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庆所传的形意拳要求初学者先从慢练入手,不要发力,讲究练法、用法之不同,且重视内功,还有一套独特的盘身掌法。这些独特练法,多年来一直秘传于其本门之内。现由邵义会将此法和盘托出于本书。
读此书,方知形意拳是从桩功到操拳、推手、打手、实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
我所传承的形意拳
我的家乡天津汉沽,民国时期为河北省宁河县所辖(今属天津滨海新区)。旧时家乡一带习武之人很多,所习拳术主要是少林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笔者受家乡习武之风熏陶,自幼随族叔邵芝玲(傅长荣再传弟子)学少林拳;随宁河拳师王庆福老师(傅长荣递帖弟子)学少林拳、形意拳;随族叔邵长印(张景富、唐维禄再传弟子)学形意拳;随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张兰普(姚馥春再传弟子)学少林拳、八卦拳、形意拳、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后随吴桂忠、张国才老师(张鸿庆再传弟子)学形意拳、八卦拳等拳械技艺。
形拳意的发展演变
形意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传统拳术,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形意拳是由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姬际可生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卒于康熙(1662—1722年)初年,寿八十。姬氏曾学艺于少林寺十载,后来研究龙、虎、蛇等禽兽征服他类的动作之长,创立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姬氏后授艺于曹继武。曹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从姬氏习心意六合拳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年(1693年)武科联捷三元,钦命为山西靖远总镇都督;后因宦途坎坷,致仕归籍,于池州授艺于山西祁县人戴龙邦。
戴龙邦,山西祁县人,于池州拜曹继武为师学得姬氏所传心意拳术,得五行、十大形真传。嘉庆七年(1801年),戴龙邦临终前留遗嘱给其侄儿戴文雄(二闾),曰“心意拳不得外传”,翌年,戴龙邦去世。
戴文雄,字义熊。为能长久平安生存,父母为戴文雄起乳名“二驴”。有山西传人讲,戴文雄系戴龙邦之弟麟邦之子。他从小学习心意拳,功力过人,将家传拳械全部学到手。“二驴”艺成名就,为求雅改为“二闾”。
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县)人李老能(1807—1888年),字能然,号飞羽,闻戴二闾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小韩村学习戴家心意拳艺。然而,多次登门请教,均遭拒绝。李老能心诚志坚,深知戴家心意拳的厉害和二闾师的威名,便在这里以租地种菜为生,等待时机。此后三年间,他每日为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未曾取过分文。戴二闾感其心诚,遵母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式收其为徒,传授心意拳术。至此戴家拳始传于外姓人。得到戴文雄的指教,李老能刻苦练习,拳艺至臻,“学乃大成”,为日后形意拳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李老能熟练掌握了戴氏心意拳术,又汲取道家的养生及哲学观点,同弟子车毅斋以及贺运恒、李广亨等,对戴氏心意拳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改造和创新,追求“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拳法朴实明快,动作以直线为主,强调先发制人,一寸为先;动作启动快,严密紧凑,范围小,着重于力量与速度的结合;迈步如行犁,落地如生根,步伐稳健,桩步沉实;全身节节贯通,动作整齐,内外一致,形成了形意拳的雏形。其间,李老能又深得峨眉云游道长的指教,形意拳的理法逐步得到完善。
李老能进一步参考研究道家的思想,吸收日月之精华,乾坤之灵气,模仿世间万物的精良动作,结合自己多年习武实践,集众家门派之长,诸弟子之实践所得,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把原来的十形动作,又增加了鼍、二形充实为十二形,在清咸丰六年(1856年)创立了“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的拳术,改“心意”为“形意”,形意拳之名由此而始也。
