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茧庵随笔

冰茧庵随笔

作者:缪钺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06-01

评分:5分

ISBN:9787220100574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冰茧庵随笔 内容简介

缪钺先生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词学家,本书完整展现了缪先生对读书、治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知人论世,文史结合”的治学传统。缪先生提出的许多读书、教书之法对今天的读者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比如他提倡要治学首先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受过严格语文训练的人,他的思想方法、一定也是谨严、细致、精确,将来做学问,做工作,都有好处。”●一代文史大家缪钺先生随笔首次集结
●谈读书、治学、教学之道,讲古文、诗词之功底如何炼成
●生动回忆与朱自清、郑天挺、吴宓、杨联陞等人之谊
●叙评吴宓、叶嘉莹、郭沫若、贺麟之文

冰茧庵随笔 本书特色

缪钺先生学宗王国维、陈寅恪,以文史兼通享誉学林,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本书辑录了缪钺先生三十余篇随笔,内容涉及教书、治学、回忆、序跋、书评等。这些文章是缪先生与同道在学术交往过程中留下的雪泥鸿爪,为我们了解20世纪的学术史提供了一份重要资料。

冰茧庵随笔 目录

中学国文教学法商榷
我如何讲授中国史和中国文学史
谈基本功
治学琐言
治学补谈
治学经验漫谈
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学风
六十五年育才之经验与艺术
要言不烦
自传

马绍伯墓志铭
考证、批评与创作
——敬悼朱佩弦先生(自清)
怀念郑天挺先生
追忆三位中学老师
纪念籍忠寅先生
我所收藏的马一浮先生诗词
忆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员岳清澄先生
回忆吴宓先生
回忆张效直先生
回忆妹丈杨联陞教授
——我与联陞教授的诗词赠答

读《吴宓诗集》题辞
《迦陵论诗丛稿》题记
《战国策考辨》序
《冰茧庵丛稿》自序
《全宋文》序
郭斌龢译柏拉图《理想国》序言
《灵谿词说》后记
钱宝琮《骈枝集》序
景蜀慧《魏晋诗人与政治》序
《梁鹤铨诗词稿》题记

评叶麐《轻梦词》
评郭沫若著《屈原研究》
评贺麟译斯宾诺莎《致知篇》
——兼论翻译
《仇池国志》审查报告
读《靖康稗史笺证》
读《苏轼〈念奴娇〉赤壁词正格》书后
施议对博士论文《词与音乐关系研究》的评审意见

