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 志石呈方形, 长宽各五十二厘米。志文楷书, 有界格, 二十一行, 行二十三字。《苏慈墓志》又称《苏孝慈墓志》, 志石呈方形, 长宽各八十三点二厘米。志文楷书, 有界格, 三十七行, 行三十七字。
《董美人墓誌》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隋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刻,蜀王楊秀撰文,書者不詳。誌石呈方形,長寬各五十二釐米。誌文楷書,有界格,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原石於清代嘉慶年間在陝西興平縣出土,爲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縣時所得,後歸上海徐渭仁。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原石毀於兵火。
墓誌撰文者蜀王楊秀,隋文帝楊堅第四子,董美人爲其愛妾。董美人貌美如花,傾國傾城;爲人恭順,溫文爾雅。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年)二月董美人患病,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終於仁壽宮山第。美人患病五個月,終因無法治癒而香銷玉隕,病逝時年僅十九嵗。爲了悼念董美人,時爲蜀王的楊秀親自撰寫了墓誌銘,刻於石上。誌文哀婉淒涼,飽含了作者的無限情思。
此誌書法以小楷出之,上承北魏楷則,下開唐朝新風。其筆法內圓外方,華美堅挺;結字嚴整緊健,生動有致;章法平正疏朗,整齊縝密。清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評此碑曰:『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可寶也。』清羅振玉跋《初拓董美人墓誌銘》曰:『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誌石,尤稱絕詣。』
誌石已不存,只有拓本流傳世間。《董美人墓誌》的拓本大約分成三類:*類是初出土時的關中拓本。這類拓本多以淡墨輕拓,準確地還原了誌石的字跡。這類拓本流傳極少,因而也極爲珍貴。第二類是徐渭仁把誌石運至上海之後的上海拓本。這類拓本用墨較濃,數量又多,因而價值也相對較低。第三類是原石毀佚之後重刻之拓本,價值更低。
《蘇慈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太府卿太子左右衛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安公故蘇使君之墓誌銘》,又稱《蘇孝慈墓誌》,隋仁壽三年(六〇三年)刻,撰、書者皆不詳。誌石呈方形,長寬各八十三點二釐米。誌文楷書,有界格,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出土於陝西蒲城縣西南鄉崇德里(今蒲城縣蘇坊鎮北姚村)。原石現存陝西省蒲城縣博物館。
墓誌全文一千二百九十二字,詳細記錄了墓主的生平和經歷,可補校《北史》和《隋書》有關蘇慈名字及籍貫之錯訛。蘇慈祖籍陝西扶風,歷仕西魏、北周及隋。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曾任工、兵、刑部尚書,並授大將軍、太子左衛率。隋文帝仁壽元年(六〇一年),因『桂部侵擾,交川擁據』,詔授蘇慈爲交州道行軍總管,前往平息。就在這一年,蘇慈遘疾逝於交州(今越南中北部),春秋六十有四。
《蘇慈墓誌》楷書,書、刻皆極精美。其行筆方中帶圓,堅緊峻厚;結字謹嚴平實,端整妍美;章法整齊疏朗,古意森森。它兼有南帖之綿麗和北碑之峻整,集秀麗與雄勁於一身,風格與歐體相近,開初唐楷書之先河。此墓誌甫一出土,即受到世人的大力追捧。清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讚曰:『《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年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爲干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於是翰林之寫白摺者,舉子之寫大卷者,人購一本,期月而紙貴洛陽,信哉其足取也!』清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攷》評此誌曰:『楷法精健絕倫,實爲佳刻。蓋隋人楷法,集魏、齊之大成,開歐、虞之先路,其沉著痛快處,有唐人所不能到者。』
《蘇慈墓誌》拓本分爲四類,即無跋本、有跋本、鑿跋本和僞無跋本。該誌石初出土時無跋,其時之初拓本極其珍貴,是爲無跋本。光緒十四年夏天,蒲城知縣張榮升因蘇姓阻奪此誌石訟於官,遂將其移入署中,記其原委,命石匠鐫刻小字兩行於第三十一行『曰』字之下,其後之拓本便是有跋本。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彭詢上任蒲城知縣,命人將張跋鑿去,此後之拓本爲鑿跋本。後因初拓無跋本珍貴,故有人仿刻之,這種仿刻之拓本,被稱爲僞無跋本。
收藏於日本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的《董美人墓誌》和收藏於日本三井文庫的《蘇慈墓誌》,皆爲精拓之經摺裝裱本,向爲世人所重。此次我們即以上述兩種版本爲底本,並附以世傳整拓本,以原色影印加以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臨習鑑賞。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這兩塊墓誌均以楷書出之,但其中用了一些異體字,給讀者的識讀造成一定障礙。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對原文進行整理時,採用現在通行的字形與之對應,如『刾史』之『刾』釋作『剌』,『?此瑤華』之『?』釋作『怨』,『捴管』之『捴』釋作『總』,『潛稟神筭』之『筭』釋作『算』,等等,以便讀者認識這些異體字。