李老能艺成后在山西传了车毅斋、贺运恒、李广亨,后来又传了河北人郭云深、刘奇兰、李太和、刘元亨、李占元、张树德、宋世荣、宋世德等。他们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形意拳学,并且培养了很多学生。百余年来,形意拳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传到全国各主要城市,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形意拳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形意拳理论、技术的传播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河北的刘奇兰、郭云深及他们的传人李存义、张占奎等,山西的车毅斋、宋世荣,河南的买壮图、宝显廷等人,以及后来的尚云祥、孙禄堂、姚馥春、张鸿庆、傅长荣、唐维禄等都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
形意拳在一百多年的实践发展中不断得以充实,拳法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气势雄浑;河北一带练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各地区流传的形意拳内容也有所不同,近代山西、河北交流频繁,内容较为接近,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鹰、熊)为主(山西有些地区站桩不用三体式,而用“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拳为十形),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等。对练套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剑、连环枪、连环棍、三才刀、三才剑、行步六剑、六合刀、六合大枪、凤翅镗,等等。
河南的基本拳法为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单练套路有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龙虎斗、上中下四把、十形合一以及心意拳对练等。
申方林(1850—1926年)是河北固安县人,1903年经人引荐,来到宁河县亲授形意拳、八卦掌。他早年曾在少林寺学艺多年,精通多种少林门拳艺,后在清廷的“御国术馆”当武术教习,后又拜董海川学八卦掌,拜郭云深学形意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拳王”。
申万林先生在宁河县芦台镇传形意拳,使宁河县成为我国北方传承发展形意拳的重要地区,培养出了多名形意拳名师,如傅长荣、唐维禄、张景富、申殿侠、高长泽、崔德元、杜福堂、陈计生、刘岐山等。
1908年,申万林因处理家事要去东北,临走前写信推荐唐维禄、傅长荣等去天津找其师兄李存义继续学艺。
在本派的传承中,张鸿庆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张鸿庆的老家在原河北宁河县潘庄镇(今属天津市宁河县),师从李存义、张占奎(张兆东)。张鸿庆所传形意拳动作简单古朴,儒雅大气,内涵深奥,耐人寻味。一般形意拳师所传练法,明劲外显,动作刚猛,而张鸿庆要求弟子初练时,从慢练、柔练入手,以三体式、五行拳作为入门基础,以形意拳八字诀“二十四法”规范架势;重气法,讲胎息,与人交手善用暗劲打法。
宁河县丰台镇名拳师褚广发是张鸿庆、唐维禄的高徒,并且曾得过尚云祥、薛颠等民国年间形意拳师的指教,吴桂忠老师是褚广发的嫡传弟子。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向吴桂忠老师学习张鸿庆先生所传形意拳、八卦掌,并曾得到张国才老师的亲传亲授。经多年研习体会,深觉张鸿庆传形意拳不仅具有独到的技击艺术,而且具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故近年来笔者由博返约,精心研习、探索张鸿庆传形意拳、八卦掌之奥秘,经多年努力,略有感悟,今编著此书,愿将前辈几代人传承之拳术精华及本人习武之点滴体悟奉献给读者,仅供同道朋友参考。书中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写得到《武魂》杂志社原主编常学刚先生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书中图像由我的朋友杨洋摄像,王淑艳老师对本书的文字录入、文章编辑、图像处理等做了大量工作,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老师教的是拳,不传的是步法。我曾见过很多练形意拳的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形意拳的真正行步练法。行步拳的主要步法是七星步,练行步拳以五行拳、十二形拳为主。本门五行拳主练气、劲,十二形拳主练意、形。