冰茧庵随笔 节选

谈基本功
在学习的时候,基本功的训练是很重要的,我现在就大学历史系的情况谈一谈如何注重基本功的问题。
作为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应当会哪些基本功呢?在语言方面来说,他应当熟练地掌握现代汉语,不读错别字,不写错别字,写字清楚,笔画正确,写出文章来,简净明爽,无有语法的错误;他还需要掌握古代汉语,能阅读文言的古书;他还需要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他还需要有史籍目录学的知识,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如查字典、辞典、年表、索引等;对于历史基本知识,他也需要熟习,譬如重要的年代、地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典章制度等。
作为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为什么要会这些基本功呢?道理很明白。首先,语文的训练对大学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语文能力强,他读书快而且多,理解力与思考力也强,有心得也能很好地写出来,不但在学习上方便,并且可进一步独立工作,独立钻研,将来毕业后担任工作时也可以游刃有余。如果语文的能力差,古书看不懂,外文书不能读,写出东西来,满纸错别字,语句不通,条理不清。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大的困难,他在教室听课时,笔记记不下来,看参考书很费力,甚至于看不懂,作论文也很吃力,写出来,芜杂拖累,不合体例,他虽然费很大气力,也不容易学好。再说,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思想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或是读书,或是写书,即便是默想时,也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如果语汇贫乏,语法混乱,他的思想一定是贫乏而无条理。所以提高了语文能力,同时也就增进了思考能力。语文的学习,要求精确、细致,一个字的写法、读法、讲法,一个句子的语法和意义,都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是非,不容许粗疏马虎,差错混乱,更不容许“想当然耳”,随便胡猜。因此,受过严格语文训练的人,他的思想方法,一定也是谨严、细致、精确,将来做学问,做工作,都有好处。
我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任何学问或技能,都是教不完学不完的,教师主要的作用,在能传授基本知识,指导学习的方法门径,而学生应当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自己进修,所以工具书使用的方法,目录学的知识,都是很重要的。有目录学的知识,就知道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可以涉猎,哪些书只备检查。读某一书时,应当用某种*好的校注本,可以事半功倍,研究某种问题时,应当去读哪些书,找某种资料时,应当去查哪些书。能使用工具书,则在读书时,遇到难字,典故,不熟悉的人名、地名、书名、年号以及典章制度等,都可以自己查出,不必去问教师。这些是问不胜问的。如果只会问,在学校时,可以依赖教师,毕业后又去问谁呢?至于做研究工作时,工具书的帮助更大。
谈到历史基本知识,更是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任何一门专业的人,都要对于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够精熟的掌握,要记得牢,懂得透,可以随问随答,无有错误。学历史专业的也是如此。
如何学好基本功?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教者、学者都应当重视基本功,教者要认真的教,学者要刻苦的学,就现在的情况说来,学生在这方面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尤其重要。据我所了解的,大学历史系中有些学生基本功是很差的。是不是教师没有教呢?不是。是不是基本功的学习特别困难呢?也不是。就是他们思想中轻视这一方面,认为这些是无足重轻,不必去努力。有些学生的思想情况是这样的:他们不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是马虎随便,在他们的思想中,字的写法、读法、讲法似乎都无标准,可以由他们自己主观去决定;写字时并无一定的笔画,随便乱写,写出错别字,自己也不知道;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去查字典,也不去问师友,随便读一个音,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自己也不知道这是错误了。写文章时,信笔一挥,从不考虑如何构思,如何遣词,以及章法、句法等等,写成后也不修改,其结果往往是芜杂冗长,甚至于不通,而字迹又不清楚,难于辨认,使人读不下去。他们读古书感到困难,但是又不加强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学外语感到困难,于是就知难而退,敷衍了事,毕业后还是不能读外文专业书籍;不会使用工具书,也不努力去学习、训练;对于历史基本知识,如重要的年代、地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典章制度等,教师也讲过,教材与参考书中也有,但是并不重视,认为这些都是琐事末节,不肯用心去记,等到问起来,或是茫然不知,或是张冠李戴,许多都弄错。范文澜先生在他所作的《反对放空炮》一文中说:“我们有些史学工作者,不能说他不想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但动起笔来,却把历史事件忽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有些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正是如此。
学生在这方面思想认识的不正确,我们作教师的当然也要负责任。在平日讲授、辅导时,对于某些重要的历史基本知识,或者说得不够清楚;对于基本功的重要性,或者强调得不够;对于工具书的使用,没有能时常加以指导;平日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在学生的作业、考卷、论文中,发现错别字,听其自然,加以原谅,不去批评,促使改正。所有这些我们作教师的都应当自己反省。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首先应当端正思想,教者与学者都要明确基本功的重要,学生初入校时,教师就给他们讲清楚,以后还要时常教导。
思想认识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应当注意学基本功的方法。
先说语文的学习。学习语文需要长时期的反复熟练,不能速成,不能突击,每天用的时间不必很多,但是一定要经常不断。对于每一个字的音、形、义,都要有精确的观念,而且要记得牢固。语法的了解是很有用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诵读。中国古人学习,从小时起,就很注重诵读,重要的文章或书籍,都能熟读成诵。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但增进了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对于古书也能记得牢固,懂得透彻。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诵读的习惯,只愿默看,而不肯朗诵,更不耐烦去背书,认为是笨办法。其实,在学习中,背书并不是笨办法,而是“大巧若拙”,当时虽然似乎用了点笨工夫,而将来受用无穷。现在大学文科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缺乏阅读文言古书的能力,于是想学古代汉语的语法,以为一旦掌握文言语法,就可以顺利地读古书了。哪知道,只学了语法,还是运用不好;如果他能诵读古文五六十篇,再辅以古书,自然能够顺利地读古书。学外文也是一样,只学语法不行,还是要经常熟读句子与文章。学习现代汉语也是一样,如果能经常诵读典范的作品,简练以为揣摩,自然能够增进自己的发表能力。
关于工具书的使用法,可以由主讲教师讲,但是学生只听讲,效果不大,重要的还是在于实践,就是要经常去查。初次查时,也许有些困难,有些不便,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
对于历史基本知识,应当细心地去记,反复地去记。常看年表、地图,或者自己作些图、表、卡片等,可以帮助记忆。有些学生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反对“死背硬记”,于是反对一切的记忆。所谓“死背硬记”,指的是对于所学的东西不求理解,或是不能理解,而硬去记,这样学习当然无有好处,但是并不是说,在学习中,不需要记忆。学习任何专业,都需要记住许多基本知识的,而且记忆力也要经常训练,越训练越强,久不用它,将更迟钝。
学习基本功,要能耐心、有恒、循序渐进,不可急躁,不可好高骛远,要认真踏实,谨严细致。这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一种很好的训练。
(原载《成都晚报》,1962年12月19日)
……

冰茧庵随笔 作者简介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出生于直隶(今河北)迁安县。1924年北京大学文预科肄业。曾任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和保定私立志存中国文教员。后历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广州学海书院、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46年起,任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后,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学宗王国维、陈寅恪,以文史兼通享誉学林。治学原以先秦诸子及古典文学为主,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80年代以后,又再次致力于词学研究。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等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顾问。其代表作有《诗词散论》《读史存稿》《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灵谿词说》(合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