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福瑞先生,成长于冀东的乡村,以古典文学研究为业,在学术人生的道路上辛勤探索几十年,从大学校长到国家图书馆馆长,成绩斐然。流年易逝,韶华不在,那镌刻在记忆中点点滴滴,自由流淌,汇聚一篇篇朴素真诚的文字,呈现那过往的人生片段。
本书是詹福瑞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内容共四个部分。*辑,作者追忆童年往事,还原故乡旧景,追思故人,感怀生命流逝;第二辑,缅怀前辈学者,散记文坛趣事;第三辑,追思学问生涯,感怀人世沧桑;第四辑,收入作者对当下热点话题的回应文章,涵盖大学教育、自尊人格、清雅格调等,漫谈文化生活,针砭时弊。书中多篇文字收录年度*散文集。
姥.姥姥姥的印象总是与母亲重合,这真是很奇怪的心理记忆。细思之,或与自己见到姥姥的次数少、并且年龄小有关系。七岁随父母闯关东,待再回河北时,姥姥已经离世。姥姥的印象只是七岁前的印象。小脚。姥姥在娘家时家教甚严,裹脚裹得厉害。记忆中,姥姥家的正房宽敞明亮,姥姥盘腿坐在炕头,一只小脚穿着黑缎面鞋,就翘在膝盖上。母亲说,两三岁时,我到姥姥家,就爱摸姥姥的脚,看着新奇。姥姥就笑说:“这孩子,从小就喜欢捧臭脚。”全家人就笑。轮到母亲要缠足时,姥姥坚决反对缠得太紧,姥姥给母亲缠时,就放得松一些。母亲的脚就比一般女子的脚大,介于大脚和小脚之间。过门后,母亲的脚,没少被妯娌们笑话。母亲却感念姥姥的好。我的几个大妈都是小脚,不能走远路,出门都得要备驴备车。母亲却不用,去姥姥家或姐姐家,五六里的路,自己走,不犯愁。姐姐给我讲过这样的事儿:有一天,姐姐到庄北下田。远远地看见有个人走来,一扭一扭地,却很快。姐姐看着面熟,心想该不是老妈吧?就往前迎了几步,谁想走来的果然是老妈。姐姐惊呼:“妈呀,我的妈呀,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母亲却轻松地说:“惊天扯地什么?几步路,值得惊怪吗?”那年,母亲已过了八十。说起来还是姥姥给她的造化。姥姥脚小不便,很少出门,几个闺女家也不大去,都是闺女回娘家去看她。姥姥不出门,心眼儿却不保守。舅舅上私塾,虽是姥爷的主意,却也是姥姥撺掇的结果。就连母亲上识字班,那也是受了姥姥的影响。哥哥小时候学中医,家里头穷,供应不起小米,爹爹有些为难。姥姥说,孩子读书,才有出息。现在困难点儿,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母亲就下了狠心说,我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子供出来。姥姥养了四个子女,虽不能说是娇生惯养,却也从来没动过孩子一个指头。姥爷性刚烈,平时总是姥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姥爷要打孩子,姥姥却不干。姥姥的一句口头禅:“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这话母亲学了来。母亲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中间两个因病夭折。对于我们,母亲也是从来不体罚的。她的话和姥姥说得一模一样:“孩子大了就好了。”不过又加了两句:“打人不讲理,讲理不打人。”这几句话又传给了我。姥姥惯养孩子,亲戚也有异议,说舅舅的败家,就是姥姥惯的。母亲却有另一种解释。她说:“那是命里该然,他把地主折腾成富裕中农,他也就老实了。”人说满族的老太太利索,母亲说,姥姥的利索又是拔了尖儿的。日子好时,家里十几口人,穿衣吃饭,人来礼往,姥姥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姥爷去世后,家道败落,但是有姥姥做家里的主心骨,加上舅舅的浪子回头,姥姥家的日子过得比上不足,却也比下有余。六十年代初,天下大灾荒,饿死人无数。父亲和母亲去耪青,中午只喝两碗米汤,把队里发的两个糠窝头带回家,给我和妹妹吃。吃了一个,再没有第二个,我饿得嚎啕大哭。父亲说:“不能再挺了,要饿死人的。”和母亲商量去东北。母亲是敞亮之人,只要养活孩子,哪儿都可以闯,只是姥姥已经年迈,放不下心。姥姥三个女儿,已经不在世两个,加之黑龙江在数千里之远,知道老女儿这一去,母女可能再也不能见面,颇为不舍。但还是下了狠心说:“走吧,我是快入土的人,别记挂我,把孩子养活大!”话是如此,还是满面泪水。母亲临走时,回了几次娘家,去了就陪着姥姥坐,两个人你嘱咐我,我叮嘱你,哭得泪人儿似的。母亲和姥姥都预感,这次生离,就是死别。果然,我们去东北的第三年,姥姥就去世了。母亲没回,是父亲回去的。母亲一走,姥姥就躺倒了,几天不吃不喝。舅舅全家人劝姥姥,姥姥才慢慢地进点儿浆水。但还是经常念叨老女儿哭,不到一年就哭瞎了眼。有时,姥姥一个人摸到大门口,往远望,嘴里就念叨:“不定哪一天,我女儿就回来了。”但姥姥至死也没有看到女儿回来。父亲说,姥姥去世时,是睁着眼的。舅舅往下阖了几次,都未阖上。舅舅就哭出了声,说:“妈呀,我知道是老妹子没回到你身边啊。”姥姥三个女儿,两个早死,只一个老闺女守在身边,却又远走东北。晚年,虽有舅舅在身边侍候,但毕竟不似女儿那样贴心,可以说说贴己的话,一定时感孤独。在我的回忆中,姥姥空坐炕头,谛听着门口的声音,幻想女儿归来的身影,常常与母亲独坐炕间的孤独身影叠合。母亲到了晚年,虽有哥哥、姐姐和妹妹在身边,却常常想念远在京城的小儿子,快过年时,也会到庄头前张望,想象蓦然见到小儿子的身影,真是天下母亲同此心啊。姥姥去世的事儿,母亲讲了无数次,每次讲,母亲都会流泪。我知道,那是母亲永远的痛。
……
詹福瑞,河北青龙人,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研究名家。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作有《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论经典》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另有学术随笔集《不求甚解》、诗集《岁月深处》。