有了五行拳的基础,练十二形拳要求走起来,要练活步,这个活步主要是七星步法。所谓七星步就是三步一组,左三步,右三步,连续向前走。要求前脚蹚后脚蹬,后脚要蹭着前腿胫、膝走,还要内含鸡形步的意念。另外这三步,前两步的行进路线虽然是曲线,但落脚点是在一条直线上,而第三步则要向外侧45°斜角上步。如果是左三步、右三步加上一个回身的摆扣步,其脚步落点恰似天上北斗七星的星位排列。但实际练功时,不只是左三步、右三步。开始练好选个空旷场地,一趟拳打出去,能有二三十米再回身才好。练这个行步拳要的不是形式,要的是这三步必须练得与呼吸合拍,第三步出拳与呼气必须相合(即意念、劲力与呼气合在一个点上)。拳打出去了,气要压到第三步的脚底下,同时意劲也要到位。这三步在行进中每一步都不能停,前脚蹚,后脚蹬,后腿催前腿。步不停,手不停,气不断,意不断,劲不断,这才是行步拳。正如《拳经》所论: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躜。这行步拳也是张鸿庆传形意拳的独特练法,过去也属于拳家私功,是不让人看的东西。过去练形意拳的人不喜欢人家看他练拳,不仅是怕人家偷学他的艺,主要是怕别人干扰他练功。老辈练家讲“白练功、黑练气”,意思是要想练气法,得黑天练,要练二五更的功夫。因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后半夜,练功的环境静心也静,心无杂念容易得气。白天不容易静,练功得气差些,但可以练劲。
我有时在公园看人打拳,有些人像小偷打拳,一边打拳,一边左摇右晃,东张西望,旁边有一点儿动静他都注意。你说这个拳怎么能打好呢?老辈练拳有些东西可以让人看,有些东西是不可以让人看的。特别是看重“打”的练家,他们的东西很多是自己一个人练,即所谓练“私功”。前辈老师说我们这形意拳是走着练的拳,是“土把式”,意思是脚不离地皮,老是贴地走。
张鸿庆的传人都是非常重视练腿功的,老一辈练拳不光练套路,很多时间他们是练走,练腿功的。打拳前要练,练拳间隙从来不会坐下来闲聊,练完一趟拳就来回遛,遛也不是瞎遛,而是遛一种特殊的步法,这种步法在本门叫“直行步”。此步走法有点像盲人走路,一步一步向前探着走。练时要求头顶项竖,肩松肘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向下,手心向大腿一侧,松腰直背,搭舌拉胯,气沉丹田,目向前视。两脚向前蹚着走,脚底轻贴地皮,像穿了鞋没提后跟,趿拉着一双旧布鞋走路的感觉,拿着脚向前行。按照以上要求,只要你能放松下来走上几趟,很快就能感觉到两手发胀,全身舒畅。本门这个走法看似简单,可若能坚持长期走下去,久而久之,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
吴桂忠老师常讲,当年褚广发老师来汉沽教拳,从来不坐车,来回全靠步行。有一次吴老师和师兄到宁河丰台镇褚老师家接老师去汉沽,哥儿几个跟老师说:“您老坐我们的自行车,我们带着您老走。”褚老师说:“算了吧,我才不坐你们的那个车,你们走你们的,我走我的,你们到了我也就快到了。”吴老师他们无奈只好骑车先走了。等大家到了汉沽,褚老师也过了芦台了(丰台镇距汉沽90多里,芦台镇距汉沽18里)。褚老师讲,老辈练形意拳早晚有空就到村外大道、河边大堤上去遛,这形意拳的功夫多半是走出来的。
吴老师讲,过去形意拳是“一出一入”的拳,相传刘奇兰、郭云深那一代,在与八卦门传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之后在步法上有了发展,并且吸收了太极门的沾黏、腰化劲。这些东西到李存义那一辈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00年,李存义曾到山西太谷县拜见宋世荣,宋世荣向李存义传授了内功心法。受到宋世荣的点拨后,以李存义为代表的河北派形意拳又有了新的发展。应该说,宋世荣、郭云深、刘奇兰、李存义等两代形意拳大师们改造发展了形意拳。但他们的改造并没有使自家形意拳失去本门的原有特色,只是吸收了别门的精华,充实了自家拳的内涵。
步法练习是张鸿庆传形意拳的重要内容。历来老师教拳都不轻易传步法;就是传,往往也不轻易系统地传授步法。据我观察,练形意拳的人,极少有人能把前辈老师那些系统的步法学到手。张鸿庆传形意拳的主要步法有:直行步、三角步、四正步、四隅步、七星步、滑冰步、弧形步、龙行步、阴阳鱼步、摆扣步、走圈步、梅花步、九宫步等。以上这些步法都要配合一定手法单独操练。本门入门弟子练到一定火候,老师都要传授这些步法。当然由于个人情况不同,老师会因人施教,有选择地传授步法功。这些步法功的练习,是以后学练盘身掌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法。
由于重视活步练法,因而张鸿庆传的几个形意拳小套路(如五行进退连环、十二形合演、八式拳、鸡形四把、燕形、猴形、龙形拳等),也别具一格,与别的形意拳支派大不相同,其中灵活的行步法,浑厚、疾猛的发声发力别具特色。
形意门在张鸿庆这一支还秘传着一套八卦掌。这就是至今为世人寡闻的李存义“龙形八卦掌”,这套八卦掌不同于八卦门所传,它的练法不是按八卦圈行拳。此套八卦掌的步法比一般八卦掌的步法更丰富多彩,其中有七星步、龙形步、梅花步、摆扣步、走圈等步法。此套八卦掌招式清晰,动作简练实用,主要招式有摔盖掌、双风贯耳、飞燕抄水、大鹏展翅、鹞子钻天、抽身换影、白蛇缠身、黄鹰打旋、脑前摘盔、脑后摘盔、金龙锁扣、金刚通背掌等,腿法有状元腿、童子腿、龙形腿等。此套八卦掌以三体式起势,这是本门李存义传八卦掌的标志。
形意盘身掌三、盘身掌
盘身掌(亦叫身盘掌、盘路)是张鸿庆这支形意拳秘如珍宝的绝技,多少人想学这个东西,可是历代拳师都不愿向外人轻露此技,就是本门传承也是极看重弟子的德行和资质的,所以一般人只能窥其一斑,难见全豹。其实这盘身掌法并没有什么固定套路,可以说好学也不好学。为什么我在本文前面用了很大篇幅介绍张鸿庆传形意拳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呢?其实前面的东西如果掌握了,那么可以说就已经具备学习盘身掌法的条件了。
