和精神病患者,那是不可能理解这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的”。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是要用一种不同的、非常规的方式去看待他。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个斯大林:专制君主和外交家、军人和国务活动家、理性的官僚和偏执多疑的政客。把他们叠加起来,就成了一个极有才干的独裁者的复杂而矛盾的画像——这位独裁者建立并控制的体制,强大到足以挺过总体战的终极考验。斯大林体制从长期来看是失败的,但我们不应当因此就对它的长处视而不见,更不能对它在赢得对希特勒的战争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而不见。我们应该记住苏联在保持战后的长期和平中的作用,而不是吹嘘西方在冷战中的胜利。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我们有过的好的描述之一。”
——理查德·奥弗里,《文学评论》(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爱尔兰独立报》
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科克大学(UCC)历史学教授,皇家历史学会研究员,在其学术生涯中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福尔布莱特哈佛奖学金和爱尔兰政府高级研究基金。他经常为英国、爱尔兰和美国的报纸及通俗历史刊物撰稿,并且是许多电视和电台纪实节目的顾问。在他先前的著作中,《邪恶同盟: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条约》(1989)、《苏维埃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995)、《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2002),以及《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译者简介
李晓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爱书。教书、读书之余,亦以译书为乐。代表译著有《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等。
《Premiere Pro CC实例教程(全彩版)》内容简介:本书是针对由Premiere Pro首次推出的简体中文版Premiere Pro CC的初、中级教...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从荷马时代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奴隶制度,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奴隶制兴起、发展、衰落的全过程。古希腊罗马奴隶制 目录 序言**...
百年中英关系 内容简介 英国资本对中国的控制到清王朝统治的*后十年,不但中国的工矿交通已经完全在列强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且中国的金融财政也被列强的银行所垄断,中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与众不同。从独立战争开始,美军参加的每一次战争与冲突都使得其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参考-(上下册) 本书特色《世界百年战争全景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参考(套装上下册)》是20世纪战争大百科全书,讲述了人类历史上近百场重大战役;...
德意志问题 本书特色 《德意志问题》是一份著名的外交文献,写于为二战结束前夕。为了对德国进行战后清算,并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德意志霸权笼罩在欧洲和人类世界头上的阴...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5(春) 内容简介 《法兰西思想评论》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法国哲学史,如同其他国家的哲学史一样,不可能是一...
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上.下)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再现淞沪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滇缅之战等硝烟战场★一一陈述抗战细节,还原被遗忘的...
红军史疑难考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史疑难问题考辨、论中共对军队绝对领导体制的创建与发展、中共对军队绝对领导实现方式的历史演变等。红军史...
外国古代50个经典战例评析 内容简介 本书列举了“争夺叙利亚的关键性战役”、“对外侵略”、“亚欧之战”、“雅典民主力量的源泉”、“希波战争中的经典战役”、“希波...
党政公文写作一本通-怎样把公文写得又快又好 本书特色 公文写作是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文写作的内容比较庞杂,我们决定与前书分别立题,单用一书...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本书特色 1793年时的中国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大争论亲历记 本书特色 30年岁月噫呈嘻弹指一挥间大部分时段却都是海水碰火焰。1998《交锋》爆炸;1999《呼喊》风靡;2008《历史的...
《云去云来》内容简介:水深水浅,云去云来,听林青霞的第一本有声书。林青霞说:宋代词人蒋捷的《听雨》,这何尝不是我内心的写照
民主是做什么用的-论自由与德政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民主理论与社会保障领域的著名学者,2012年上半年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我与五七干校 本书特色 《我与五七干校》将散见于各报刊、书籍上的有关回忆“五七干校”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供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我与五七干校 目录 蹉跎岁月1....
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 内容简介 《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这一宏...
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转换人们思考现代科学的有其政治和文化意义的方式,书中提出了三个中心论题,首先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世界制造出更新...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本书特色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
柏林墙:1961年8月13日~1989年11月9日 本书特色 ★《柏林墙》中译本亦入围第六届文津图书奖终评★ 本书是首部深入细致地描述当时的柏林和柏林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