二〇一七年一月一日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東章丘,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學院,跟隨蔣維崧教授、徐超教授攻讀古文字與書法方向的研究生,獲博士學位。著有《書法研究的多重證據法》《藝術之旅》《老子解說》《孟子譯注》《古文觀止》《楊沂孫篆書在昔篇》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現爲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中國書法蘭亭獎、泰山文藝獎、劉勰文藝獎、山東省“德藝雙馨”藝術工作者稱號。
50个花园改造案例-庭院设计-私家庭院设计 本书特色 《庭院设计·50个花园改造案例》以日本*好的庭院设计公司案例为基础,展示了众多*新的、成功花园改造案例,书...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
大卫林奇电影创作分析 内容简介 大卫·林奇是当今世界电影史上一位无法绕过去、又无法被简单定义的重量级导演。他是当代电影创作中“作者”的代表性人物,美国独立电影阵...
楚美术观念与形态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美术图像开创期的资料和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事象,楚美术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意义域,隐藏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价值和观念...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张猛龙碑 内容简介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522)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阳、碑阴均有正书铭文。碑阳...
著者史蒂芬·特恩布尔,英国利兹大学名誉讲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助理、国际教养大学日本研究客座教授,对欧洲和远东军事史的研究很有心得,著有50多本该领域的书籍。...
现代国际标准标志图集 内容简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迎接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性会议的举办,全国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大搞城市建...
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本书特色从有人类以来,艺术始见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在末期以前,艺术作品是没有的。这种艺术是人类*古老的艺术,这种作品是真正老字号的古物。今天我们...
兴福寺断碑 内容简介 兴福寺碑,明万历年问于陕西西安出土,出土时此碑缺其上少半部,故俗称“半截碑”。碑残字中“公讳文”上有一“吴”字,故此碑又称“镇国大将军吴文...
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列:米芾(二) 本书特色陈纯之主编的《米芾(2)/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列 》收录历代名家彩色放大原帖,采用**底本,使得 细节纤毫毕现,适合不同...
小楷写法-学艺坊 内容简介 小楷属于楷书书法的一个分支,写小楷当然应具有楷书基础。古代使用小楷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巨幅铭文到日常应用尺牍等,均以毛笔书写,在封建社...
(美)贝蒂·艾德华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最初对于绘画的贡献及她的作品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赞扬,曾受到《洛杉矶时报》、《西雅图时报》、《读...
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秦 李斯峄山碑 本书特色《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秦 李斯 峄山碑》从历代数千种碑帖中精选出50余种,每种碑帖独立成册,每册皆为两章及附录:...
《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原著第2版)》是一本非常好的介绍建筑结构基本原理的书。它描述了人们所看得见、摸待着、居住和使用的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内容简介: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民族特色,是阅读作品登堂入室的必
《协和专家说长高:让孩子多长10厘米》内容简介:家长个子矮,孩子就一定长不高吗? 事实上,遗传因素只能决定身高的70%,而营养、
晋城市东郊的青莲寺与玉皇庙之间相距有十多公里,都有长达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历史的烟云中,他们与这座城市、这块土地,共同经历
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州抽纱 本书特色 “抽纱”是刺绣的一种,亦称“花边”。潮州抽纱是绣工们把抽通技术与潮州绣艺结合,将中西合璧的技艺自成一体。清光绪十二年(18...
张志和临写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 内容简介 《皇甫明公碑》碑文记述隋朝官员皇甫诞事迹。此碑较之于《醴泉铭》则显得用笔灵动峻拔,点画顾盼生姿。这大概是因为皇甫诞...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