盘身掌法不像一般拳套由几个或几十个固定招式串连。它没有固定招式,准确地说,演练时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掌法那是什么拳,似曾见过,没有完整招式,全是似有似无的东西。严格地说,盘身掌法就是散手打法。它为打而合,为打而练。这个盘身掌法就是把前面形意拳学到的所有各种步法、手法糅到一起,加上身形变化随意演练,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啥,就是啥”。
演练盘身掌,没有起势也没有收势,想练就练,想停就停;随意而练,随意而转,随意出拳发掌;练到兴起可见演练者臂似蟒蛇,身若蛟龙,身盘步绕,步随身转,如影随形,四面八方,前后左右,上打下打,前打后打,左打右打,进打退打,指上打下,声东击西;左转右闪,翻身吞吐,闪转腾挪,掌随身盘,浑身是法,有法无法,有意无意,无形无象,潇洒自然,自然而然。
练习盘身掌法的要点是:摇肩拧项,晃中盘,搭舌拉胯,龟背蛇腰,藏头缩项,两手空中绕,两脚步不停。身盘步绕,如影随形,有人打人,无人打空,出手如锉,回手如勾,沾衣掳袖,见空就搁。头肩肘手腕胯膝,三盘九节,节节盘,节节绕,绕中打,打中绕,随打随变,变化之中见神奇。
盘身掌法的演练,没有脱离形意拳的东西。它的练法是把形意拳的东西随意组合。但不像有些人把一门或几门拳的一些固定招式混编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组合套路。那种练法,可以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但于实战无用。形意盘身掌是完全为散打实战而练,它是一个形意拳家精神气力功、手眼身法步全部功夫的集中展示。说它无法,其实有法,“无从有中求,有至无则神”“拳本有法,无法则空,法至灵动,才为真法”“一法不定,万法皆有”。盘身掌就是这样,它没有固定招式,怎样练都可以。看似无法,可演练起来,又感觉它通身是法。就像那高超的艺人,登台亮相,举手投足,全身是戏。
盘身掌一人可自练,两人可对打。它的大特点是,怎么练就怎么打,没有势只有招。有人打人,无人打空。地方大可练,地方小也可练,吴老师说,以前褚广发老师来他家教拳,老人家高兴时,在他家里屋曾练过这盘身掌,那是1976年地震前的平房老屋,屋内南面是土炕,北面有一排家具,屋内仅有不足四平方米的空地,可他老人家练起盘身掌,一样是身盘步绕,移形换影,前穿后打,闪转腾挪,真个是“拳打卧牛之地”,而那时褚老师已是年近七十岁的老人了。吴老师说,过去本门前辈老师到老时,经常练的就是五行拳和这盘身掌。前辈老师常常嘱咐后辈弟子“什么都可以丢,这五行拳和盘身掌不能丢”,可见老一辈拳家对这盘身掌是何等重视。
我曾向多位老师学习形意拳,对这盘身掌更是痴迷已久。多年来我多处寻师访友,虚心求艺,有幸得到了吴桂忠老师的垂爱,传授了我盘身掌法。经过三十多年对形意拳的追求、探索、研习,我对形意盘身掌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有了盘身掌法的基础,经老师稍加指点,就可以随意演练刀枪剑棍诸类器械,不需什么固定套路,照样可以使枪弄棒。
盘身掌法是本门形意拳高层次的形式展现,它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想练就可以练的东西,必须要有形意拳扎实的基础功夫,才能练成此艺。若是非要超前舞弄个三招两式,那也只是花拳绣腿,摆摆架子,空有其名而已。
我向大家介绍形意盘身掌这个掌法,意在提示喜爱传统武术的朋友,形意拳这个古老的拳种,古代曾有过辉煌,今天也并未过时。形意拳套路简单、古朴,招式简练、实用,练法科学,于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都有益处,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演练。形意拳在我国流传广泛,各地都有隐居的名师高手。愿有同好的朋友们珍惜大好时光,虚心向前辈老师求教、努力传承,千万不要让这古老优秀的拳种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邵义会,1952年生,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人,中国武术六段。9岁随家叔邵国彭学拳,12岁拜天津王庆福(傅剑秋弟子)习少林拳械三年。后随刘泽起学习少林拳、形意拳;1967年拜唐山张兰普(宋真石、郭梦深弟子)习少林、形意、八卦掌、杨氏太极拳、太极长拳等拳械,达30年之久。
1989年拜汉沽名拳师吴桂忠老师(张鸿庆再传弟子)习形意拳、八卦拳、象形术等。1994年拜石家庄马虹习陈式太极拳械、推手等功夫。2011年先后两次到河北廊坊张国才家中学习张鸿庆先生亲传的形意拳械功夫。
邵义会自幼酷爱武术,在五十余年的习武生涯中,经常走出家门,求师访友,先后得到各地十余名前辈老师的传授,并在多个武术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自1998年以来,先后在《少林与太极》《武林》《精武》《武当》《武魂》《搏击》等杂志发表武术文章五十余篇。
中国武术概论 内容简介 武术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矛盾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这就决...
