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战争》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斯大林的战争》本书观点
①斯大林是个作用很大也非常成功的战争领袖;
②丘吉尔、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罗斯福,他们作为军事领袖都是可以替代的,唯独斯大林不可以;
③斯大林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也曾努力重新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④“去斯大林化”的过程在斯大林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
*伟大的战争领袖、一个更愿意和平而不是冷战的人、一个主持了战后国内改革的政治家,这样的斯大林不会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对有些人来说,唯一可以接受的斯大林的形象是邪恶的独裁者,他带给世界的只有苦难。这个作为魔鬼而非神明的独裁者,正是斯大林崇拜的镜像(mirrorimage)。对斯大林做这样的描绘,其实是执拗地夸大了他作为政治领袖的能力。当然,斯大林是个老练的政治家、才智出众的理论家和一流的管理者。而且,他还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能够对所有与之亲密接触的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斯大林不是超人,他也有判断失误看走眼的时候,也会被自己的武断所误导。他并不总是清楚他想要什么,或者他想让事态如何发展。他遇事审慎,但也常常听凭自己的奇思异想;他所做的决定常常与自身的*大利益背道而驰。本书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把斯大林当作一个常人。这就既不能脱离他所处其中的那个乱世,也不能低估他的许多行为的重大影响或恶劣性质。但我要强调的是,斯大林要比崇拜他的人或者谴责他的人所想象的更为寻常,他的影响因而也越发非同一般。把斯大林理解为常人,这样做有一种危险,会让他的许多罪行显得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并没有那样的意思,而且对于斯大林和他的政权进行的谋杀活动,我已经提供了尽可能详细的细节。只是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一一列举斯大林的种种罪行,而是要更深入地理解斯大林。就像我的同事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说过的那样,我们可以着手该项任务而不用担心道义上的风险,而且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我们甚至可以更多地谴责斯大林,如果我们想做的话。不过,对我来说,斯大林统治这一课讲的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偏执多疑、睚眦必报、嗜血成性的独裁者的道德故事,而是关于一种强大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故事,这种强大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所追求的是乌托邦的、极权主义的目标。斯大林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为了推行自己的意志和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使用任何暴力。在与希特勒的大搏斗中,他的手段让人难以接受,但又是有效的;而且如果要取得胜利,也许就非得那样做不可。同样,斯大林的野心也是有限的:他既是一个空想家,也是一个讲究实际和实用的人,一个准备妥协、适应和改变的领导者——只要这样做不威胁到苏维埃体制或他自己的权力。
正如斯大林的*主要的传记作者之一罗伯特·麦克尼尔(Robert H. McNeal)所说的那样:“想要为斯大林恢复名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杀害、拷打、监禁、迫害了许多人,已经形成的这种印象并没有错。但是,把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罪行和苦难都归罪于他一个人,或者是把他简单地想象成一个魔鬼和精神病患者,那是不可能理解这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的”。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是要用一种不同的、非常规的方式去看待他。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个斯大林:专制君主和外交家、军人和国务活动家、理性的官僚和偏执多疑的政客。把他们叠加起来,就成了一个极有才干的独裁者的复杂而矛盾的画像——这位独裁者建立并控制的体制,强大到足以挺过总体战的终极考验。斯大林体制从长期来看是失败的,但我们不应当因此就对它的长处视而不见,更不能对它在赢得对希特勒的战争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而不见。我们应该记住苏联在保持战后的长期和平中的作用,而不是吹嘘西方在冷战中的胜利。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我们有过的好的描述之一。”
——理查德·奥弗里,《文学评论》(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爱尔兰独立报》
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科克大学(UCC)历史学教授,皇家历史学会研究员,在其学术生涯中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福尔布莱特哈佛奖学金和爱尔兰政府高级研究基金。他经常为英国、爱尔兰和美国的报纸及通俗历史刊物撰稿,并且是许多电视和电台纪实节目的顾问。在他先前的著作中,《邪恶同盟: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条约》(1989)、《苏维埃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995)、《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2002),以及《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译者简介
李晓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爱书。教书、读书之余,亦以译书为乐。代表译著有《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等。
《黄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汉日对照)》内容简介:本书将黄檗文化界定为发源于福清,借助地方文化传承,在海上丝绸商路往来
邓小平之路 内容简介 开篇:“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章广安有志少年第二章职业革命家第三章登上军事舞台第四章跟随长征两万五第五章浴血奋战在太行第六章巍...
《特种兵1》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军人子弟孟军从一个普通的军事大学学生,在军人父亲的鞭策下,怎样从军校的一名侦察兵到成长为一个边
《零阻力回归:每天几分钟重塑真实的自己》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收录了被欣赏与自我欣赏——在回归正源之时,与道合之人不期而遇、在
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历史主客体导论》一书中形成的对象性关系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
百年航母 本书特色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将军精心打造,倾情奉献。解读世界海上霸王的前世今生。细道中国航母梦圆的曲折历程。本书是中国关于航母题材的**部权威专著。披...
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ISBN:9787216041287,作者:少华著目录 飞天骄将黄公略百劫将星段德昌无衔元帅叶挺铁血儒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中国梦》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立足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全十册)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
1895-1900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现实发生了矛盾。《1895-1900年...
唐士其1967年生,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比较政治学。已出版著作包括《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
《从零开始实战学炒股票》内容简介:针对新股民讲解,逐步分析各项指标。看得懂: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你快速入门。学得会:以实
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美国国内政治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具体过程。首先立足于美国政治制度模式架,论述了总统...
权力的修辞——美国外交话语解析 本书特色 《权力的修辞:美国外交话语解析》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权力的修辞——美国外交话语解析 内容简介 昔日北...
故事就是历史 兵器的故事 本书特色 古代社会,掠夺战争频繁,而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兵器,因此兵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防御敌人,兵器有时也是身份地位...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特色 托克维尔编著的《论美国的民主(精)》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就美国的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形成的根源进行阐述,着重针对美国民主的现状...
乱世存亡 本书特色 这是一段带给国人太多苦难、抗争、迷惑和悬念的历史……三个成于日本毁于日本的北洋军阀,西安事变谁是*大受益者,神秘的“桐工作”,比南京大屠杀更...
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本书特色 九一八事变怎样发展到中日全面战争 日本为何根本没有取胜把握却敢与美国开战 谁“发明”了自杀式“特攻”和全部战死...
《机器学习》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编程实践案例,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机器学习涉及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新特性以及安装OpenCV 4构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