《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内容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明
李健吾散文随笔选集——咀华与杂忆 内容简介 本书分咀华篇、赏剧篇、杂忆篇、漫游篇、世评篇等主题,收录了“叶紫的小说”、“吝啬鬼”、“忆西安”、“雨中登泰山”等散...
名校新校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传统文化启蒙阅读:下册 本书特色 本套书系以“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人文读本”理念,集结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首都...
《新月集·飞鸟集(初中部分)》内容简介:《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入诗歌四十首,初
福克纳随笔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福克纳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说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公开发表的信函。大多数的篇页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其中许多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永久的错觉 本书特色 赵钧海编著的《永久的错觉》为原创文集,分为“荒凉的记忆”和“行走笔录”两辑,包括数十篇原创散文,文笔含蓄隽永,值得人们阅读。其中主要收录了...
话说格林 本书特色 格林是马尔克斯*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现代经典作家中,格林(Graham Greene)是*杰出的之一。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作,一直到一九九...
筑万松浦记 本书特色 张炜用他的真诚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文字的神话,他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他迈着雄健的步...
2015-水边的月亮-中国诗歌-9 本书特色 阎志担任主编编写的《中国诗歌(第69卷2015.9水边的月亮)》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69卷),收入陈广德...
萧红选集-中国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
李白诗选:图文典藏本:[中英文本] 目录 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长干行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春夜洛城...
黄裳读书 本书特色 黄裳编著的《黄裳读书》系名家读书系列之一。本册《黄裳读书》,集先生对中外典籍的品鉴。先生一生爱读书、爱藏书,知识藤蔓构架迁延广大,彰显其深厚...
泰戈尔诗选 本书特色《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具代表性的五部诗集:叙事诗集《故事诗》,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关于爱...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春琴抄》是一篇难以言喻、唯有叹息的名作。——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写传统道德、观念、理性乃至于生命自然规律对于情欲的压...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本书特色 柏拉图所著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全部有四十篇左右,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主要是政治,伦理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
三好集 本书特色 《三好集》是知名传媒人王辉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八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六十余篇,共分为三辑。**辑"苹果香",主要写作者在青少年时期的...
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国*畅销青春幻想作家江南,大揭秘!少年烈马狂歌的心,青年纵横捭阖的梦。城市记忆疯狂彷徨梦想坚持从合肥到北京,从加州到上海,从...
《古今和歌集》内容简介:☆东瀛《诗经》 ☆和歌高度成熟的标志 ☆日本三大古典和歌集之一 ☆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纤细婉丽的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太平洋的黑色波涛隔开了中美两个大国,天空时时翻滚着乌云、迷雾,轰响着闪电、雷鸣……但文学的精魂化为不死鸟,穿越了...
关于怎样写外国文学史,曾经几次有所议论,这里只扼要重述几点主要想法:要有中国观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叙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