中国历代蟋蟀谱集成-(上下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王世襄纂辑的“奇书”《蟋蟀谱集成》二十年后修订再版而成《中国历代蟋蟀谱集成》(...
3位热爱旅行的作者,亲自采访调研,28周在路上。奉献4条户外穿越线路,2篇城市步行秘笈,3篇特别章节——莫高窟、麦积山、拉卜楞
Thistitlehelpsyoulearnhowtomakeoverseventymacrameknotsandsmallrepeatpatterns,and...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II选美中国 本书特色 那些四面八方流落的河水,那些倔强的多情的山脉,抑或是一片不被润泽的广漠……目前的世界,对...
围棋入门宝典 本书特色 《围棋入门宝典》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围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水,内容通俗易懂。书中记载了许多棋人棋事和各类围棋比赛的信息,将围棋的趣味性、知识...
太极密码-太极十三经心解 本书特色 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文化拳、哲拳,练好太极拳要理法兼备,这是前提。太极拳之理*精华部分就是传统拳论,那么读点古拳论是必需的了。...
大勇和小花:我想去欧洲啊我想去欧洲,所以要挤时间啊,所以要省钱……自助:准备充分,不被干扰地享受过程。旅行:让你和心爱的
長期以「高野紀子」的名字活躍於繪本&插畫領域。手縫於她已不再是普通的業餘嗜好,而是一項新發展出的重要才藝。這是一本特殊的
西藏时间:16年的坚忍与苍茫 内容简介 西藏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一直以来,离去者,或尚未涉足者,都在用心吟唱,用情言说这片圣土。一个用人生中*精华的16年...
大雅中国旅行图鉴:广州&深圳 本书特色 《大雅中国旅行图鉴》把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全新的图文形态展示出来,在引导旅游的同时兼能感味艺术、体会文化。各种餐厅,宾馆应有...
多肉萌物志 本书特色 ★ 豆瓣首页推荐,史上*萌多肉种植宝典!★ 国内多肉种植达人小扣、桃涩携手创作,手把手教会您认识多肉、选土、养护、造景……★ 超值定价,...
阶梯围棋步步高-围棋初级教程(第2册) 内容简介 这套命名为“阶梯围棋步步高”的系列教程旨在为围棋爱好者提供一个成长的阶梯,在课堂、课后练习上做详细的注解,在综...
《全景中国》内容简介:对中国从历史到当今的全景式扫描,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旅游、民俗、宗教等;短小精悍、浅
天赋泰宁 内容简介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中段,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自然景观奥境,在人类生产活动实践过程中,泰宁逐渐显露出它的地域性标志:世间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与...
《时尚首饰DIY(精)》以简洁的步骤向人们展示了如何设计、制作充满个性、具有表现力的项链、手镯、胸针和耳环等首饰,向读者完美地
《老北京旅行指南》的启迪(戴学锋)最近,有机会重读北京燕山出版社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老北京旅行指南》再版的马芷庠先生在
内功是怎样练成的 本书特色 中华武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谁能说清究竟有多少种拳法及招法呢 不过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培养出品...
围棋知识 内容简介 历史上*早的围棋棋盘是什么样子?为何说围棋千古无同局?中国何时开始举办正式的全国性围棋比赛?你知道日本围棋四大家族与历代名人之争吗?西藏围棋...
[日]那须正干,日本知名儿童文学作家,1942年生于日本广岛县。作品曾获日本绘本奖、野间儿童文艺奖、岩谷小波文艺奖、路傍之石文学奖等多项大奖。