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柯文此书是美国史学界**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部著作。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此前分别在1989年和2002年出版中文版,至今已少量多年,鉴于《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的史学价值,决定在原译文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辑,并增添柯文为2010年英文新版所写的序言,在此序言中,他再次结合近几年来美国研究中国历史领域中的新发展,对中国中心取向再次进行了界说和完善。
莫尔德未能正视这些问题,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如果她这样做,她就不得不承认,不仅外界的力量而且内部的力量也会对明治时期日本的政治与经济历史产生真正的影响(对清代的中国说来更是如此,有人认为中国在1895年前也存在着一段“喘息时间”)。而且她还不得不放弃渗透于她的整个论点的欧洲中心(Europocentric)偏见,这种偏见使她认定,在非西方社会中发生的工业化必然基本上按照西欧所采取的模式向前发展。在莫尔德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轻易地无视中日两国内部的历史动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重要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也许不是一目了然的。因为正是由于莫尔德深信,中国人和日本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像欧洲人那样行动起来,那么苦心探索他们行动的真正缘由就成了多余之举。
不过,莫尔德片面提供历史证据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她的欧洲中心偏见,可能还由于她一直未能在自己的政治倾向与力图在学术上阐明她所谓的“经济变化之社会学理论”之间建立一种圆满的关系。莫尔德从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强调所有政府都根据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行事,并认为帝国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这些利益的现象——是过去一个半世纪中非西方社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的主要根源。当然,这两个论点本身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在学术研究中,对一位作者的政治信念必须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这种信念是促进还是妨碍了认真的学术探讨。我以为,正是在这点上,莫尔德辜负了她的读者。尽管她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但在研究过程中,她却把自己的主要主张更多地看成“已知”的事物,而不是有待考验的假设。凡不符合她的结论的证据就被抛弃不顾,而不是予以仔细推敲。史家们已经就帝国主义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在“实据的真空”(empirical vacuumn)中进行过够多的争论,莫尔德的做法只不过是给这块“真空”增添了新的地盘。
柯文(Paul A.Cohen),又名柯宝安、孔宝荣,男,美国人,193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入芝加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1955年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s) 教授和史华兹 (Benjamin I. Schwartz) 教授开始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和中西关系史研究,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2年至1965年,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安默斯特学院任教。1965年到麻州卫斯利学院任亚洲研究和历史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卫斯利女子学院历史系主任,并将其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教学之中。于1990年、1992年分别编纂了纪念史华慈和费正清的论文集《思想穿越文化:纪念史华慈中国思想论文集》与《费正清的中国世界:同时代人的回忆》。2003年,柯文教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近十年发表的论文,以《变换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为名出版,对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进行了一次回顾与总结。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
北宋960年-1126年-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7册 本书特色 畅销台湾三十余年,获奖*多得历史读物:台湾金鼎奖推荐奖;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台湾中国文艺奖章;台...
蜀道宝藏-中国石门摩崖石刻 本书特色 冯岁平主编的《蜀道宝藏--中国石门摩崖石刻》搜罗尽可能多的石门旧拓,并广泛搜集老照片、地图、长卷等诸种图像,按60年代陕西...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内容简介: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
文史百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普及我国传统文史知识的小册子。选取了一百个话题,和大家一起谈谈近年来在运用文史知识方面经常出错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些文史知...
天道(周惠与庐山会议)(权延赤作品自选集) 内容简介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重大历史公案。本书以庐山会议的亲历者周惠为主角,展现了庐山会议惊心...
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诗仙游踪 内容简介 《诗仙游踪: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的游历与追求为经,以其浪漫主义名作和诸多纪实性的诗篇为纬,间以...
新红史 内容简介 《新红史》一书包括七个部分:印度王统、香跋拉王统、汉地历朝帝王传承、蒙古王统、西夏王统、吐蕃王统及宋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割据势力。全书主要篇幅是记...
孟心史学记(孟森的生平和学术) 节选 森先生 商鸿逵 孟先生是我的业师,辞世已经四十五年了,享年七十岁(1869—1937年)。1937年7月7日...
长城踞北:怀柔卷 本书特色 《长城踞北.怀柔卷》由怀柔区政协组织相关专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结果及相关信息撰写而成,全书从共分“龙脊沧桑...
中国通史-线装藏书馆-(全四卷) 本书特色 吕思勉先生原著上编为中国文化史,下编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史按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编写,脉络清晰,万便读者阅读。故本书在...
明月几时有-大明帝国的叹息 本书特色 八旗兵真的锐不可当吗?农民军真的势如破竹吗?大明朝真的不堪一击吗?袁崇焕真是民族英雄吗?朱由检不是亡国之君吗?挑战正史,p...
美国历史风云-(含MP3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本书为“美国视野”丛书之一。本书把美国建国两百多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中选出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颇具影响的事件若干,编...
蒋介石信函秘事 内容简介 蒋介石的信函反映了他一生的各个侧面,内容涉及家庭、婚姻、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由于蒋介石地位的特殊性,人生的传奇性以及其森森城府...
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文献汇编-(全三册)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文献汇编(上中下)》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余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本书特色 中国人一向有读史的传统,因此早先的读书人大多喜欢读史。很多古代明君都曾经览阅《史记》、《 资治通鉴》,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
Oneoftheworld’sleadingeconomistsofinequality,BrankoMilanovicpresentsaboldnewacco...
近几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献尤其是其中众多的简帛古书,使先秦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观。然而最基础的古书年代、学派以及
万历十五年:增补本 本书特色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这本书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全书...
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天朝落日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古代主要王朝覆亡真相的普及性读物。本书文字生动优美,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
民国逸史-第一部 本书特色 民国逸史,亦即民国名人的微历史,大历史侧面的碎片史,野史,逸闻。这些逸史散见于各种书、史、报或越来越多的口述史、回忆录等资料。这些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